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成明:与吉利一起成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15:25  经济日报

  吴成明是吉利汽车研究院副院长,自称是吉利汽车研究院的“义务解说员”,每次新员工培训总是由他讲解吉利自主开发的历史。他在吉利的经历,就是吉利汽车研究院发展变化的历史。

  吴成明与吉利的缘分开始于李书福的哥哥李书斌。1997年,曾经担任四川成都燎原无线电厂工程部部长的吴成明辞职“下海”,千里迢迢来到浙江黄岩做摩托车配件生意,为李书斌的菱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提供摩托车配件。因为在摩托车开发方面的出色表现被李书斌聘来专职进行摩托车开发。此后,这家公司也悄悄地搞起了汽车开发,吴成明也就跟着再次“改行”搞起了汽车。

  吴成明早年所在的无线电厂长期为某合资汽车公司提供内外饰配套件,但整车的开发对于吴成明还是个新课题。吴成明和同事们以国外某公司的一款轿车为原型,进行了全手工的逆向开发。为了对原型车进行测绘,十几个技术人员仅手工打点就耗时一个多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做成样车,这样的开发看似省力,其实因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给以后的改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菱田汽车公司并没有名副其实地进行汽车生产,吴成明开发出来的这款车也没有投入生产。

  2001年,这支研发团队并入吉利豪情汽车制造公司,吴成明由此进入吉利。吉利的开发依然沿用逆向开发方式,刚开始研发的几款车型的样车依然由钣金工敲制而成。“自由舰”的出现最终打破了这一局面。

  在吴成明看来,吉利“自由舰”对吉利汽车研究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标志着吉利的开发从全逆向到全正向的转变。历经4年多的开发之后,由最初的“小将”变成“元帅”,最终定格为“自由舰”,这是吉利第一个完全按照国际通行的开发流程和开发模式所做的正向开发项目,这一款车型从整车车身到卡扣、螺钉、螺帽等都具有完整的计算机数模。

  与开发方式转变同时实现的,是开发手段的不断升级与完善。吴成明回忆说,刚开始搞汽车开发的时候,最好的设备是最原始的三坐标画线仪,开发软件采用的是整车开发极少使用的零部件开发软件。如今,吉利的设计软件已经与国际同行直接对话,吉利汽车研究院也不断扩张,已经拥有底盘、动力、电器、车身、整车、总布置等较为全面的研发部门。吴成明对吉利开发手段的提高倍感自豪:“以前我们是照葫芦画瓢,形似而神不似,要修改成本又太高,有些标准还达不到,现在环境实验、常规实验我们都能够自己做,转毂实验室和噪声实验室不久也将投入使用。”

  对于吉利的未来,吴成明毫不掩饰他的乐观预期:“吉利是干出来、逼出来的。没有吉利,中国的轿车价格就降不下来,这是吉利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吉利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未来肯定会有很大的批量,吉利会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报记者 姜 范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