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破解年底购车十大误区 消费者出手切勿冲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 11:57  南方日报
破解年底购车十大误区消费者出手切勿冲动

年底购车十大误区

  车市上演“尖峰时刻”

  常言道,冲动是魔鬼。年底购车高峰已经到来,不少消费者心急火燎,想立即出手买辆称心如意的新车。殊不知,一旦冲动,你就有可能掉入一系列的购车误区当中。

  在年底购车,不少消费者认为,车价越低越好,专门等着车价继续下降,或者到二级网点购车。但价格的猫腻偏偏出现在低价的环节上,让消费者花钱买回一场“空欢喜”。

  在选车过程中,消费者往往认为配置越全越好,但商家却会用不必要的配置,来吸引消费者出高价购车。同样,一些消费者认为车越大越好,或者过分考虑油耗,或者盲目迷信大动力。这些“偏见”很有可能令消费者“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众多购车陷阱就在消费者的脚下,但只要不冲动、不盲从,消费者在年底就可以放心地以实惠价格买到心水车。本周,我们总结了年底车市十大消费误区,给消费者提供参考。

  误区一 车价越低越好?

  不少消费者满市场找低价车,比较同款车在不同店的价格,专门盯准报出低价的店出手。而根据市场信息,4S店的价格由于受到厂家较为严格的控制,一般都设置了价格底线,经销商很难报出令人惊喜的超低价。但在一些大卖场的二级网点,有些经销商却不受厂家过多束缚,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车价比4S店便宜不少。不少消费者在低价诱惑下,就冲动地在这些二级网点购车。

  毫无疑问,追求低价是消费者的天性。但在二级网点买到低价车后,并不代表一定能够省下多少钱。在这些地方,经销商往往强制要求消费者办保险、上牌、美容等一条龙服务。由于大部分消费者对购车环节的税费、各项服务收费不太清楚,有经销商在“一条龙服务”的环节上报出较4S店更高的价格,从而弥补车价的让利。因此,在价格上的“一减一加”过程中,消费者也许只赚到了表面的实惠,实际上花了更多的冤枉钱。

  消费提醒:并非车价越低越好,到二级点购车,警惕隐性的高收费。

  误区指数:★★★★★

  误区二 车越大越好?

  去过欧洲和日本的朋友应该注意到,在这些汽车消费发达的地区,马路上跑着的绝大多数都是如同奥拓般大小的小轿车。这让不少人挠头:怎么这些在国内都快看不上眼的车子在国外却成了宝呢?欧洲人身材高大,挤在如此娇小的车厢里竟也开开心心!

  反观国内,关于车子尺寸的标准,几乎是横向坐3人互不接触,纵向翘二郎腿不碰椅背,空间标准直逼大奔。但是有必要吗?车子坐满5人的几率不超过5%,但在剩下的95%的独自驾驶时间里,你却得担负大尺寸的车身带来的笨重行驶感受以及可观的油耗,值得吗?而且,在现在这个汽车普及的时代,开大车显身份的思想已经不合时宜,相反开着四平八稳的大车倒让人觉得有几分像专职司机。选车首先别委屈了自己,年底购车的朋友们应该有这种思想境界。

  消费提醒:车型尺寸要结合需求,一味贪大求全,委屈的是自己。

  误区指数:★★★★★

  误区三 配置越全越好?

  虽然总有车主抱怨自己车子的配置不如人,但平心而论,大多数引进国内的轿车的舒适型配置已经非常高了。看看国外,就连大奔入门级座椅都还是布的呢。更多的普及型中低档车入门款式,别说真皮座椅,就连空调和电动窗也未必是标配。但看看咱们中国的车主,车上要是没个真皮、CD机什么的,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其实,咱们市面上看见的所谓入门版,放在国外至少也是个舒适型了。想想,四门电窗、CD、铝合金轮毂,这些配置其实早已超越了最基本的驾驶需求,但却是国内几乎最基本的配置要求。消费者买车时再在舒适型配置上钻牛角尖,那就不仅仅是着了厂家的道,更是和自己的钱包过不去了。

  消费提醒:结合日常使用习惯选择必需的配置,配置过剩是浪费。

  误区指数:★★★★★

  误区四 油耗是购车第一要素?

  虽然即将迎来新的一年,但短期内油价看不出有下调的意思,高企的油价确实让有车一族们增加了不少负担。尽管如此,买车时盲目追求车辆的低油耗,甚至不惜花大价钱买省油车的想法并非理智。有些消费者甚至因为油耗一项就否决了许多值得买的车型。

  简单算一笔账,按照家用车通常一年跑2万公里计,即使该款车比同级车省10%的油,一年下来节省的开支充其量也不到1000元。通常宣称省油的车型与其他车型相比,油耗的优势也并非特别明显。油耗只是汽车使用成本中的一项,购车时要综合考虑,不能因为油耗一项而决定要不要购车。同样需要注意的还有一点,那就是要将自己的驾驶习惯与车辆的省油特性联系到一块,如果一个爱开快车的司机,驾驶一辆经济油耗在60公里/时时最为出色的车辆,想必这款车在他手中决不会省油。

  消费提醒:省油固然好,但买车时还是要考虑综合因素。

  误区指数:★★★★

  误区五 用品赠送越多越好?

  车市从来都不缺降价的吆喝声,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大多数经销商的所谓降价,都是以现金券、抵用券的形式出现。在降价广告足以让所有人心动的巨型字体降价金额后,往往会跟着一个不起眼的小括号。里面的内容告诉大家,其实这部分让利金额只能在销售店以现金抵用的方式购买指定的汽车用品,如太阳膜、防盗器等。但即使这样,这样的广告往往还是能够吸引不少消费者驻足。

  其实汽车用品行业的利润相当丰厚,尤其是一些太阳膜或音响产品更是水深不见底,难以估计产品成本价值几何,消费者以让利金额购买这些产品正中商家的下怀,所谓的大降价也无从说起了。如果说仅仅在车价上吃了亏也就算了,如果不幸购买了劣质用品,就更让人闹心,尤其是在贴了膜或是包了真皮座椅之后,想恢复原状可不是易事!所以,宁可多费口舌让经销商实实在在让些车价,也别被巨额的现金抵购券等烟雾给迷惑了。当然,有些经销商提供的汽车用品在质量上也有保证,可考虑接受一部分。

  消费提醒:在令人心动的现金抵用券面前,消费者要正确判断其真实价值。

  误区指数:★★★★

  误区六 动力越强越好?

  与一味追求低油耗相比,迷信大动力更加盲目,且不说大动力意味着高车价、高油耗,也不考虑可能带来的驾驶风险,单看看马路上缓缓挪动的车龙,就应该明白在大多数城市道路中,就算是6.0升排量的大马力超级跑车和0.6升排量的微面几乎没有区别,至于在空旷的高速公路上,反正全国最高的限速也就是120公里/时,哪辆车跑不到呢?而且国内目前交通形势严峻,无论公路建设或是驾驶者的素质都充满事故隐患,驾驶着性格刚烈的大马力汽车,那真的如驾御火箭般危险。

  因此,选车时你可以考虑引擎的安静顺畅,也可以注重省油清洁,但就家用车而言,动力真的是够用就好,既省钱又安全。

  消费提醒:对于家用轿车,动力够用即可,多出来的预算可以添置安全装备。

  误区指数:★★★

  误区七 一门心思等降价?

  年底来临,车价优惠与日俱增,降价跳水轮番登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拿捏出手购车的时机,成为消费者的一道难题。一些消费者往往选择观望态度,专门等待价格一降再降,希望车价跌入底谷时再出手。

  消费者这种一直等待降到底的心态,可能在年底就不能完全适用市场的走势。按照往年惯例,车价在年底都将出现较低价,但何时最低价根本无法掌握,而且在新的一年到来后,车价有可能回涨,优惠逐渐缩水。

  消费提醒:年底车价一般比较低了,建议消费者该出手时就出手。

  误区指数:★★★

  误区八 团购无风险?

  网上购物已经成为时髦,网上组团购车也方兴未艾。到了年底,网上频频传出组团的号召。召集人一般在“号召令”上都写出很具有诱惑力的团购折扣以及礼品赠送,并以满一定报名人数可进一步打折的承诺吸引消费者。一些新新人类或者是追求低价的消费者,也往往因此就加入到团购当中。

  但“小心驶得万年船”,团购也需多留个心眼。据了解,一些召集人可能向经销商收取“中介费”,这令经销商报出的价格不一定比你能拿到的低。同时,经销商也将设定更高的其他项目的服务收费,来“捆绑”团购者。还有些经销商在日后的维修服务中不给团购者提供优惠服务。

  消费提醒:汽车团购也有风险,切莫演变成一锤子买卖,更要注重今后的服务水平。

  误区指数:★★★

  误区九 特价车一定实惠?

  对于年底购车的消费者而言,购买特价实惠车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特价车价格比一般车型便宜许多,不少消费者认为捡到了大便宜。

  但是,消费者在购买这些特价车的时候千万别冲动。特价车之所以卖出特价,肯定内里有乾坤。据了解,有些特价车是一些库存车,有些甚至可能在厂商仓库里已经存放超过了1年,消费者购买的时候,要认准生产日期以及各项配件的状况。另外,部分特价车可能“短斤缺两”,部分配置被减免了。还有些特价车可能是厂商的试驾车,或者已经行使了一段时间,消费者购买时要注意里程表的计数。

  消费提醒:购买特价车一定要多看、多问,认清“特价”的内在乾坤。

  误区指数:★★★

  误区十 置换肯定不吃亏?

  旧车置换新车成了年底经销商招揽顾客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展厅里常能听到销售员这样对顾客说:你只要将自己的旧车来我们这里置换了,再贴一点钱就可以买下眼前这辆新车。听起来真不错,就好像以旧换新一样。但静下心来细细盘算一下就会发现,就在这样的一出一进之后,自己的旧车大多如同陪嫁丫鬟一样在不经意间身价大跌,曾经的掌上明珠此刻成了能够便宜买车的小道具。购买新车时的兴奋和喜悦往往会严重影响人们对自己旧车价值的准确判断。

  当然,大多数经销商在办理置换业务时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估价手段,但买卖关系的互换使得经销商在收购旧车的过程中会本能地压低价格。虽然一再强调通过置换只要贴一点钱就可以买新车,但考虑到用上了牌的旧车置换未上牌的新车,其实消费者要补贴的差价远比想象得多。通过传统的二手车流通市场将旧车卖出,再和经销商讨价还价买新车,尽管繁琐,但钱包缩水的可能性却也大大降低了。

  消费提醒:通过置换业务购买新车,应首先了解清楚旧车的准确残值,方不会吃亏。

  误区指数:★★★

  朱钦 乐国星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市行情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