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五环上清桥堵车每天就像打游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 00:06  北京现代商报
王晓莹/图

  经过一年多的持久拥堵,虽然有关部门从去年初就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但是五环上清桥状况至今依旧没有改变。近日,有家住回龙观的李先生向记者反映说,他每天上班都要从八达岭高速进城。行至五环路上清桥附近时,仍然有很多大货车聚集在此处,庞大的队伍占用了好几条主路车道,严重影响了其他进城的车流,那些进城的小车,只能从大货车的夹缝中通过。
  事实是不是如李先生所说呢?连续三天,记者驾车体验了上清桥的堵。得到的答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天早上8点,记者驾车从回龙观收费口进入八达岭高速,一路向北,没走多远车速就慢了下来,越向北走,车速越慢,最后竟停下不动了。

  第二天早上9点,记者驾车从东北五环准备进入八达岭高速,离收费站还有一公里的距离车速就慢了,到领完卡通过收费站,记者看了一下时间,足足有35分钟。如果没有这个收费站,通过的时间不会超过3分钟。

  第三天下午5点半,由西向北通过收费站进入八达岭高速,整个时间竟用了一个小时。

  设计缺陷成硬伤

  道路使用原本是这样设计的,从八达岭方向驾车向南,不管是去东五环还是西北五环,都必经上清桥匝道。这样一来,上清桥匝道变得重要起来。而设计者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如此重要的道路枢纽,只有一条窄窄的高架车道。而更失误的是,首都高速公路发展公司在五环上清桥的东西出口设了两个收费站,它的目的是收取从八达岭高速拐向五环的车辆的费用。

  钱是收了,可是路却堵了,而且越堵越严重。

  交通管理缺失严重

  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交管部门在匝道入口处立牌规定,2吨以上的车辆不能直接通过,并设立了限高标志。但事实上却是形同虚设,大货车司机们在交警的眼皮底下依然我行我素。

  从距离上清桥不远的过街天桥往下看,上清桥的拥堵尽收眼底,四条主通道上挤满了准备上桥拐弯的各种车辆(道路设计是三条直行通道,一条转弯通道),其中大货车占了近一半的比例。警察站立的地点离入口有几十米的距离,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报警点形同虚设

  负责上清桥一带交通指挥工作的,是昌平交通支队。因为拥堵,他们特意在入口处建立了一个固定的报警点。但问题是,报警点设在了主路上,而旁边又没有停车的地方。“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这个报警点是给谁设的!”李先生每天经过这里都在想这个问题。

  这时,时针指向下午5点30分,从这位交警与前方同伴的对讲中得知,车的长龙已经被堵到远在北面近5公里的西三旗一带。

  限高标志被撞断

  人为管理既然不起作用,为了限制通行,交管部门又在这里加了一个限高标志。但需要说明的是,建在别的立交桥下的限高标志都比较坚固,而设在这里的限高标志显然没有如此坚固,早已被撞成两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大大的“门”字,欢迎着违章的车辆通行。

  按理说,安装一个更坚固的标志并不难!
即便是中午的时间,上清桥的拥堵依然如故。

  王立忠/摄

  收费站是“祸首”

  其实凡是经过此地的车主都知道,造成道路拥堵的罪魁祸首是设在这里的收费站。为此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曾经多次呼吁有关部门以社会利益为重,彻底改变收费站的设置,而首发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改变。

  在记者在此地的多次实地采访中,身处实地的多名交警都向记者反映,取消收费站是惟一彻底可行的解决方案。

  管理缺失何时改

  实际上,五环上清桥匝道长度只有不过300米左右,如果将收费站挪开或者取消,从驶入匝道桥到驶出匝道桥顶多不过1分钟,而拥堵和重压情况也会彻底缓解。今年北京的“两会”上,就有多名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取消收费站,但时至今日,未见有关部门采取任何措施。与和谐社会不相符对话小车司机:

  每天堵在这里半个小时,一年算下来是多少时间?油耗增加多少?对环境的污染又会增加多少?

  一位大企业的老总的车因为在这里堵了一个小时,因此错过了一次重要的外资谈判,一位市人大代表因为堵在这里,开会竟迟到了一个多小时。回家晚归的则数不胜数……

  对话大车司机:

  这是一条必经之路,走这条匝道桥能省许多路。换成你,会不会舍近求远?对话社会学家:

  苏隆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告诉记者,八达岭高速路拥堵局面的形成,并不仅仅是交通网络一方面的原因,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高速路的堵与不堵,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而市政部门、交管部门以及各相关部门,对这些看似并不明显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

  就上清桥人为造成的拥堵,这位社会学家更是尖锐地指出,八达岭高速路的拥堵现象,反映了首都周边发展的迅速与城市交通配套设施不完善之间的矛盾。

  商报记者 马元月 J015

  商报新闻回放

  2004年8月23日北京现代商报:在这座桥上通过,车辆几乎是一步一挪,在记者的车前,一连排着5辆大货车。车到桥的最高处,强烈的颤感令人心中生畏,一种恐惧袭上心头……

  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李教授告诉记者,一般的桥梁设计,即使是超载一倍的大货车,只要不长时间在桥上成串停留,短期内也不会对桥梁造成大的危害。

  五环路上清桥匝道桥出口处因为设了收费站,所有车辆不得不停车验票交费,即使再快,每辆车也要耽误一两分钟。如此一来,所有的车辆都人为地堵在了匝道上,使匝道原本快速通行的能力失效,而不得不成为毫无喘息机会的空中停车场。而起步、停车,再起步再停车的反复操作,无形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共振,不断地破坏着桥梁的结构,酝酿着险情。

  马元月 J015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大话堵车专题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