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雷曼兄弟”该引起中国汽车的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3日 11:54  车世界·汽车产经报道

  吴迎秋

  我很奇怪,“雷曼兄弟”的倒下对中国汽车界居然触动不大,或根本没有触动。看报纸、看网络,几乎看不到呼吁中国汽车警醒的文章,相反,接触到汽车企业的一些人,听到的还是如何扩张、大干一场的豪言壮语。

  “雷曼兄弟”,包括不久前美国金融、地产界出现的一系列危机风波其实都是由于不健康的经营和发展导致资金链断裂。捂不住了,盖不住了,没有人帮忙“托盘”了,只能破产。资金问题在国际汽车行业已经不能再回避了。像美国通用、福特当前正经历着一场资金和发展危机。今年7月,通用汽车为了改善现金流恶化,宣布将削减100亿美元运营成本,同时用出售潜在资产和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争取在2009年前将现金流提高150亿美元。就在几天前,他们刚通过信贷工具募集了35亿美元。而有消息透露,通用汽车将2009年作为一个资金目标期,是因为一些经济专家认为美国经济在2010年会复苏。也就是说,美国经济不能如期恢复,150亿美元还难说能拯救通用汽车呢。

  从雷曼到通用汽车,我认为中国汽车必须有所反思。

  要反思中国汽车的规划和布局。必须看到,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在中国汽车行业不仅没有根治,相反在近一段时间又有所抬头。盲目铺摊子、扩张,盲目投资上轿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地方、各企业花在搞自己品牌轿车上的资金近千亿元人民币,大部分都是低水平重复。汽车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行业,市场一旦出现问题,投资不能有效回报,马上就会引发企业的资本危机。特别要指出的是,当前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出现了与自主品牌轿车同样的问题,无论是氢动力,还是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汽车,太多的企业已经花了太多的资金,并且从技术成果看,目前还没有超过国际同行水平的,基本居于“跟着跑”。过去评价中国汽车工业格局叫散、乱、差,今天看可能用散、乱、费(重复浪费)更合适。导致这个结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一个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

  要反思中国汽车的投资体制。当前中国汽车的投资主体依然是国有资本占绝大多数。回顾过去几十年,我们发现国家替企业埋单的现象十分严重。我的第一次印象是在上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末期,各地方汽车工业出现过一次大铺摊子浪潮,新厂房、新生产线、新产品研发……但没过多久,这些“全新”的东西全部被淘汰了。我记得曾参加过西南某市一个轻型车厂的全新工厂和生产线的落成典礼,不过半年时间再去该厂,看到的是门可罗雀的凄凉。新产品一上市就因为水平太低被淘汰,工厂面临困境,没多久这个工厂就破产了,显然那些投资是打水漂了。我的第二次印象是在90年代末期。当时,为了解决汽车企业因经营不善拖欠的大量银行债务,政府部门想出了债转股的办法,国家成立了几个资产管理公司,接管了银行的债权。不管这个办法效果如何,但从中看出,银行如此解套是因为投资出了问题。当前,汽车行业资本经营是否彻底解决了过去的问题我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大量的银行贷款仍然参与其中,从上新项目到生产制造、到销售;从整车企业到零部件企业,特别是零部件企业,可以说大部分靠银行的资金在周转。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其实就是个资本链,没问题则罢,一旦出现问题,最终损失的肯定是国家。

  要反思中国汽车的市场机制。从表面上看,汽车企业都能以市场为中心开展经营。实际上,却没有解决如何以市场为中心的问题。企业内部的治理机制、管理机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不做深入的市场调查就决策,一人说了算的现象依然严重。特别是国有企业干部体制的不健全带来的一把手短期行为的弊病,让人对国有资本谁来负责、靠什么来保障产生了深深地疑惑。我曾经了解过这样一件事。某企业一把手交替,前任留下了一批滞销车,接任者却宁愿让这些车变废铁也不做降价处理。原因就在于,在账上的钱还在,车降价处理了,账面就在继任者那里出现亏损了。诸如此类的例子暴露出汽车行业的确还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长期积累下去,最终可能会爆发出大问题。

  “雷曼兄弟”该让中国汽车反省啊!

  (本栏目作者系易车集团高级副总裁、媒体委员会主席)

(编辑:王禁)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