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主品牌新产品层出不穷 长春车展大放异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 09:37  中国汽车报

  规模、声势、地理位置,长春车展都甘居北京和上海车展之下。但此次长春车展,却有其他车展不及之处,那就是自主品牌大放异彩。

  去年之前的车展,自主品牌在进口车和合资品牌面前黯然失色。今年 4 月的上海车展,自主品牌不输国际品牌。今天的长春车展,自主品牌的优势已经显现。

  新品推出速度快 品种多

  此次长春车展,自主品牌的新车发布成为车展最靓丽的景色。车展组委会的一场重头戏是隆重推出河北中兴汽车的无限越野车。无限是本次车展真正的全球首发,这款新车面向国际市场,将首先在俄罗斯上市,然后才在国内上市。相比之下,国外品牌和合资品牌的新车发布仪式,只能算是在中国的首发。

  吉利华普的新车全国上市仪式也成为展会的亮点。吉利自由舰 1. 3 升 、华普海域两厢车——海域 205 在本次车展隆重推出。夏利的新 N3、甚至就连自主品牌的“小弟弟”江南汽车也推出了即将上市的江南精灵、江南传奇和江南风光

  在商用车方面,自主品牌当之无愧成了瞩目的焦点。一汽客车“都市 MM ”新车投放仪式成了馆外展场的高潮。

  本次展会上,合资企业中的一汽-大众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也有新车发布,但相比合资企业的数量,所占比例就非常小了。事实上,受合资外方的限制,合资企业推出的新车型是有限的,尤其一个品牌在中国有两个合作伙伴,每个合资企业能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和种类更是受到限制。除此而外,国外车型尤其是欧美车型,不适应中国市场的情况更加明显。今年上半年,除了上海通用依靠韩国大宇的车型在市场上收获颇丰以外,德国大众、美国福特、戴-克集团、标致-雪铁龙菲亚特等在中国的表现都不佳。相比之下,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在具备了开发能力后,新品的推出速度和对中国市场的切合程度都明显优于合资企业。

  自主品牌出口势头猛

  本次车展上,出口几乎成为所有自主品牌对媒体和观众夸耀的话题。

  中兴无限是针对俄罗斯市场开发的,并且要在俄罗斯率先上市。长城汽车今年出口表现不俗,在国际上已经小有名气。 奇瑞与美国梦幻公司签下出口意向后,震动了业界。今年上半年出口汽车 3419 辆,比去年同期增长 1.3 倍。奇瑞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秦力洪在展台上告诉记者,奇瑞已经开了两次国际经销商大会,奇瑞在海外的经销商超过 100 家,分布在东南亚、中东、北非、拉美 二十 几个国家和地区。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金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吉利 2003 年开始尝试出口, 2004 年出口数量增长 10 倍,出口数量超过 4500 辆, 2005 年出口将超过 5000 辆。明年仅向马来西亚一国就计划出口 1 万辆整车、 3 万辆成套散件。现在吉利正为其 2015 年的出口目标:“向海外销售轿车产量的2/3”而努力。

  就连规模很小的江南汽车,也有出口叙利亚、洪都拉斯等亚非拉国家的不俗业绩。其销售总经理牟文升介绍,江南汽车上半年总销量 6000 多辆,出口 600 多辆,出口比例超过 10%。 夏利不但是一汽销售的亮点,也是一汽出口的亮点。江淮、长安也都在出口方面有良好的表现。

  对合资企业而言,除了本田在广州的出口基地外,几乎都无出口业绩。随着中国汽车成本的降低和产能的过剩,出口将是中国汽车企业消化产能、提高竞争力和增加利润的有效途径,然而合资企业却打不开出口这扇门。

  自主品牌价格优势明显

  本次车展上自主品牌发布的新车,几乎都是震撼价。

  夏利新 N3 三厢 1.1 升 车,售价 4.58 万元。吉利自由舰 1.3 升 三厢车,售价仅 5.98 万元,配置却包括 28 项超强安全护卫系统,如双安全气囊、前盘后鼓真空助力制动系统、电子智能助力转向、智能中央控制门锁、电子智能钥匙(智能灯光、远程遥控开门、夜间寻车、双重高强度四门防撞钢梁、三段式车门限位器)等。华普汽车首次推出的海域 303H 1.8L 排量的车型,是在海域 303 基础上提高动力、增加配置而成的一款更豪华的中级车。装配了源自世界尖端发动机技术的 JL481Q 型四缸四冲程 16 气门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国际流行的机舱式中控台设计、双色豪华仪表台、电子防眩目后视镜、电控行李箱锁、镀铬门窗玻璃外密封条。在机仓前壁涂有隔声、隔热 PVC 涂层,并装有隔声、隔热阻尼垫。这款车的市场定价仅为 7.8888 万元,创出了 1.8 升 排量车的新低水平。

  奇瑞和吉利在刚刚进入市场时,国内汽车市场几乎已被合资品牌瓜分殆尽,正是凭借低价位,才在轿车市场打开了一个缺口。而长城和中兴能够在中国 SUV 市场大行其道,凭借的也是低价位。有人说,是自主品牌结束了中国汽车的暴利时代。

  随着汽车价格贴近成本,合资企业降价的余地已经越来越小。合资企业高昂的技术转让费、庞大的外方人员工资,还有从国外购买的设备和零部件,这些都使成本和价格的降低有限。而自主品牌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造车和销车经验的成熟,成本必然不断降低。因此,随着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产品的档次和质量的不断接近,自主品牌必然会用价格取得最终竞争的胜利,虽然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本报记者 姚 蔚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