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南汽收购罗孚看中外汽车企业之间的“借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 09:55  中国经营报

  英藉华人李曲是英国凤凰集团的投资顾问,当凤凰控股的罗孚汽车面临破产收购时,她想到了祖国。在她牵线搭桥的努力下,上汽、华晨先后加入了购买这家外资的行列中。与此同时,李曲没有忘记她的故乡南京。当然,李曲明白南汽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但最终的结果可能连她也没有想到,南汽赢得了购买罗孚的竞争。

  听完罗孚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在想,企业千辛万苦请来或买来的外资在想什么呢?帮助中国汽车,这可能是一句空话。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国企的重组恰恰是外资梦寐以求扩大利益的天赐良机,无论这个外资是买家还是卖家。

  根据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课题组的报告,2004年全国汽车总产量的40.5%是国外品牌,其中在人、财、物集中的产业核心——乘用车产品中,81.6%是国外品牌。而今年前7个月,一汽生产国外品牌乘用车达到27万台、东风23万台、北汽14万台、长安9万台、上汽近31万台。五个大集团的国外品牌就占去当期全部乘用车产量的53%。一方面,向这些大企业集中就意味着更多被重组的企业有权拿到外资给予的产品线;而另一方面,国内汽车产业向中央企业集中之后,外资掌握的乘用车核心利益也借机进一步扩大和集中。外资的品牌效应会更大,对销售渠道的控制会更强。

  一汽、东风、上汽在重组天汽、柳州五菱、沈阳金杯和青岛颐中等企业的过程中,无不是借用了丰田通用这些外资的产品线。否则拿什么救这些企业呢?向外资借牌,中方主导重组的大企业加快了规模扩张的速度。而外资也在同时向中方借到了牌,从而扩大了生产规模,进一步加强和统一品牌销售渠道。

  建立更多的合资生产基地可以迅速提高规模,进而占有更广大的市场和利益。明眼人一看便知,在只有两个名额限制的情况下,重组正是外资想借到的一张牌。

  国家发改委一位专家对记者表示:“2004年以后,外资发现了中国企业重组的势头可以利用。刚开始,由于产业政策把外资设整车厂的名额限制在商用车、乘用车各两家,总共四家的范围内,外资的扩张受到扼制。但不久它们就发现,如果参股中国企业重组,形成中中外的合作模式,或成为一个重组后新国企的合资外方,它的利益触角就能扩张到更广泛的地区。尽管仍然只有两家轿车厂或卡车厂,但每一家的规模却扩大了不止两倍。”

  丰田就是利用一汽的重组,把自己的品牌基地从原来的天津、成都两家,变为现在的长春、天津、成都三家,然后利用剩下的名额拉来了广汽集团,一下子就增大了两倍。更可怕的是,如果丰田仍然是和天汽、川汽这些相对独立的企业合作,那么两家合资企业的中方由于谁也不服谁,是不会让丰田品牌在一个销售体系中销售的。但是当两家中方变为一家的时候,丰田就可以让所有车型在一家店里销售和维修,成本精益化的同时,销售渠道也更容易掌控了。

  相反,由于东风本田广州本田、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还是两家企业,因此本田和大众这样的外资还不能在销售渠道的控制上形成更多的主动权。现在,丰田利用国企重组谋自己利益的模式早已令其他外资垂涎,大家都希望能拿到丰田手中的牌型。

  回头看罗孚,这是最新的一个案例,主题仍然是借牌。南汽掏钱去海外向罗孚借牌,借的是对方的技术(据称罗孚的动力总成还是很先进的)以及新的产品平台;罗孚向南汽借牌,先是借到重新启动的资金,再借恐怕就是南汽重组带给自己的利益了。张炤虎

(编辑:卿钦)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