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不但实现了整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而且连续7个月实现进出口贸易顺差。然而,乐观的数字背后也藏着深深的忧患:在上半年高达19.6亿美元的整车进口额中,单辆进口车平均价格是出口单车价格的10倍!
自家市场被外资挤占,出口就成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寻求发展的重要途径。吉利甚至定下了未来三分之二产品出口的宏伟目标。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金额就比上年增长了73%,大大高于同年进口增长13.1%的额度。但在爆发式的高增长中,出口汽车的数量与价值之间却有反向发展趋势:例如今年1月-5月,我国出口轿车平均单价约5500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轿车出口数量上升了10倍,平均单价却下降了约七成。
为什么中国出口车身价这么低?其一因为出口之地多是发展中国家;其二因为中国车品牌不硬;其三因为中国车技术附加值太低。我国出口汽车品牌中不少因模仿痕迹明显陷入过知识产权纠纷。
我们昂着头走出去,却扮演着近乎卑微的角色,中国出口汽车的生产背景也与纺织品相似:极低的人力资本与环境资本。问问一个汽车组装线上的工人,他的收入除了维持简单生计之外,还能剩多少?问问汽车企业的有关部门,承担了多少环境成本?当要浙商在纺织品风波后反思“卖环境、卖资源、卖廉价劳动力,到头来落了个倾销罪名”时,不也在给“押宝”于出口的汽车企业敲警钟吗?
国际铁矿石价格2005年上涨了71.5%,专家认为这是有人在利用中国的巨大需求抬价。凭什么咱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贱?就是因为咱还是在凭苦力赚钱,而不是凭知识,凭创新。有资料显示,到2015年,中国将进入人口负担期,这意味着中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将渐渐消失,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劳动力将不再便宜。10年后,中国汽车还能凭低贱劳力生存吗?
吆喝了半天便宜,其实中国汽车的价格优势也仅是相对的。比如出口到美国市场,中国车就不仅要与韩国的低价车竞争,还要对付那些名牌旧车。美国市场的名牌旧车不过万把美元一辆,还能有完备的售后服务。中国车仅以低价为武器就太脆弱了,要是真便宜到纺织品那份儿上,类似的麻烦难免找上身来。
表面上看,似乎中国汽车出口刚迈出一小步,外国人就害怕了。面对众多出口到马来西亚的中国汽车,马来西亚总理就宣称:中国汽车已威胁到本土汽车的市场份额;俄罗斯媒体也发表了题为《中国汽车威胁》的文章;连最不怕中国车的美国人也警觉起来。美国汽车媒体认为:中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速度将比日韩汽车快,中国出口汽车将会在5年至10年内对美国产生威胁。
但这种口头上的害怕,恐怕更多地是为了向廉价的中国造设置壁垒做铺垫,他们骨子里依然不会真正瞧得起中国人的设计与创造能力,因为无论是中国车还是中国的打火机和丝袜,即便打入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市场,也只不过是给人家垫底儿的。
看一看丰田和现代,他们决定进军美国市场的时候已经准备好打一场高质量的战争了,在美国市场上的步步为营离不开本土的技术与生产水平基础的支撑。正因为具备了这样的实力,才能将海外市场反馈的信息迅速转化为产品的适应力,进而很快满足美国市场的苛刻诉求,并最终从美国人手中抢到了饭碗。中国的企业应该从中借鉴经验,出口不是为了逃避本土竞争的不情之选,而应是一场粮草齐备的必胜战役。
晨风/文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