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 (记者 何雪峰) 这边厢,钢材、铜材、橡胶涨价带来成本的“水涨船高”!那边厢,汽车市场却步步趋低,汽车厂家不愿意抬高零部件采购价,汽车配套厂商在一涨一落的价格波动中,成为“夹心饼干”。这是记者昨日从刚刚结束的中国(广州)国际机床展览会暨德国国际金属加工展上获悉的。
上游原材料成本大增
热轧中厚板上半年累计涨幅接近35%;铜价翻了一倍多;天然橡胶价格同比涨4成以上……在此次展会上,这些敏感的数字越来越强烈地刺激着机械机床、模具厂商的大脑。
现代起亚机械广州代表处销售经理李清告诉记者,在数控机床中,40%是用来为汽车做配套的,因为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韩国的斗山大宇、现代起亚等汽车巨头纷纷进军中国的汽车配套市场。而在中国本土,这些配套商更是数不胜数,每一个汽车制造厂的上游,都集中着一大批这样的配套商。
但是,原材料的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让这些配套厂不得不想办法,要么把成本控制住,要么把这些成本传递下去。
配套商搏弈汽车厂家
但是李清告诉记者,由于车价的下滑,汽车制造厂家反而要求配套厂把零部件价格压低。根据广州市物价局监测,5月广州的几大主力车型丰田凯美瑞、帕萨特领驭、君威等降价幅度在3000~10000元左右。
广东工业大学汽车教研所副教授曾建谋表示,作为价值链的一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应该往下游制造商——汽车厂家传递。但是,在车价逐步下降的情况下,汽车厂家对采购也会考虑到价格问题,从而会要求零部件供应商不能将价格抬得过高甚至是不能抬,这种市场状况就要求零部件供应商能够挖掘自身潜力,保持价格相对稳定。
而参加中国(广州)国际机床展览会的一位配套商则表示,零部件能不能涨价,一方面有车市的影响,另外一方面,谁承担多少,也看双方的搏弈结果。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