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车展11月亮相规模空前 有望跻身世界一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07:55  第一财经日报

  11月,10款车型全球首发北京

  本报记者张宇星发自北京

  北京车展组委会昨天发布信息,今年(第九届)北京国际车展将于11月1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全国农业展览馆拉开帷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展示的整车展览展期将由往届的7天延长至9天,而安排在农展馆举行的零部件展期将缩短至5天。北京车展组委会透露,今年的北京车展规模超前,全球首发车型也由上届的1款增至10款。

  身为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王侠,负责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车展的策划、组织、招展、布展等工作。由于新场馆未建,老场馆受场地小的限制,本届北京车展依然不得不延续以前几届的做法——压缩每一个参展商申请的参展面积。

  在此前的半年多时间里,王侠和展览会主办方其他工作人员要面对20多家著名国际汽车厂商和数百家国内外其他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千方百计说服他们缩减面积。“每家都要谈3~4轮,谁都想要较大的面积,工作不好做。”王侠说。

  知名品牌云集

  由于北京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特别是汽车市场地位,北京车展又有“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风向标”之称。那么到底都有哪些汽车厂商将赴北京车展这场“盛宴”呢?

  王侠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说,截止到目前,国内外著名汽车制造商及品牌悉数报名参展,而且都是厂家直接参展,并不是由经销商“代劳”,这也是以往任何一个国内车展所不能比的。

  听着王侠扳着手指一路数来:在外资公司中,戴姆勒-克莱斯勒宝马集团、大众集团等携手其各家子公司和国内的合资公司悉数将出现在北京车展上。其中一贯特立独行的豪华轿跑车品牌——保时捷法拉利、玛沙拉蒂更是首次以制造商形象亮相北京车展。

  同时,国内的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等五大汽车集团也将以强势阵容参展,尽展各厂家“看家”本领和产品,特别是一大批自主开发新车型。而奇瑞吉利、长城、江淮和中兴等国内知名自主品牌也跃跃欲试,向业内外展示他们的实力和成果。

  王侠特别介绍,其中,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宝马集团、大众集团、福特集团、通用集团、丰田日产等已将北京车展定位于全球A级车展,与法兰克福车展和日内瓦车展达到同一级别,这在中国车展的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集团作为全球A级车展参展的只有巴黎车展、日内瓦车展和北京车展;而戴姆勒-克莱斯勒也首次在中国联合参展并包下一个馆。

  10辆全球首发车型

  “今年11月的北京车展,你会看到10辆真正全球首发的车型,使观众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中国最国际化的车展。”王侠这样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他认为,从国际车展上看,首发车数量的多少,直接关乎车展的影响力。

  以往,国内车展都愿意以较大的面积“说事儿”,甚至成为衡量车展大小的唯一标准。王侠认为,车展的规模并不能够说明其影响力,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车展,都不是单纯拼规模的。

  的确,今年年初,记者在美国底特律车展上偶遇王侠。他曾说,如果按面积算,只有8万多平方米的底特律车展拿到中国都进不了前三名。但是,它却每年都是最重要的国际车展,关键的是首发车的数量。当时,记者注意到,该车展上全球首发量产车20款,全球首发概念车11款;北美地区首发量产车5款,北美地区首发概念车2款。

  显然,任何车展,都会有其明显的市场指向性。底特律车展是针对北美市场的;而日内瓦车展是面向欧洲的;北京车展不仅面向中国,而且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

  上届北京车展,福特集团带来其主打市场的中级轿车——福克斯,并作为跨国公司在北京车展发布的第一个全球首发车型。借助北京车展“首发”的威力,也由于有良好的营销策略,长安福特生产的福克斯在国内市场上一炮走红,至今畅销不衰。“有了福特福克斯的‘表率’作用,其他厂家也纷纷效仿。”北京的一位汽车销售人士说。

  大幅增加整车展出面积

  另外,为了置办好这场“盛宴”,特别是设计好“盛宴”当中的“主菜”,北京车展主办方首次将自视“高人一等”的保时捷、法拉利、玛沙拉蒂、莲花、世爵、罗尔斯—罗伊斯、宾利、兰博基尼等名车“请上楼”——使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一号馆二层展示整车,增加整车展出面积达8300平方米。

  同时,王侠还透露,本届北京车展还专门设立了“SUV角”等按照车型分类的展区,使参观者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车型当中,有针对性地参观、比较,甚至做出自己的购车选择。他表示,北京车展最重要的是实践自己的承诺:技术前瞻性、品牌代表性和产品民族性,更好地服务于观众、服务于厂家。

  王侠最后强调,既然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跻身世界“前三位”,那么北京车展也一定能够成为与底特律车展、日内瓦车展比肩的全球顶级车展。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