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12月下旬,2006年也将成为过去式,在经历2006年车市的纷繁热闹之后,我们有信心将眼光更多地投向2007年。
在被誉为产品年的2006年,中国的私有汽车消费增幅达到40%。就全国而言,无论是小排量车还是排量在2L以上的大排量汽车,其销量增幅都在60%~80%之间。到目前为止,加速上扬的油价已趋于相对稳定;为适应能源的客观条件,许多厂家适时地推出各种节能车型;“冬眠”的车贷业务重新恢复生机;今年月均5款新车上市的高密度水平将延续到明年,在这四种因素的助推下,2007年车市继续辉煌似乎已在情理之中。就大势而言,2007年汽车产销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考虑到700万辆基数已经较大、前一年放量较多的因素,2007年增幅较2006年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仍能保持15%~20%的较高增长,全年产销量有望达到820万~840万辆。
乐观的估计暂且放在一边,关于明年车市的诸多悬念则是加重了我们对于2007年新的期待。
今年是自主品牌从“配角”变为“主角”的蜕变之年,明年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势头又如何呢?2006年延续了自2003年以来的高增长,2007年中国车市还会喷薄释放吗?2006年的车市降价风席卷了整个车市,明年降价风潮还会继续发飙吗?
“千呼万唤未出来”的燃油税和汽车“三包”政策明年会不会出台?在刷新诸多纪录的北京车展之后,上海车展能否在此基础上办出新意、跃升至新的高度?南汽名爵与上汽荣威的国产新车硬碰硬,谁会胜出?上汽和一汽能否在世界500强中保留一席之地?民企造车之路会否再添艰辛?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能否迈得更大?
2007年车市十大悬念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可以预见的是,待它们揭开谜底之时,中国从汽车大国转变为真正的汽车强国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1 自主品牌能否确立江湖地位?
自主品牌今年的表现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进入者前赴后继、黑马不断涌现,有企业单月销量已两度跻身前三强,全年可冲刺前四强;市场份额已经由五年前的不足5%提升到30%以上;出口方面更是主力军,今年全年出口量将超20万辆以上,并且开始进军欧洲发达国家。
那么,明年,自主品牌能否进军前三强?市场份额能否由三成提升到半壁江山?向欧洲出口后能否向美国进军?除了奇瑞和吉利还会不会有更多的黑马涌现?
今年2月和11月,奇瑞汽车两度跻身国产乘用车销售月度前三强。前11个月,奇瑞的销量达到26.78万辆,不仅能轻松完成全年28.1万辆的目标,而且按照其11月份3万多辆的销量来看,全年销量冲击30万辆,排名将由去年的第七蹿升至第四。在目前的国内车企中,年销量能达到30万辆的此前也只有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三家。毫无疑问,在明年国内经济持续向好、私车消费持续增长,以及奇瑞A1等多款新车推出,海外市场进一步开拓的情况下,奇瑞明年的销量超过30万辆应该没有问题,但是由于现在奇瑞与季军一汽大众之间的销量差距还有5万辆之多,而一汽大众明年还要增加两厢宝来、迈腾等重量级车型,因此,预计奇瑞明年跻身前三强的概率应该在四成左右。
自主品牌在将市场份额提高到30%后进一步提升肯定不成问题,其中特别是华晨、比亚迪的进一步发力,以及上汽荣威、一汽红旗在中高级轿车市场的切入,在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自主品牌的声誉提升做出了贡献,自主品牌从此正式与合资品牌并肩作战,平起平坐。加上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不遗余力,明年国内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增加5%~10%可能性很大。
华晨已经为自主品牌打开了出口进军欧洲的第一扇窗,五年15.8万辆的规模也着实令人骄傲,吉利和奇瑞亦在为进军美国做不懈的努力,因此自主品牌大量进军欧洲将是肯定的事,而进军美国有所突破也不无可能。
2 车市是否继续井喷?
全年20%以上的增幅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2006年的车市已经彻底走出2004年的下跌阴影,成为车市又一个井喷年。然而,2002-2003年的车市井喷仅维持了不长的时间,犹如昙花一现,2006年的井喷能否延续到2007年或者更长呢?
今年,我国汽车的销量将近700万辆,超过日本已成定局,位居全球第二,约占全球销量的1/10。其中乘用车成为主力,仅前11个月的销量就达444万辆。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汽车需求量急剧增长。增长最快的是乘用车,2002年增长58.3%,2003年增长70.6%,之后几年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乘用车中轿车增速最快,5年前轿车需求量是80万辆,今年预计达到400万辆左右,年均增长37.5%,这一增长速度在世界上几乎绝无仅有。
由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国民收入逐年提高,私车消费越来越成为潮流,所以预计我国汽车销量持续增长的趋势不会轻易逆转。虽然明年随着我国乘用车(不包括微型客车)基数的不断变大,增长率不可能会再高,可能回落到20%左右,但总销量仍将超过480万辆,这样商用车只要再增长10%,明年我国汽车的销量就将突破800万辆,从而可能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
按照预测,中国汽车销量在2010年将爬升到1000万辆,而到2020年将达到2000万辆,而中国也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销量第一的市场。
3 谁会步奥克斯、隆鑫后尘?
今年汽车行业和消费者关注的一件行业大事无疑是奥克斯和重庆隆鑫退出汽车行业,尤其是奥克斯退市后其车主像没娘的孩子一样售后维修没有了保障。那么,在仍有许多民营企业想方设法、跃跃欲试要进入汽车行业,以及许多民营企业目前正在退市边缘徘徊的情况下,2007年会不会还有人步奥克斯和隆鑫的后尘?
在曲线进入汽车行业五六年后,重庆隆鑫在今年8月正式消失在国家发改委的“准生证”上,意味着隆鑫正式退出汽车制造业,造车梦在花了千万元之后破灭。
2005年3月23日,以生产空调、手机为主的奥克斯集团宣称历经一年多,花4000万元做了一场造车梦———退出汽车行业。在奥克斯退出后,全国2000多位奥克斯车主的车辆售后服务就没有了方向,奥克斯后来拿出的方案也是“只修不换”。最后,大连的46位车主只得以奥克斯没有“准生证”,属于非法拼装产销车这一更能胜诉的理由起诉奥克斯,并在一审中得到了法院的支持。据悉,除了奥克斯、隆鑫,退出的还有波导、夏新。
在中国车市2002—2003年呈现井喷行情后,许多家电企业等外行资本纷纷想方设法“绕道”进入汽车业。目前留在汽车行业的还有美的、重庆力帆、五粮液、吉奥等。除此之外,上海万丰、宁波华翔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也开始进军整车生产,而长城、江淮、浙江青年集团等非轿车生产企业正在谋求进入轿车生产领域。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上海万丰目前已经停产半年多,据称正在寻求新的合作者,而像万丰这样处于退市边缘的民企造车者不乏其人。所以,虽然明年车市仍有井喷可能,但是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没有任何协同效应,只想掘金的民企造车者被汽车业抛弃的可能性十分大。
4 车价继续全线大幅下滑?
从大趋势上看,2007年的车价仍然会整体走低,甚至还会出现全系列车型大幅度降价的情况。如此预判是基于以下三点原因:一是目前国内车价仍未和国际接轨,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二是从目前到2010年将是国内车企发展最关键的几年,在如此竞争格局下,车企不拼也得拼,车价不降也得降;三是很多车企仍然奉行高定价的先期价格策略,新车型定价普遍虚高,其实质就是为降价作准备,以期直接冲击市场,完成车市再“洗牌”。就细分市场而言,中级车和豪华车市场的争夺将是最激烈的,因此上述两个细分市场的降价空间和力度都将会是最大的。在北京车展上,我们看到了丰田“卡罗拉”、北京现代全新伊兰特、长安铃木SX4、一汽大众迈腾等近十款即将在2007年上市的中级新车,它们明年上市后必将对其他主力中级车型的现有价格体系形成强烈冲击。2007年的豪车竞争,更可用两个字来形容:“惨烈”。凯迪拉克、克莱斯勒、讴歌、英菲尼迪、法国标致、大众进口车等都将在明年重拳出击,誓死争夺中国豪车市场。因此,豪华车的价格大战不可避免。就降价时机而言,可以预见的是,2007年年初、秋季及年底至少会有三波大的降价潮冲击车市拉动消费。就具体车价降幅而言,可以预见的是,部分中级车的降价幅度可能会超过1万元,而部分豪华车的降价幅度甚至可能会达到2万~5万元。
5 燃油税会否实施?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上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强调,明年将抓紧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并择机实施。其实,这一要在“恰当时机”出台的新税种,已经让人等了近十年。但是,几乎是与往年完全一样的程序,交通部从今年12月1日起征收2007年度的养路费,如此看来,最少在2007年,燃油税依然难以“战胜”养路费,养路费犹如一座大山,横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燃油税的实施还有待来年。长期以来,燃油税开征时机还不成熟的公开理由是“油价太高”。业内专家指出,燃油税什么时候推出,表面上看是取决于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低,但归根到底是各个利益部门博弈的结果。他说,燃油税涉及的部门包括交通部、税务局,他们之间的利益分配很难均衡;同时,燃油税的开征还涉及地方财政收入,地方和中央如何分配燃油税收入,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据了解,现在的养路费属于地方政府收入,改为燃油税后就会由中央占大头;现有的路桥收费也是由公路监管部门来收取,其中相当一部分也会归于地方政府,改成燃油税后,这笔钱将上缴国家财政。此外,如何解决好农民用油是燃油税能否实施的关键之一。据国家能源办人士此前对外透露,已制定的燃油税政策,是把现有的养路费转换成燃油税,没有增加用户负担,不足以用来抑制对燃油的过度消费。所以,目前备选的高中低三种方案中,燃油税征收最低标准设在了30%,中等为50%,而最高甚至达到100%。值得乐观的是,从国家财政部等相关领导的频吹暖风可以看出,燃油税的实施已经不再遥远,也许2008年会成择机推出之时。
6 “三包”政策会不会出台?
俗话说“好事多磨”,用在汽车“三包”政策的出台上,似乎最恰当不过了。去年的“3·15”晚会上,业界盛传将颁布出台的《汽车“三包”规定》最终没有现身,消费者再一次与汽车“三包”擦肩而过。据记者了解,汽车“三包”政策有望在2007年的“3·15”正式出台。目前,国家质检总局正在就汽车“三包”政策听取各方意见。在汽车“三包”草案中,有规定表明,因消费者未正确使用、维护、修理产品,而造成损坏的部分,销售商、制造商、修理商能够证明不是由于产品质量原因造成的,不承担“三包”责任。另外,草案将汽车进口商等同为汽车制造商,由汽车进口商先承担赔偿责任,再由进口商向国外制造商追偿。然而,即便是新汽车“三包”政策执行后,仍将面临不少难题:比如,如何使制造商和经销商利益均衡?如何制定具体的鉴定标准?厂商与经销商责任如何区分?产品质量如何鉴定,由谁来鉴定责任并保持鉴定的客观公正性?有关进口车出现问题如何实行“三包”?在种种难题之中,可以说,“谁买单”才是整个“三包”政策最根本的问题,也是“三包”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业内专家就此指出,“三包”是经营者对消费者应尽的一份责任和义务,但它毕竟只是外部规范,并不是汽车市场的救命稻草,一纸“三包”政策并不可能马上改变汽车市场的现状。
7 上海车展如何跃升至新高度?
500多辆展车、10款全球首发车、1500多个厂家、8000名记者和60余万观众———这就是整整10天的“数字化”第九届北京车展。热热闹闹的北京车展过后,在相隔不到半年的明年4月,2007上海车展又将拉开帷幕,而上海车展能否在北京车展基础上办出新意、跃升至新的高度,也就成了明年车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日前上海车展主办方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将以国际顶级车展为标准,推出新的办展概念,注重提高车展品质,将2007上海车展从“汽车大展”办成“汽车强展”。据悉,2007上海车展将以超过14万平方米的展出面积再次创下国内车展展出面积之最。另外,2007上海车展的主题定为“人、车、自然的完美和谐”,在展示汽车工业新发展和汽车技术新成果时,将尤其集中发布、展示低能耗、太阳能、无污染、零排放的汽车技术成果。据介绍,主办方对于2007上海车展已形成一些创新的办展思路和行动。主办方将把媒体日增设为两天;主办方将力邀海外著名汽车设计公司共同亮相车展,推出新概念的设计,以体现出上海车展的技术领先优势;主办方这次还设想在室外广场开辟演示区,让一部分最新款汽车“动”起来。
8 上汽和一汽能否留在500强?
去年上半年还十分低迷的车市并没有影响国内车企去年的销售收入。今年年中出炉的美国《财富》500强榜单显示,中国的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今年全部跻身500强行列,这是中国首次有两家车企上榜。其中上汽集团以143.6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位列《财富》500强第475位,而一汽集团以145.11亿美元的收入位列第470位。实际上,上汽集团2004年就以2003年117.55亿美元的销售总额登上2004年世界500强的榜单,排名世界第461位,成为中国首家进入世界500强排名的汽车制造企业。而一汽集团在2005年亦上榜,排在了448位,但当年上汽以3亿美元之差落榜。今年《财富》500强的门槛比去年又提高了13亿美元。可以看出,世界经济之变化莫测。那么,今年上榜的上汽和一汽明年还能否双双留在500强的榜单中呢?从全球范围来看,汽车行业依然是全球500强排名中的大佬。前10名中有四家是汽车企业,分别是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和福特。而前50强中,还包括大众、本田和日产。而业内预计,如果中国汽车市场能够保持每年8%~10%的增长速度,那么除了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等企业在近几年之内都可能问鼎500强。但是,与我国其他进入500强的行业比,我国的汽车制造企业是非垄断行业,竞争因为全球汽车巨头的进入而分外激烈。这可以从一汽今年排名下降和上汽去年与500强擦肩而过可看出一二。因此,从今年我国汽车行业销量铁定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三来看,一汽和上汽留在500强的可能性仍然很大,特别是上汽,韩国双龙去年的销售收入就纳入了上汽的销售收入中,而双龙今年的发展亦不错。另外,今年上汽旗下的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仍然是车市销售冠、亚军,销量比去年有大幅的增长,此外微车企业上汽通用五菱的增幅亦不错。
9 南汽名爵与上汽荣威谁会胜出?
上汽花费6700万英镑购得了罗孚75、25两款轿车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而南汽花5300万英镑获得了破产罗孚的剩余资产,即MG、Austin等品牌、四款整车生产技术和设备、三个系列发动机和一整套先进的发动机研发设施。随后,上汽拿出了源自罗孚75,高于罗孚75的荣威,而南汽则推出了名爵,因为源于同一个平台,有着一样的英伦血统,荣威与名爵之争一直在继续。你3月份上市,我将上市时间提前至1月份;你在南京路演,我赶紧召急媒体“通气”,一场“德比大战”在所难免。那么,在这场竞争中谁会胜出?上汽显然已经在时间上领先了一大步,不仅提前两个月上市,其亮相则提前了大半年,至今为止名爵还没有公开亮过相,甚至缺席了业内重要的北京车展,有点专心“闭门造车”的意味。据悉,上汽荣威自北京车展亮相已来,不仅拿到了近万份的订单,而且已经拿到了包括江苏在内的多个省、市的公务车采购“入场券”。上汽荣威明年的产销目标是2.2万辆,如此看来,荣威明年出现热销场面是肯定的了。也许南汽把主要的经历放在了出击海外市场上,其海外的经销商网络已在建设中,这方面南汽走在了上汽前面。不过,南汽能否海内外市场并举仍然存疑。
10 海外并购还将继续?
2006年中国车企的海外并购并不鲜见。先有吉利通过合资进而控股英国锰铜,后有中国万向打响了洽购福特零部件业务,此外,福耀、华翔、东风等国内零部件企业也在火线出击。从明年的海外并购形势看,不能排除从国内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中产生第二个吉利或万向的可能。明年汽车业的海外并购可能会更多地出现在零部件厂商领域。因为,国内众多做出口业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90%以上都集中在售后市场,即给欧美售后市场的贸易商或者制造商进行贴牌生产,这也是当年万向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凭借低于国际竞争对手20%的价格优势,中国零部件厂商的业务增长很快,有的甚至逐步握有了海外并购所必需的资本积累和未来市场。但也有业内专家指出,现在有很多零部件企业值得去并购,但中国零部件企业大规模的海外并购为时尚早,对外出口才是重点。相比之下,中国整车企业的海外并购步伐仍将缓慢,虽然包括奇瑞、上汽等自主品牌企业在内的整车厂正在努力成为世界汽车俱乐部中的一员,但是他们尚不具备足够的实力、精力和经验来收购外国整车企业。当然,可以预见的是,2007年中国整车企业在非洲、拉美和亚洲其他国家等新兴市场的海外并购活动也许会有所增多。
罗裕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