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周期思维
“我宣布,衰退已经结束!”此宣告来源于CNBC(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吉姆·克莱默(JIM CRAMER)。不过,他话音未落,第二天,已经处于25年来最高点的美国失业率就再度攀升了。
“如果说经济是一个职业篮球运动员,那么他将会面临一段很长的恢复期来找回巅峰状态。”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哪怕在明天世界经济就出现奇迹般的反弹,至少也需要3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充分就业及高产的状态。事实上,自从上个世纪的大萧条之后,只有一次经济危机出现了像当前一样的产出严重萎缩的情况,即1981~1982年。在这个危机结束之后,共用了7年时间,经济才再次回到危机之前的水平。
“就汽车业而言,我们认为2009年下半年市场依然会保持稳定增长,不过受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经济低迷影响,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还是会对中国汽车业以及其他商业贸易带来不利影响。”丰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加藤雅大在2009上海国际车展前夕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表示。这些表态似乎让我们对经济周期的想象再次陷入悲观。
不过,我们同时发现,2009年,中国经济仍然在顽强前行,面对金融危机表现出不屈的生命力。如果经济周期属于不可逆因素的话,那么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开掘企业反周期运作的思维与动力。没人愿意让自己企业的销售额在负增长中滑落;没人愿意天天面对危机与压力;不过,正是这种危机与压力,给了企业反周期运作的动力。
反周期动力之内部清理
奔驰:67亿清退克莱斯勒
“克莱斯勒一定要离开,而且要赶紧。”上海国际车展期间,戴姆勒奔驰集团董事长蔡澈坚决地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虽然刚刚停产了原奔驰E级轿车,且产能面临大幅放空状态,但奔驰依然认为宁缺毋滥,下一步就是要把克莱斯勒产品从体系里彻底清除,直到克莱斯勒从北京奔驰消失为止。
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北京奔驰内部获悉,北京奔驰生产的克莱斯勒300C和铂锐总共3000余辆库存车,已经全部由庞大汽贸集团旗下北京冀东通公司买断销售。北京奔驰此后不再生产克莱斯勒产品。
随着奔驰与克莱斯勒在2007年8月份正式解体,克莱斯勒与北京奔驰的关系也转变为简单的技术合作。按照解体后奔驰、克莱斯勒以及北汽三方所签的技术合作协议,克莱斯勒300C产品的生产时间至2012年到期,铂锐至2013年到期。但奔驰显然已经等不及了,“媒体在关于克莱斯勒的报道中,总会提到我们,实在不堪其扰。”北京奔驰一位内部人士认为,“克莱斯勒的销售情况根本无法抵消投入,再继续生产没有任何意义。”
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克莱斯勒在中国的汽车销量仅为1.2万辆,2008年克莱斯勒300C累计销售仅为3000多辆,2008年3月份上市的铂锐销量也十分惨淡,这让奔驰彻底对其失去了兴趣。
目前克莱斯勒在北京奔驰里只被保留了4名技术人员,应对克莱斯勒300C以及铂锐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其余大部分美方技术人员已经撤离。“现在各方预计今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会增长6%,我认为在高档车市场增幅至少会达到12%,奔驰今年在中国市场也至少会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蔡澈说,“当然,前提是要尽快解决好目前北京奔驰合资体系里的遗留问题。”
不久前,记者获悉,奔驰针对和克莱斯勒拆分一事对北京奔驰所造成的资产和经营损失赔偿方案已经确定,合资中方将获得约67亿元人民币的赔偿金,目前第一笔约17亿元的赔偿金已经到位。这是合资中方获得赔偿数额最大、方案最有利的一次。获得这部分赔偿,可以解决北京奔驰长期存在的经营性亏损,并能为正在进行的生产线改造提供很大资金支持。
蔡澈说:“早期北京奔驰是奔驰、克莱斯勒和北汽三方合资企业,随着克莱斯勒业务剥离,会给此前在克莱斯勒业务上做过投入的北汽造成损失,所以为了加强今后与北汽的合作关系,我们决定对北汽进行补偿。”显然,另一层意思是让北汽尽快将克莱斯勒清除出去。
为此,奔驰甚至帮忙北汽做出清退计划。“我们和北汽做了一个计划——生产线方面,通过技术升级和改造使其为奔驰产品服务;人员安置方面,他们会在这个过渡阶段帮助我们安置这些人员。”蔡澈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北汽方面对此则没有正面回答,但也表示:“会全力与奔驰一起把北京奔驰做强。”
选择在市场前景叵测和缺乏规模效益的时刻,“劝退”既有合作伙伴,奔驰的做法在业内看来无疑有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味道”,但奔驰却认为,这是保证其后续能在中国市场专心发展的必要过程。
“奔驰肯定要在中国加大投资力度。”蔡澈表示,在北京奔驰投产了奔驰系列车型里全球销量最大的两款车——E级车和C级车之后,“两者的下一代车型都会继续投放北京奔驰;另外,我们跟福建汽车集团的轻型商务车合资项目里,一个新的生产基地也会在今年秋天投产;卡车方面,我们还在加大与福田汽车的投入与合作范围。”
此前有消息显示,奔驰在秘密商议B级轿车和GLK越野车在北京奔驰的投产问题, “新产品的国产问题目前我们还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因为这需要很大的投入,但可能性极大。”蔡澈说,宝马和奥迪在中国都只投产两个车型,而奔驰则要在落地中国生产的车型数量上超过上述对手。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