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年度车”的黑色幽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1日 11:23  经济观察报

  李安定

  专栏作家新华社高级记者资深汽车评论人

  回想当年好执着

  2002年末,中国有两家汽车媒体,分别评选出2003年“中国年度车”,开创“中国年度车”的先河。

  回想当年,评选“中国年度车”颇有几分神圣。评委由知名汽车媒体人、汽车科研机构和大学的专家教授组成,我应邀担任其中一家与德国著名汽车专业杂志ams版权合作的刊物的评委。入围参评的车辆经过读者组和专家组两轮的选拔;又经过交通部汽车测试中心历时近一个月的技术测试提出报告;再由评委们驾车在专业测试场的卵石路、搓板路、错位路以及弯道绕桩一一测试。记得那天奇冷,评委们在凛冽的寒风里忙乎了一整天。第二天,评委们又对外型设计、舒适、安全、环保、操控、动力、功能、性价比等,以及驾驶者满意度逐一打分,并经过各抒己见的评议,最后进行投票——在当年上市的新车中,超越车型地评出一辆“年度车”。

  这一程序完全比照 “欧洲年度车”的模式进行。我所以不厌其详地写下当时的评选过程,是珍惜“中国年度车”评选在中国的最初亮相,反而是最规矩、最完美的。记得第二年,一款装了新发动机的车型希望参评,杂志主编夏东坚持“更换新动力系统不属于新车型”的条款,婉拒其入围,极力维护评选的严肃性。

  话说正宗“唯一车型”

  年度车,最早是从欧洲叫起来的。“欧洲年度车”是一项国际大奖,并非欧盟的 “质监局”、“工商局”一类政府部门评选出来的。它的权威性在于:每年由欧洲各国资深汽车记者组成的评委会评选产生,用于表彰前一年内进入欧洲市场的最优秀新车型。仅此一款,超越不同车型级别;也不给参选车型进行优劣排名,不作任何分门别类的单项评选。依我看,真正指导消费者购买的意义并不大,倒是对欧洲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更有导向作用。

  欧洲当年也出现过众多媒体各自为政、纷纷评选“最佳车型”的混乱局面。1963年,荷兰汽车杂志AutoVisie的时任主编Vlugt提出,把多家媒体资源集合在一起进行车型评选,以得出更加令人信服的结果。他的建议获得响应,来自9个国家的26名专业试车记者,组成了“欧洲年度车”专家评审委员会。

  45年后的今天,这一奖项的评委会仍然保留着当年的模式,所不同的是现在它一共有59名评委,分别代表22个国家。一个国家的评委人数,因该国的汽车市场大小而有区别。比如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西班牙各有6个评委,葡萄牙、瑞士等2个,波兰、斯洛伐克1个评委。选举评委时,主要考察其自身素质,与他们所代表刊物的重要性并无关系。

  “欧洲年度车”是一个非盈利性的评选活动,它独立于汽车厂商。评选活动的举办费用由7家主办媒体提供,并轮流承办颁奖仪式。评选除了前文提到的程序,技术创新和性价比都是举足轻重的考虑因素。

  每年9月,评审委员会从此前12个月内进入欧洲汽车市场的所有新车型中定下有条件入选的车型名单。这些车型必须都是新车型,而不能仅仅是改换了外观或装入了新的动力系统。评选对于车型来说是无国界的,只要在欧洲5个以上国家销售、预期年销量达到5000辆的新车型都可以入选。然后,评审委员会通过简单多数投票选出7种车型。在第二阶段,每位评委手中都有25分,这25分必须分给至少5种车型,一位评委给一种车型的分数不得超过10分,同时还要给出评分的理由,在颁奖时将公布这些评分理由。

  “欧洲年度车”的奖杯在每年的1月份颁发给获奖车型的制造商。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该汽车制造商将获得许可使用“欧洲年度车”称号和其专有标志的权利。

  2008年的“欧洲年度车”为小巧可人的菲亚特500夺得;此前三年获得这一殊荣的分别是福特S-MAX(2007)、雷诺Clio(2006)和丰田Prius(2005)。

  满街尽是“年度车”

  第一届“中国年度车”评出来以后,我曾撰文提出,不同媒体,因受众和价值取向不同,分别评出各自的年度车无可厚非,但是我希望有一天会和“欧洲年度车”一样,由众多媒体共同参与,评出唯一的一款跨越车型和媒体的“中国年度车”。

  随后的几年,国内汽车的评比多起来,一次评出的车型也多起来,但是很多权威而内敛的杂志只是以“编辑推荐车型”、“最佳XX性能”命名,还崇敬“年度车”的权威。直到一家电视台参与其中,开创了分N多个车型级别,评选N多个年度车的不良先例,自此每年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众多中国年度车并存也一发不可收拾。

  每到岁末年初,各媒体年度车的颁奖会彼此撞车。汽车公司疲于奔命,只好按照受奖媒体的影响力,分别派出不同级别的代表前往领奖。于是有的媒体作出规定,不派出高级别经理领奖的,奖项取消。至于少数媒体收钱授奖,收大钱授大奖也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对于获奖的汽车公司,心态也各不相同,有的千方百计拿奖,尤其那些怎么看也够不着“年度车”的车型,更是舍得一掷千金。年度车越评越多,本来不大看中评比的厂家也坐不住了,尤其竞品天天拿年度车说事儿,于是身不由己地投身其中。

  一个车型得了奖就能在来年的广告上打上“中国年度车”的字样,一般不会标注评奖单位。从这点看,权威媒体和一家个体网站倒是被厂家放在同一地平线上,虽然参评的门槛天差地别。

  “欧洲年度车”一年评出一辆,“中国年度车”一年评出几十辆,透着中国的确是汽车大国了。秋风乍起,又到了中国年度车评选高峰。如此一年年评下来,中国大街上跑的轿车,恐怕遍是年度车了。洪流滚滚,多么壮观。倒是如果有一天,某厂商来点“黑色幽默”,学习郭德纲一度自称“非著名相声演员”,推出新车型以“非中国年度车”标榜,没准更能招徕消费者的眼球。

(编辑:果实)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