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改委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宣布,对汽车产品公告中不符合GB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及GB17691-200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第二阶段限值要求的车型,7月1日前全部予以撤销公告目录。
据悉,存在不符合上述相关排放标准产品的厂家达五十多家。尽管其中绝大多数车型均在7月1日后全部停产,但有关人士指出,日益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正成为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斥巨资提升技术
7月7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城汽车)宣传部部长商玉贵向《财经时报》记者透露,为了应对国家新的汽车排放标准,长城汽车已斥资3亿元,对被叫停的柴油皮卡系列进行技术改进。“
商玉贵表示,部分产品停产后对长城汽车没有影响,因为除这个系列外,他们还拥有二十多个产品系列。
据了解,长城汽车现已形成了迪尔、赛铃、赛酷三大系列的国Ⅱ标准(相当于欧Ⅱ标准)皮卡产品。其中,迪尔、赛铃是柴油车型,赛酷是汽油车型,目前三大系列的车型都在继续生产。
投巨资改进技术,成本肯定会增加,车的价格也会相应提高。长城汽车的有关人士估计,迪尔现价是74800元,达到国Ⅲ标准后,可能会加价到80000元左右。
即便如此,在北京市环保局一位人士看来,依长城汽车现有的技术水平,改进后车辆的排放要达到国Ⅲ标准,仍然很难。
对此,长城汽车也有自己的考虑。该公司一位人士对《财经时报》记者说,长城汽车下一步的目标是主攻农村市场或者出口。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也有产品被撤销公告目录,在7月1日前,他们就停产了该产品——04款CR-V.该公司有关人士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示,公司开发的05款CR-V已经达到了国Ⅳ标准,不存在任何排放标准方面的问题。
但关于新车能增加多少成本的问题,该公司人员拒绝透露。
涉及此问题的东风雪铁龙公司也表示,其旗下的所有产品,除了富康8V未达到国Ⅲ之外,其他均已达到政府要求的排放标准。
油品质量成瓶颈
国内发动机技术发展缓慢、燃油喷射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水平落后,制约了汽车整体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柴油车型。这使一些产品达到国Ⅱ标准都很难,要达到国Ⅲ标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有业界人士透露,即使在一些声称已经开发出达国Ⅲ甚至国Ⅳ标准产品的合资企业,目前的部分车型也存在很大的排放问题,特别是产品的一致性方面。就是说,某一辆车或者某一批次车可以达到标准,但是否全部车辆都能达到标准就很难说。
此外,实施国Ⅲ标准,不仅整车生产技术需要提高,燃油质量也必须一同提升。
长城汽车一位人员指出,企业提高技术不是问题,但产品要达到国Ⅲ标准,还要看国内有没有适合国Ⅲ标准的燃油。
几个厂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油品的问题。他们认为,即使出厂新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而一旦油品质量不过关的话,车辆到了市场后,也难以保证达标。
中石化一位人士对《财经时报》记者表示,中石油、中石化完全有能力生产出跟欧洲同样标准的油品。但一方面是改造现有设备需巨额资金;二是高品质柴油的市场需求太少。这都使得石油公司没有动力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去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提升难在哪里
中国自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轻型汽车Ⅲ号排放标准,国Ⅳ排放标准将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
国际经验表明,汽车从欧Ⅰ标准提高到欧Ⅱ标准,技术上没有质的变化,产品改进不复杂,对汽车结构的变动也不大。
但要从此水平再提高到欧Ⅲ或欧Ⅳ标准,就是脱胎换骨的事情。如油泵油嘴和增压中冷技术、电控技术、排放后处理技术、整机开发及匹配技术、柴油机的制造、工艺及材质等关键技术,必须全方位提升才能达到要求。
专业人士指出,要达到国Ⅲ标准,国内汽车企业面临着诸多难题。
许多大型汽车生产企业规模庞大,有着完整的但是落后的生产线,如果发动机从现有的排放标准通过技术改进,提升到规定要求,所需投入的资金相当巨大。在企业目前普遍缺钱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个瓶颈问题。
《财经时报》记者注意到,实行国Ⅲ排放标准,对汽车的整体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提高发动机技术,增加专门监测排放控制系统工作状态的车载诊断系统(简称OBD),将三元催化器由一个增加到两个。
实施新的排放标准,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快国内汽车企业优胜劣汰的进程。上海汽车产业发展研究室的朱老师指出,厂商必然会经历一场阵痛,不能及时提升技术的企业,甚至将有可能面临“下课”。(熊宇家)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