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镶玉”之风折射车市新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0日 14:04  新浪汽车

  既有黄金的“质感”,又有玉石的“精益”,两种高贵材质通过高科技的制造工艺巧妙融合,成就象征最高荣誉和礼赞的艺术经典,北京奥运金牌“金镶玉”设计所折射出的是一种内外兼修、中西合璧的“精质”标准。而这种标准正在后奥运时期的中国车市开始显现,并在某些热点细分市场上渐成趋势。

  “金镶玉”趋势初现端倪

  事实上,经历了多年车市曲折的洗礼,已经深谙中国车市之道的一些车企,早已开始在不断锤炼产品品质的同时,坚持更精致、更实用、更全面的“精品化、高端化”路线已显现无疑,将眼光更多地放在了“群众口味”的把握上。

  “金镶玉”依靠高难度的多方融合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被奥运风吹过的汽车市场也逐渐显现出生机,而后奥运时代的成熟汽车厂商也似乎更加懂得把握消费脉搏,就当前年末即将上市的几款紧凑新车来看,11月初将与大家见面的东风标致207(参数配置 图库)作为其首款紧凑型三厢车即将走入我们的视线,凭借其东风标致压轴戏的身份,207的上市或许也会成为“风向标”式的热点新车。

  从某种意义上看,经历了今年一系列事件的触动和影响,市场以及消费者的审美疲劳也需要被“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唤醒。207作为东风标致在紧凑型三厢车市场寻求突破的基点,同时更是东风标致今年的压轴新车。来自东风标致内部的消息显示,207将会在307(参数配置 图库)与206(参数配置 图库)之间的紧凑三厢市场形成错位细分的格局。按此说法,先不论其实力更接近于206还是307,单就东风标致首款紧凑型三厢车的名号就已经留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东风标致207能否助推“金镶玉”之风

  据有关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对于紧凑型车,做工质量、配置丰富性、技术稳定性和设计美观度已经成为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主要衡量标准。在此背景下,“金镶玉”的成功对于紧凑型车市场的发展而言或将具有更为强烈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如果说造车工艺和科技实力的提升让厂商倾向于打造“金镶玉”式的汽车产品的话,那么消费者对紧凑型车市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则更坚定了厂商这种信心。未来的紧凑型车市场,追求生活品位同时又注重经济实用的年轻消费群体将是绝对主流,而在他们看来,希望自己的爱车可以很好地体现自身个性,同时要具备很好的性能配备和实用功能。

  以东风标致307(参数配置 图库)和206为例,源自标致世家的外形、操控、科技装备等DNA特征使得其综合优势在各自所在市场中表现不俗,而在此背景下诞生的207势必也将具备这种先天的品质基础。

  这种论断从标致家族这两年的表现中亦可找到依据。07年,除去北美市场,标致207在全世界范围共销售52.1万辆;08年,在标致大家族产量突破5000万辆大关之时,207的产量也已经超过100万辆。多次斩获欧洲畅销车型,赢得全球近百万消费者青睐,207已经向世人展示出其不凡的竞争力。

  作为标致207家族的中国成员,东风标致207无论是下月初的三厢还是可能明年初上马的两厢,在揭开其神秘面纱之前,我们似乎已经读出了其直指车市“金镶玉”的市场雄心。

  “金镶玉”式的紧凑型车标准或已成型

  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来看,紧凑型车不仅在外形尺寸、机械性能方面步步改进,其科技智能配置、个性化设施也开始逐渐向更高级别车型看齐,厂商都在以近乎于打造“艺术品”的态度细细“研磨”产品,合理地加长轴距满足空间及舒适性要求、推敲中国消费者青睐的车身颜色、增加适合中国消费者的配置改进等“本土迎合”化趋势愈发突出,一句“简约而不简单”的广告词似乎能很好地体现出这一市场的发展态势。

  通过进一步了解,行将上市的东风标致207将是一款三厢车型,而介于307与206之间的定位也不免让人对其产生“大号A0级车”、“小号A级车”的猜测和期待,坊间的传闻更是将其尺寸直接与A级车相对比,这无疑也隐隐透出207或许将在尺寸、配置等方面有所作为的可能。

  就东风标致目前的产品阵营来看,如果说206能够更加吸引年轻时尚群体注意、307则针对中产成熟群体偏好的话,那么在其之间的207则无疑将面向在成长中走向成熟的青年群体。如此看来,206和307在相应市场的差异相对明显,而这也为介于二者之间的207的横空出世留下了拓展空间。

  从在产品本身和细分市场两方面同步地“求精求细”,我们显然也能体会到东风标致对紧凑型车市场发展看好的积极态度。当然,正如“金镶玉”在设计过程中经历的太多曲折和困难一样,对像东风标致这样兼具产品品质与本土化双重优势的成熟品牌来说,锻造“精质”的过程也并不轻松。在东风标致207所在的紧凑型车市场,“更亲民者,易得天下”的道理似乎更有说服力,谁能最终赢得这一级别车型的“金镶玉”荣誉,消费者将是最权威的裁判。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