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油价飙升考验美国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 07:56  第一财经日报

  SakinaSpruell是新泽西州北部靠近纽约居住的一位自由撰稿人,她经常开车到纽约去授课,参加一些研讨会。可是现在她考虑坐火车去。

  “以现在的油价,开车简直是太贵了。”不止是开车,Sakina整个的消费都在考虑之中,她本来打算把房子的贷款重新调整以便拿出一部分现钱,但现在这个计划也取消了。

  “不知道以后的油价还要涨成什么样子,我在各方面的开支都减少了,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能少开车就少开车。”Sakina很是无奈。

  对全美范围内平均在2.55美元/加仑的油价,美国的家庭已经在作出调整以负担这样的油价。Sakina的好友住在宾州费城,以前每周都开车来探望住在新泽西州的母亲,但是现在近百公里的油价开支已经使这位朋友很难支撑。

  “我的朋友不再每周来看他的母亲了。”Sakina说。

  几周以来一直在攀升的油价开始让美国经济感受到了些许痛处。根据美国政府上周的报告,通货膨胀的数值在7月份升高,所有价格上升了0.5%,和去年相比上升了3.2%,而且全部来自于能源。在经历了从40美元一桶到50美元再到目前超过60美元一桶的油价,消费者已经开始作出反应。不过和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相比,美国经济还是显示出了相当的承受能力。

  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上周的报告说,其今年第二季度的盈利是四年以来上升最慢的。沃尔玛将其归罪于高油价。其CEO告诉投资者说他对上升的油价感到担心,因为它让消费者最近提高的收入荡然无存。

  航空业对油价上升的反应最为明显,美国航空公司Delta、Unit-ed和Continental提高了国内机票价格以弥补因油价上涨带来的损失。今年航空业预计要为价格不断上涨的原油支付830亿美元,比去年激增36%。根据国际航空委员会的数据,美航空业近年的亏损将会从去年的42亿美元增加到60亿美元。

  有着88000辆卡车的全球最大配送公司UPS已经要求司机们在到客户门前递送包裹时关掉引擎,同时把服务费提高到2.75%,将油价上升的一部分成本转移给消费者。除了让司机关掉引擎,UPS还借助于高科技设计最合理的配送路线,希望借此可以省下140万加仑的油。

  “UPS非常看重用油效率,所有能够节省能源的方法我们都用上了。”UPS发言人JohnWaheeler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我们生意最难的是油价太难预测。”

  在强势的房地产市场的支撑下,预测美国经济还会保持一个健康的走势。但高油价已经显示出限制经济增长的迹象,工作机会和工人收入的提高都非常有限。据7月份的数据显示,美国的薪水增幅是23年来最低的。

  “到目前为止,油价飙升对于经济的影响还不是非常明显。”欧亚集团全球能源主任AntoineHalff说。欧亚集团是在纽约从事政治风险评估的一家顾问公司。An-toineHalff说油价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显示出来通常要一到两年。

  但是,油价飙升对于经济存在着相当的风险,它会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遏制经济增长。根据美国石油协会的数据,美国国内石油的配送在7月达到了三年半以来的最低点,石油产品的消费也大幅下降。

  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经济学家StephenS.Roach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高油价持续的时间至关重要,如果石油价格很快大幅回落,一切都将回归正常,宏观经济受到的影响将会很小。”

  截至目前,美国经济对于高油价的冲击显示出了相当的弹性。经济学家们说,攀升的油价造成的痛苦比上世纪70年代要少很多。除去通货膨胀的因素,现在生产一美元的产品所需能源是30年前的一半。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汽油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率少了。

  “美国家庭比以往更富有了,”位于华盛顿的Cato研究院的经济学家JerryTaylor说,“他们抵抗高油价的能力增强了。”

  “如果现在的石油价格达到90美元一桶,除去通货膨胀因素,才会达到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美国石油协会的RayolaDougael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由于全球竞争而带来的其他产品成本的下降也在帮助减轻油价带来的痛苦。能源价格从6月到7月上涨了3.8%,不过其他物品的价格才上涨了0.2%.

  经济学家认为长期利率低造成的房价上涨也缓解石油价格带来的冲击。房价上涨使房主们减低月供,手上可以支配的现金增加,感觉更富有了。

  但是,美国人每个月的平均储蓄已经降至零,StephenRoach对此表示了担心。他在报告中写道,和现在的零储蓄相比,上世纪70年代和上世纪90年代的石油危机时,美国人的个人储蓄分别是9.5%和7%。

  零储蓄使家庭对付油价上升的缓冲力下降,如果储蓄丰富,人们还可以减少储蓄来支付提高的能源花费,但是现在就只能是节省开支了。(本报特约记者 冯郁青 发自纽约)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