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伊始,自主品牌迎来了开门红。
1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3.0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65%,销量超过日系车。
在这串漂亮的数字面前,人们不由得思考,为什么是自主品牌?
众所周知,年初,国家对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出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加上之前消费税政策的影响,小排量汽车市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而小排量汽车在国内基本上为自主品牌产品,汽车振兴规划无疑给了自主车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至此,自主品牌就可以高枕无忧,坐等“收成”了吗?
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从单纯的模仿开始,走过消化吸收,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但是不能不承认的是自主品牌整体上依旧没有摆脱“低价、低质、低档”的印象。而从2008年起,合资汽车企业似乎看好了小排量车市场,纷纷挤进围攻,在内忧外扰的情况下,如何摆脱“三低”,俨然成为今后自主品牌的第一大难题。
汽车在中国仍然属于高档消费品,人一旦有了消费能力,都会尽可能地和低质、低价、低档保持距离,就像有钱人不愿买非名牌一样。自主品牌要想保持现有成绩,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不能光靠低价,还要有高品质的产品。
当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放言“不造精品就得死”时,立刻语惊四座;当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变价格战为价值战”时,引来业内一片哗然;当奇瑞A3在C-NCAP碰撞测试中获得五星,一举让五星车型走入了10万元区间时,业内报以阵阵掌声……
在“豪言”与“第一”面前,谁能说自主品牌的老板们没有清醒的认识呢?谁又能说自主品牌没有发力亮剑呢?
56年的时间,我们几乎成就了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成就了几乎所有的汽车巨头在中国设立工厂,难道就不能成就我们的自主品牌吗?
牛年,是时候了。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