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油企应联盟对抗国际巨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 08:56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侯利红发自北京

  周一,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价格收于近每桶64美元的历史新高,原油和成品油价格的倒挂,让国内的炼油企业备受压力。一边是国际石油市场的新形势,一边是国内石油产业新政策的出台,国内油企的洗牌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一些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着生存危机。

  曾在华北油田历练过10多年的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韩学功,这样分析中国成品油市场的未来格局:“对民营油企来说,中国成品油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中石油、中石化,而是国际大石油公司。中国的石油企业应该也必须形成战略联盟。”

  《第一财经日报》:商务部6月出台了《成品油批发企业经营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下称《规范》),规定成品油批发企业必须“从事两年以上成品油零售经营业务,并拥有30座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但业界有人认为《规范》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如果获得通过,全国2000家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将所剩无几。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韩学功:这是一种误解。产业政策的制定不是针对所有制,而是基于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考虑。不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还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都应认真贯彻石油产业政策。

  一旦石油行业的门槛放低,可以预见,中国的石油产业又将走上钢铁行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和竞争力低”的老路。石油的战略属性远远高于其商品属性,石油的零售环节可以适当放低,但在批发、仓储方面必须保证规模经济,即企业必须满足一定的资金、技术和规模条件才能进入。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成品油市场的未来格局会形成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公司、民营油企以及国际大石油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吗?

  韩学功:不是三足鼎立,而是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与国际大石油公司两极对抗。

  目前中国成品油市场主要存在三种力量。

  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控制着国内成品油的供应渠道,掌握着市场绝大部分的零售份额。

  第二种力量是民营油气企业,总体呈现规模小、分散化、技术弱、无品牌的弱势地位。

  第三种力量是国际大石油公司。这些公司,如BP、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已经与中石化、中石油合资建立了几千座加油站。虽然占有的加油站份额小,但它们非常聪明,选择进入的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中国成品油需求量最大、利润最高的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它们当然不会甘于仅仅合资建立加油站,事实上它们的最终目的是在2007年中国放开成品油和原油批发业务后建立自己的独资机构,利用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生产营销网络上的优势,自主经营成品油的零售和批发业务。这些国际大石油公司将成为中国企业的最大竞争者。

  我认为,未来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将主要是中石化和中石油这两大公司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博弈的战场。

  《第一财经日报》:那民营油企的出路在哪里?中国石油企业该如何行动才能应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

  韩学功:民营企业应和中石油、中石化加强合作。

  国家正在进行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将逐步放开对进口油源的限制,特别是放松对柴油、汽油的进口,以此给中小企业一个生存的空间。同时,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成品油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都会进行改革。

  但是,在石油这样一个具有自然垄断和战略属性的行业,能够在市场上站住脚的都是具有规模、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优势的大公司。而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分散化经营等原因,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大多数都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相当一批企业将被两大力量收编或被挤出市场。剩下一部分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则可和两大石油巨头在经营上互相补充。

  中国石油企业只有避免过度竞争,联合起来做大做强,形成战略联盟,才能抗击国际石油巨头,形成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