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汽车产业政策落实 客车业老问题有望解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08:00  中国汽车报

  围绕客车底盘的种种恩恩怨怨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得到解决,这是前不久记者从有关方面得到的信息。解决的办法是:年底前,在客车行业进行实施准入制度的试点工作。这与去年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相关内容相吻合,表明新产业政策正在逐步得到落实。

  买卖合格证是客车行业公开的秘密

  有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客车企业的产销量排名中,位居前10位的纯运营客车生产企业中,有5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客车底盘的生产权。据此推算,全国200多家客车生产企业中,没有客车底盘生产权的企业至少在60%以上。

  没有客车底盘生产权的企业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外购底盘,加上车身以后再申请上《公告》,这是“合法”的做法;二是自制底盘,花钱买合格证上《公告》,这是“非法”的做法。而“非法出生”的客车的产量已经占客车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依靠卖合格证,相当多的客车产量很低甚至干脆不生产客车的企业,活得很滋润。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产生这种畸形的根源是底盘生产权的管理问题。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畸形,必须从改革管理方法入手,实行准入制度,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让底盘生产权“合理流动”起来。这也是一些客车企业多年来呼吁解决的主要问题。

  实行准入制度不等于放开

  “客车行业要放开?!”这是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即将实行准入制度的第一反应,一些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试图抓住这个机会让本省企业获得客车生产资格。在对准入制度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企业的生产能力、规模、条件这个硬杠杠究竟画多高,是各方争论的焦点,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希望这个标准低一些,以便多进来一些企业,而客车骨干生产企业认为如果这个杠杠画低了,不利于控制整车生产企业的数量和客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行业主管部门明确表示:实行准入制度不等于放开。实行准入制度以后,主管部门将依据指定的“准入条件”对企业进行考核,对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准予生产客车整车,其他企业只能外购底盘,而且不允许对底盘进行调整和改动,更不能自行制造底盘。

  准入是否等于放开,关键看准入条件这个门槛是高是低。据透露,准入条件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生产能力、规模、条件,设计开发能力,产品符合性,营销和售后服务,生产一致性保证。这六个方面垒起来的门槛与以前相比提高了,要想迈入这个门槛,需要企业靠实力说话。

  对照这个“门槛”的高度,目前《公告》内有一些企业显然达不到要求。据了解,这些企业如果两年之内还达不到标准,就很可能被取消汽车整车生产资格。而一些有实力的客车企业会很轻松地进入到《公告》里来。

  实行准入制度

  与新产业政策精神相吻合

  逐步实行准入制度,与新产业政策的精神是相吻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在“准入管理”的章节中明确规定:“依据本政策和国家认证认可条例建立统一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的准入管理制度。符合准入管理制度规定和相关法规、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并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的道路机动车辆产品,登录《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

  据介绍,客车、专用车涉及的面比较小,问题又比较突出,因此决定首先在客车和专用车企业中试行。近几年,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一直在加强对车辆企业及产品准入的制度化建设和改革力度,在基本完成摩托车企业及产品准入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各类汽车企业及产品准入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也在制定过程中,在汽车行业全面实行准入制度也已经不是很遥远的事了。

  本报记者 杨 琳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