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风云变幻,降价潮引发的不仅仅是各品牌之间的竞争,更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消费者在选购车时,面对德国车的质量,韩国车的外形,日本车的价格,就得要下一番苦功夫仔仔细细地琢磨,如今还得练就一双金睛火眼,多问多观察,看清楚自己买到的东西是不是好东西。真辛苦。经过一番折腾后多数消费者还是会发出“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的感叹。
对于汽车降价利润从何而来,会不会影响汽车质量,从而侵犯中国消费者权益等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贾新光提出了这样的分析和建议:降价是汽车厂商为了消化库存、保持或增加市场份额所采取的一种营销手段。但降价又与企业的利润相关,于是企业只有通过降低成本来解决这个矛盾。从而出现配置减少,材质和零部件的质量不好,偷工减料等问题。对于本身价位就低却又一降再降或者一次降价太多的车,消费者在选购时应该提高警惕,多看看,多比较。
当前,中国汽车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的降低,汽车降价应该成为一种常态。降价是市场竞争的体现,充分的竞争最终会使利润趋向更合理的变化,但是在价格的作用下,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性价比将是厂家更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一旦减配减质与降价相联系的时候,就没有消费者愿意买单了。同时,消费者也要小心,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价车打折车,一旦出现有钱也买不到好车的时候,吃亏的还是消费者自己。何为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