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起,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等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正式执行。在新颁布的侧碰标准中明确规定,所有M1类车型(9座(以下)4轮(以上)载客机动车辆)和N1类车型(最大设计总质量≤3.5吨的4轮(以上)载货机动车辆),都必须满足侧碰强制性规定;而在后碰撞标准中则规定,所有M1类车型都必须满足后碰撞的强制性规定。
新标准的即将实施在汽车生产厂家中激起了轩然大波,一部分企业欢迎新标准的实施,也有一部分企业却对该标准颇有微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新标准参照国际通用方案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新标准的具体内容。
强制侧面碰撞和后面碰撞试验,就是让一块硬而重的障碍物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侧面或者后面撞击静止的汽车,碰撞后,要求车辆的车门能够打开、燃油不泄漏、车内的试验用假人不能出现太大伤害。
我国现行的汽车安全碰撞标准,只有正面安全碰撞。而新标准的实施,将向厂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要想通过新标准,则必须在材料、设计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上做出更多的投入。而据统计,在交通事故中,发生车辆侧面碰撞所占的比例约为20%到30%,相对于正面碰撞,侧撞的致死致残概率要高得多。同样,由于燃油箱的质量不合格而在追尾事故中出现二次事故的案例也层出不穷。因此可以说,在实施了新安全强制标准后,国内生产车辆的安全性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现有车型安全性不容乐观
据了解,在售车的侧碰及后碰标准将于标准发布之日起36个月后开始实施,也就是说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车型,可有3年的过渡期来达标。而国内现有车型的安全性能到底如何呢?
这从某些车型在国外参加安全测试得出的不堪结果可以略知一二。而事实上能拿出国参加测试的车型在安全性能上想必已经具有一定的实力了,为何在国外的安全测试面前却还如此脆弱?
汽车制造业的业内人士认为,落后的设计以及装备是影响汽车安全性能的根源。国内的很多车型,尤其是不少自主品牌车型都是从国外10年甚至20年前的淘汰款式稍加修改而来的,设计之初完全没有考虑到现行的安全标准,整体结构就不能过关;而厂家只顾着降低成本,尽管舒适性装备让人眼花缭乱,但安全性装备却不舍得投入。不仅是民族品牌,许多合资企业的产品也是如此。
因此,国内生产车型的安全性能长期徘徊在下游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推出强制安全标准确实刻不容缓。
声音
专家:国际接轨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实验室主任刘玉光:侧面碰撞标准、后碰撞标准的出台,是我国汽车产业形成完整的碰撞保护体系的重要一步,是完成国内标准同国际接轨,实现顺利出口的有力保障。在此之后,还会出台翻滚碰撞、碰撞对行人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副总工程师李三红:增加侧面和后面碰撞是为了全方位地、更好地了解汽车在进行碰撞实验时的状态,从更多角度了解到汽车在高速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增加侧面和后面碰撞以后,可以防范更多可能发生的意外。
企业:态度迥异
赞:对于跨国汽车企业来说,“双碰”只是一个基本标准。目前合资企业大部分国产车型都已经通过了欧洲和美国的碰撞要求,因此在国内达标不成问题。与欧美的正面、侧面和后面碰撞标准相比,国内的测试标准比较低。
出台侧碰和后碰安全标准让消费者买车又多了一层保障。
弹:这种检测试验是给企业增加负担,给某些机构增加收入。国内的碰撞标准不要跟在欧洲后面跑,要适合中国国情,要看清现状。
消费者:全面支持
秦先生:现在买车除了车价之外,就是关注安全性能。行业主管部门一定要把好关,把不合格的产品淘汰出市场。
李小姐:这几年,交通事故越来越多,有一部分肯定与汽车安全性能不合格有关。在安全方面,我们的国家标准一定要与国际接轨,这比价格与国际接轨还要重要。毕竟生命是最重要的。
黄小姐:我认为,驾驶安全不仅需要车辆性能过关,而且需要驾驶者的安全驾驶意识。(朱钦 乐国星)
相关报道
一汽奔腾完成国内首例侧面柱碰撞
上周,即将上市的一汽奔腾轿车在上海进行了国内首例侧面柱碰撞的安全性试验。一汽轿车欲以此向外界展示,自主品牌奔腾在高安全品质和高安全技术应用领域的全新突破。
中国著名安全气囊学家、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总工程师朱西产博士介绍,此项试验在国内还没有一款车型做过,而此类事故在中国二三级城市的路况上,却有很高的事故发生率和乘员杀伤力。所以,在一些高档的豪华车安全配置中,除了正面气囊、侧面气囊外,几乎都装备了幕帘式安全气囊。而在20万出头的中高级轿车中,却很少有此项装备。所以,即便是在欧洲,装有幕帘式安全气囊的轿车也不超过10%。
侧面撞击后的一汽奔腾,钢柱压入车身的痕迹很深,如果没有安全幕帘防护,对车内的人员一定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而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在奔腾顶棚内的安全幕帘在理想状态下顺畅弹出,假人头部和侧面受损情况基本为零。据悉,除此次侧面柱碰撞安全试验之外,一汽奔腾还将进行一系列轿车安全新领域的试验。
名词解释
ABS是最常见的主动安全系统,我们称它为刹车防抱死系统。ABS的出现并不是为了缩短制动距离,而是为了能够尽量保持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并在刹车过程中为驾驶者提供转向避让的可能。
EBD的中文译为电子制动力分配。EBD能够根据由于汽车制动时产生轴荷转移的不同,而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动效能,并配合ABS提高制动稳定性,越来越多装备了ABS的车辆也加入了这个附加功能。
这同样是目前新车大量装备的安全设施,而仅仅在5年前,它可能还是国内高档轿车的专利。这就是安全气囊。可以装配在任何乘员需要得到保护的地方,最常见的安装位置是方向盘和副驾驶中控台上。一旦车辆发生强烈碰撞,它就会瞬间蹦出,对乘员的身体进行缓冲保护。
虽然这三者英文各不相同,但功能非常接近,一般称之为牵引力控制系统。该系统已经出现在不少运动型和大排量轿车、MPV上。它们依靠电子传感器探测到从动轮速度低于驱动轮时(这是打滑的特征),就会发出一个信号,调节点火时间、减小气门开度、减小油门、降挡或制动车轮,从而使车轮不再打滑。
统称电子稳定程序。如同10年前的安全气囊一样,国内装备了ESP的车辆还属于凤毛麟角,基本上是高档车的标志。但在国外,新车上配置这种装备已经相当普及。ESP整合了ABS和TCS牵引力控制系统,并能够在车辆发生侧滑时,智能地对单个轮胎进行精确的制动控制,不仅能防止车轮在制动时抱死和启动时打滑,还能在车辆发生侧滑时协助驾驶者矫正车辆姿态。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