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讯 新浪汽车频道资深汽车评论家李安定的专栏《门外车谭》日前由新华出版社结集出版。
2001年3月,新华社发表了记者李安定的随笔《家庭轿车是一种权力》,并冠以《门外车谭》的栏目。此后,《门外车谭》作为由一位资深记者执笔,涉及“泛汽车文化”的评论性专栏,由新华社和新浪汽车频道以每周一篇的频率推出,并为众多国内媒体采用。
李安定现任新华社国内部专职编委,高级记者。早在1989年,李安定成为中国公开撰文呼吁轿车进入百姓消费的第一人。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起,他亲历并报道了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决策过程和重大事件,并应邀考察过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汽车厂家。其严谨的报道和极富预见性的评论,见证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进程。
本书选择了四年来《门外车谭》专栏中的一部分,并配以大量珍贵照片。作者以广博的积累,独特的视角,主张了老百姓享有轿车文明的权力;探索了中国汽车融入全球化的多种模式;提倡了汽车使用中能源、环境、安全、拥堵等方面的新观念;预测了汽车市场价格、品牌、车型、营销策略等方面的走势;刻画了国内外汽车业的一批风云人物。
《门外车谭》行文严谨而不失幽默,给人一种鲜活感和冲击力。显示了作者不唯上,不媚俗,不跟风,保持独立思考的一贯作风。作者丰富的亲身经历又使该书增添了一份史料的厚重,成为新世纪中国汽车进入一个大众消费时代的历史见证。
附:《门外车谭》作者自序:
满汉全席与汽车中国
李安定
把《门外车谭》专栏中的部分文章结集出版。有朋友问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说,是满汉全席。不过先要给满汉全席正名。
如果说,满汉全席不过是时下快餐文化��自助餐的鼻祖,你相信吗?
满汉全席是皇家宫廷菜,中华饮食文化的顶峰,近年几乎成为无人质疑的概念。据卖家宣传,现在发掘出来的满汉全席有300道菜,全部吃一遍要一个星期。报价以十万元计。
然而,稍加考证,不对了。查遍300年清宫御膳房档案,不见满汉全席的踪影。满汉全席最早见著文字,是在清朝嘉庆年间扬州一篇文人札记中。
原来,乾隆年间,皇帝屡屡巡幸江南,把江南夸得如人间天堂。于是各部大臣、各地官吏上行下效,下江南考察一时成为热门,京杭运河上官船一排数里。官船第次到达,到了,就要吃饭。来客籍贯风俗不同,众口难调,沿途地方官的接待成为难题。于是有人想出一个高招:在码头搭起席篷,预先作好南北满汉各种菜肴食物,放在金属食盒中用炭火保温。官员下船就有热菜热饭,而且口味可以挑拣,如同今日的自助餐。后来文人称其为满汉全席,多少带有几分调侃。
想不到,清朝覆灭近百年,满汉全席竟被高高架起来,冠以皇家的名号。
我曾有幸应朋友招呼,蹭过一顿满汉全席。简易的,24道菜,价格不菲。而且为显示高贵,绝对不能自助,由旗装小姐一道道展示,再分餐、端上,颇为费时。的确有鲍鱼、鹿脯一类,但是每一道菜量都小,且几经周转,往往冰凉。吃到一半已经十分郁闷。
我想,如果有了钱,一定开一家大众化的自助餐厅,招牌就叫“满汉全席”,还他一个菜色多样,价格实惠的本色。
汽车在中国,几十年来也是一台被架起来的满汉全席。先是清一色的官车,立马横刀地拦着不许大众消费。于是在中国就有轿车世界之最的天价;就有公共财政因支撑官车的运行而不堪重负的历史。
世纪之交,因入市,因中国人均GDP的增长,官车消费的樊篱几乎在一夜之间被冲垮。然而,被架起来的汽车回到代步工具的位置上还待有时日。在中国,即使亿万富翁在20年前也是一介草民,许多事情很容易地被“贵族梦“忽悠得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比如在英国,最顶级的本特利(宾利)轿车售价25万英镑,合300多万元人民币。买主如贵宾一般被邀请参观过工厂后,坐在豪华接待室喝着香槟一项一项确定配置。而在中国的车展上,展出过的本特利仍被炒到上千万元一辆,而且经销商还要对买主进行资格确认。轿车在中国被赋予太多的内涵,生产厂、销售商、购车者心态浮躁,市场冷热无常;批判者则把道路、环保、能源、城市病的种种问题,都一股脑地算到轿车上。
汽车是什么?和汽车文明隔膜了一个世纪的中国人,即使专家院士们也难以说清。20世纪,汽车改变了人类的出行半径和生产方式;汽车依靠技术创新在发展中战胜了种种制约因素;汽车在一个世纪中创造的社会财富、衍生文化比以往上千年的总和还要多。进入大众消费的汽车已经不是一个工业部门,甚至不是一个产业,中国将进入一个波及面极广的汽车社会。
关注汽车20年,面对汽车文明的博大宽阔,我觉得自己越发是个门外汉。但是我希望在中国,被架起来的汽车回归地面,误区得以澄清,未知领域获得探索。汽车的魅力在于它的丰富,在于它的活力。如同无所不包的满汉全席,当然不是旗装小姐姗姗送上的冷菜。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