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6年7月诞生首辆汽车算起,到现今的2006年7月,中国真正的造车历史刚好50年整。
期间,中国汽车工业濒临被外资品牌蚕食殆尽的危险,但中国人没有相信宿命,而是凭着自身的勤劳与智慧,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要硬的模式,将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拯救于危难之际。前30年不但车型单调,而且进展缓慢;但后20年车型不但丰富,而且发展迅猛。
自主品牌轿车,从无到有,到去年25%的市场份额,再到今年30%的份额,再到国家规划的到2010年要达60%的市场份额,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正在书写一段辉煌的历史。
萌动 20世纪5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
这是中国汽车开天辟地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工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汽车文化,一切都是在探索和借鉴中前进着。汽车消费还处在特定的使用环境,卡车主要用于新中国建设,而小轿车还是国家领导人及国家重要部门的礼宾用车。正是这一时期开启了中国汽车从“混沌”到“萌芽”的发展之门。
代表事件: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中国首个汽车工业基地动工兴建。
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6年10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隆重举行竣工验收和开工生产典礼。
1958年5月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出新中国首辆东风牌71型小轿车。
1958年6月20日,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场试制出北京首辆“井冈山”牌小轿车。工厂同时改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
1958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自行设计、试制出首辆红旗CA72型高级轿车。
1958年9月28日,上海汽车装配厂(现上海汽车装修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开创了上海汽车工业生产轿车的历史。
1964年12月,上海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上海牌SH760型轿车,自60年代至80年代初,上海是新中国惟一的普通轿车生产基地;
1969年10月,第二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
1983年4月,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正式批准微型汽车定点方案。
1987年4月22日海南汽车试验站建成我国首条可靠性试验跑道,全长8215米,拥有13类22种参数的典型路面。
学步 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期
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改革开放的春风抚卷中国大地,中国向外资开放的大门敞开了。技术、资金、管理经验,这是当时对外资优势提的最多的三点。但彼时,中国的企业对外资的接纳程度相对有限,引进技术成了当时的一大特征。重庆长安、天津夏利等企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引进日本技术了。引进技术后,不断消化吸收,最终为现今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从“幼儿学”开始,由简单到复杂、有表皮到内层,通过近10年时间的“学习”,这些国内企业也懂得了如何造车、如何制造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汽车。
代表事件:
1982年,长安试制微型汽车,次年投产。
1983年,第一辆“长安牌”汽车下线。
1984年,长安开发试制微型汽车发动机,次年被国家确定为微型汽车发动机定点生产厂。同年,日本最大的微型车制造商铃木公司和长安签署了技术贸易合作协议。此时合作的方式还只是从“铃木”进口原材料进行装配。
1986年,长安试制微型面包车并投产。
1991年 长安试制长安奥拓微型轿车并投产。次年国家批准工厂为"奥拓轿车生产定点厂",并纳入国家"八五"重点技改项目。
1993年 长安与日本铃木合资建立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
1994年 长安初步建成年产10万辆微型汽车生产能力。
天津夏利是80年代中期通过引进日本大发的技术逐步创建的微型轿车品牌,当时的发动机排量仅是1升。后来又引进日本大发1.295升发动机,生产TJ7130U轿车。
化蝶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本世纪初
正当中国汽车工业在合资道路上越来越不能自拔、逐渐丧失自主开发的能力和信心之时,吉利、奇瑞等一批新型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相继出世"揭竿而起"。随着中国在新千年开始之际加快进入WTO的步伐,这批企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压制后被允许进入轿车市场--自主开发企业终于在中国汽车工业中崛起。这些企业的自主开发道路虽各有千秋,但总体上是一个通过各种不同的路径和方式把中国汽车工业的知识、技能和资源纳入自主开发轨道,并使自主开发能力得到逐步壮大的过程。
代表事件:
1997年,吉利进入汽车产业,奇瑞汽车公司于1997年3月在芜湖经济开发区8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破土动工;由安徽省政府和芜湖市政府下属的5家公司共同投资的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同时正式成立。
1998年8月8日 第一辆吉利汽车在浙江省临海市下线
1999年12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首辆轿车下线。
2001年1月,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汽奇瑞,奇瑞"风云"上市"。11月9日和12月26日吉利JL6360、HQ6360、MR6370、MR7130四款车登上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使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2002年12月份吉利分别与韩国大宇国际株式会社、意大利著名汽车项目集团签约联合开发CK-1与CI-1轿车项目。奇瑞轿车销售5万辆,销售额40多亿元。2003年一口气推出三款新车型,即QQ、东方之子和旗云。
2004年1月17日,北京亚运村车市公布了2003年北京市场十大畅销车型,吉利美日和奇瑞QQ都入选。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起舞 本世纪初始
从前两年陷入危机到去年,自主品牌的成长经历了一个蜕变的过程,自主品牌的汽车也要在性价比的PK中逐渐蝶变。去年,自主品牌新品迭出,不仅实现了销量的飞跃,如夏利首次超过引进品牌成为单一品牌销量冠军,奇瑞的销量翻了一番,还实现了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一良好的势头延续到了今年,今年第一季度,奇瑞成为轿车销量亚军,夏利、吉利前4个月的销量也超过了6万辆。二季度,华晨生产出了国内首台涡轮增压发动机,填补自主品牌的市场空白等等。
代表事件:
2002年,吉利上马了自动变速箱研发项目。2005年5月,其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顺利实现了产业化,这也是目前国内惟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箱,与购买进口产品相比价格便宜了许多。吉利自动变速箱的出世彻底粉碎了外国专家曾断言“中国人造不出自动变速箱”的狂言。
2005年3月,奇瑞汽车发动机二厂首台高性能发动机点火成功,由此也点燃了中国汽车自主研发的信心和热情。2006年,奇瑞将自主研发的ACTECO发动机率先用于重拳之作----奇瑞A5和新东方之子上。跨国品牌由控制发动机这一最核心技术领域进而控制中国整个汽车产业链利润分配的历史,终于宣告终结了。
2006年6月,中国第一台具备独立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华晨1.8T在沈阳华晨金杯发动机厂的正式批量生产,华晨汽车自此装上了一颗热血沸腾的“中国心”,彻底结束了中国轿车50多年来搭载外国发动机的历史。
本版采写 记者 黎峥 刘英 郭小萍 杨彬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