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罗孚中国造的底线年产7万辆 应主攻中端车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 08:14  21世纪经济报道

  施伦普可以选择克莱斯勒,所以中国汽车也可以选择英国罗孚。不同的是,追问施伦普“世界汽车公司”的意义尚可以作为商战的案例,而要了解上汽跟南汽争购罗孚的意义,还为时尚早,因为罗孚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

  依循现状,以中高档轿车占整个20%左右的份额,到2010年中国汽车的整体产量将达到700万辆计算,届时中高档轿车的产量将达到140万辆,依据市场竞争态势和国际经验,罗孚要在中国至少实现7万辆的产销量才能建立在中国的市场影响力。

  也就是说,这个品牌(当然是中国再加工的品牌,因罗孚品牌归属宝马公司)的汽车能达到7万辆的规模,仅仅是它立足中国市场的开始。至于罗孚以后会在中国取得怎样的成绩,很难作出一个明晰的判断,这将主要看上汽或者南汽的实际能力,而仅从银行拿出的巨额贷款是不够的。

  从MG和Rover的产品层面来看,其要在中国生产(暂且不论南汽与上汽之间的争夺之事),最有效的方式是将中高级车作为入门,MG旗下的ZR、ZS、TF和Rover的45和25型汽车是比较合适的选择。这些产品实现国产的话,预计可以覆盖从10万~23万的价格区间。以上汽和南汽的整体实力判断,MG和Rover车型发动机的需求将是最严峻的问题。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能够立足的厂家大多没有选择10万~15万的产品作为入门,因为其品牌的影响力拓展的空间只能是单向的。因此Rover25和MG ZR、TF不便作为在中国生产的第一款车,但他们可以作为首款车成功后,推出的后续车型。这样会比较符合中国市场上产品推出且取得成功的规律。

  纵观MG和Rover的产品序列,可以保证中国的汽车厂家顺利运作的只有MG ZS和Rover45系列的产品。鉴于Rover 45的产品技术属于本田所有,且本田已经销毁了相关设计图纸,中国汽车可以选择的只有MGZS系列和它的变型车。这可能是上汽和南汽最为关键的问题。

  按照中国汽车市场现在的情势,这款中级车将面临通用福特丰田现代日产等厂家最直接和最残酷的竞争。

  如果ZS系列失败,会给后续产品带来足够大的压力。如果成功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可选择在此之后半年左右的时间内,推出其他低端产品,同时借助自主品牌之事大做一番文章,(这是中国汽车厂家最擅长的事情)。接下来,产品的后续升级将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高端的产品中,MG ZT和Rover 75型轿车可以作为基础性产品,进行不同程度的改款。而在这一范围的产品中,其价格不可定得过高,当在25万~40万的范围内比较合适。其中75型轿车可以往更高端的产品拓展,推出豪华型、加长型、贵宾型等系列。

  由于各大跨国汽车公司都已经将这一区间的产品放在了中国市场,MG和Rover的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将包括别克品牌系列、本田雅阁及其升级产品、思域、索纳塔NF、奥迪奔驰、宝马、沃尔沃等。这将是MG和Rover最大的难题,怎样从竞争对手手中夺取份额是值得期待的。这一时间在2008年左右比较合适,产品的推出需要中国的汽车厂家能在生产线、工装设备、零部件供应体系方面足够强大。目前,无论是上汽还是南汽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我认为,到2010年前,这部分产品能实现3万辆左右的产销量就是一个成功,而前期的产品必须维持4万辆。换言之,届时MG和Rover品牌的产品必须能占到该市场5%以上的市场才能算立足。否则,中国汽车收购这家英国公司的投入,远不如建立一家合资公司,在中国贴牌组装划算。

  上汽、南汽如施伦普一样,希望借此实现一次跳跃。克莱斯勒与戴姆勒·奔驰在产品上可以实现互补,但施伦普到今天还没看到互补带来的成果。中国汽车对此预测已经路人皆知,至于结果就是必须实现7万辆。

  付辉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