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该报记者从南北大众及其经销商处了解到,厂家为了避免经销商将新车合格证抵押给银行,开始采取暂扣新车合格证的办法,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新车之后不能马上上牌。
业内专家分析表示,受众义达事件的影响,南北大众等厂商为了保证银根,违规扣押车辆合格证,汽车厂商和经销商之间的矛盾正逐步升级。
【要闻点评】
汽车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矛盾重重已经不是新闻,这边厂家指责经销商对汽车品牌形象维护得不够、客户服务做得不好等等;那边经销商抱怨厂家压库、网点布局不合理等等。于是演变出这样的局面:厂家对经销商的管理不断“创新”,管理办法越来越多,考核评审内容越来越细;而经销商则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应对评审检查,但是检查来检查去经销商的经营管理水平似乎还在原地踏步。汽车厂商对经销商的管理似乎陷入了无休止的“检查与反检查”。
这种状况让人看不懂,厂家与经销商似乎忘了它们是在同一条线上:服务好消费者、让消费者乐意掏腰包是它们的共同使命。
1、谁忽略了消费者的利益?
在这件事情中,最直接的受害者是消费者:消费者在交钱买车之后,一般要等三四天才能拿到合格证上牌。这使消费者在这段时间内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按照保险公司的盗抢险免责条款,车辆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行驶证或车牌号,或未按规定检验、检验不合格的车辆,都不在理赔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现在出现了厂家扣留新车合格证的做法,才使消费者在买车同时不能拿到合格证。此前,普遍存在的厂家担保、经销商以新车合格证向银行抵押贷款的做法,同样使消费者面对这种情况。
可见,无论是之前的做法还是现在的做法,厂家和经销上都直接忽略了消费者的利益,把风险转移给了消费者。“客户导向”、“消费者第一”等等口号还远未落到实处。厂家和经销商如果能把创新“检查与反检查”的精力和成本都用在创新服务消费者身上,恐怕中国的汽车市场会是另一番景象。
2、 汽车营销和渠道管理亟待创新
汽车经销商现金流压力问题在“众义达事件”之后引起了更大关注,汽车营销和渠道管理亟待创新已成共识,但是就目前的讨论来看,现在还没有看到一种全新的、可行的模式。但是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厂家和经销商重点考虑:
① 提高经销商数量与提升单店销量的关系。目前在一些中大型城市,同一品牌网点过密已经成为经销商不满的一个重点——如果以全品牌来看,汽车经销店网点过密的问题就更严重了。合理的经销商数量,同时侧重提升单店销量(甚至是提升该品牌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是厂家和经销商都需要考虑的重要命题。
② 4S店的“瘦身”。如何更好的平衡建店投入与品牌形象维护?4S店最被诟病的一点就是高昂的建店投入,有没有可能逐渐弱化4S店硬件树立汽车品牌形象的功能,以此降低建店投入?有没有可能让厂家分摊更多建店成本?这些都值得讨论。
③ 加强二级网点建设。以大中型城市的4S店为中心,在周围三线城市甚至乡镇布局2S、1S销售网点,这种模式一方面降低了市场拓展成本,另一方面又使三四线城镇购车者能享受到较好的售后服务。之前已经有不少品牌4S店悄悄做了这样的尝试,现在一些厂家也已放宽了二级网点的限制。我们希望这条路能够健康地走下去。
3、 另一个难题:提高小型车利润
众所周知,车型越大越豪华,盈利越可观;而现在小型车的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市场在向小型车倾斜,这几乎是全球市场的主流。
市场的转变使经销商和厂家需要共同面对如何提高小型车利润的难题。据媒体报道丰田汽车计划将旗下小型车的年度生产成本削减10亿美元,以提高小型车的利润。笔者认为,提高小型车利润不仅仅是厂家在生产环节要做的事,也是厂家和经销商在营销和渠道环节要做的事。
东风日产销售部部长杨嵩近日对媒体表示:“我们在近期将出台全行业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政策——承诺日期不兑现则给予补偿,即如果在交车期后不能交车,每天都会给消费者一定金额的补偿。”东风日产想以此实现厂家和经销商的“零库存”。这种汽车营销和渠道环节上的大胆尝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