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中国SUV”专题报道
两、三年前在中国蜂拥上路、并大行其道的SUV,驶入2005年遭遇“紧急刹车”:2005年上半年市场销量同比下降3.8%,成为乘用车中惟一销量下降的车型。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厂家困惑,商家焦虑,业界一片鼎沸。SUV怎么啦?SUV究竟路在何方?在此,本刊试图通过细致的采访、与尽可能多的论证,作些探索,希望能够找到答案。
隐霾密布 SUV危机四伏
市场现象
马失前蹄:SUV首现负增长
来势汹汹是否会顿失滔滔?2005年我们不能不为SUV捏上一把汗。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产销快讯:今年上半年,SUV市场呈整体下滑趋势,全国登统在内的21个SUV品牌总共销售88000余辆,不少实力差、规模小的品牌,陷入了困境。SUV厂商间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一些老品牌的销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东南富利卡降幅达到68%,北京吉普降幅也达到52.5%。
来自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消息,更使人觉得对SUV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上半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5.6%。其中国产轿车同比增长17.2%;MPV同比增长14.5%——只有SUV,同比下降3.8%,成为乘用车中惟一销量下降的车型。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预测,SUV销量还会继续下降50%左右。他表示,SUV企业如果不进行产品战略调整,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特别是低端SUV企业。
据了解,SUV市场最火爆的时候,最高曾有近80家SUV企业,但是现在只剩下了36家,而且这个数目还会不断减少。“奥克斯只是开了一个头,以后会有更多的‘奥克斯’出现。我估计至少要有一半的民营企业会退出,尤其是做低档车的民营企业。”华翔富奇总经理张才林这样预测。
SUV内忧
先天不足:SUV受困五大顽疾
实力不济:门槛低仓促上阵
200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开始呈现井喷态势,大批商用车厂商急于进入乘用车市场,却苦于上不了发改委的轿车目录。恰在此时SUV车型受到消费者青睐,急不可耐的商用车厂家们开始走上了“曲线救国”的路子,由于SUV行业的技术门槛低,30多家企业竞争一个虽说是不大的细分市场,市场机会仍然还是很大:既不受轿车目录限制,也不用忍受城市里交通管制。SUV初战告捷。
疏于补课:早衰埋下伏笔
2002、2003两年,SUV厂家轻而易举赚到了钱。“幸福来得来突然”,以致于事前没有充分准备SUV厂家,事后也疏于或者说是不愿意再去“补课”,这就为后来的衰落早早埋下了伏笔。
难怪河北中兴的一位高层人士感叹:“SUV行业前两年形成了爆发式增长,但没有几个企业潜心从事皮卡、SUV车型的研发。一些追求短线利益的企业存在投机的可能性大,对行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简单模仿:质量屡遭质疑
在过去的车市景观当中,“模仿秀”可谓是最诱人的风景之一,其中SUV又独占鳌头。
最近,出口俄罗斯的新凯SUV,被俄发行量最大的汽车杂志——《驾驶》杂志提出质量质疑。《驾驶》杂志记者试驾新凯SR-VX3越野车后称,该车是20年前丰田越野车的翻版,外表酷似本田CR-V;是功能贪多、质量不高的万能汽车;不适合俄罗斯人的体型和路况等。
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消费者对国产低端SUV品牌几乎没有任何的品牌忠诚度,只是图便宜。
车型单一:暴露行业软肋
简单模仿的必然。在SUV井喷的2003年,生产SUV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不知不觉冒出了很多家。但这些由民营企业生产的车型,有着几乎一样的外型。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大部分经济型SUV厂家的生产集中在两三款车型上,这些企业只充当组装厂的任务,购进车身和零部件,然后再进行组装和销售。
“只要有一条组装线,即可完成生产任务,所需要的车身、发动机和零部件都可以按尺寸向其他同行购买。”原奥克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批露了国内民营SUV厂家的“生存规则”。
定位偏差:SUV不是低端产品
在国外,SUV一直是富人的玩具,起码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士才会去消费SUV,而也只有收入较高的人士才不那么在乎油耗。因此,从它所固有的油耗较高的特性来看, SUV也许更适合被定位在中高档上。
但是在中国,SUV自进入以来,国内企业生产的大多是价格在10万元以下的所谓经济型SUV。随着消费者消费心理的逐渐成熟,SUV的油耗问题越来越引起消费者的重视,经济型SUV没有出路是必然结果。
“如果一味追求过低价位,比如10万元以下,SUV产品可能就会既没有轿车的舒适性,也没有越野车的通过性,而只有一个虚伪的SUV外壳,这样的产品迟早是要碰钉子的。”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道出了另一个原因。
探究外因
甜尽苦来:三大绊索制约SUV
正所谓祸不单行。本身“底气不足”的SUV,近期又连连遭遇政策的高压:上调油价和新燃油限值的实施;更有同门兄弟轻客“趁人之危”——内外交困的SUV确实“很受伤”。
油价上涨:SUV不能承受之重
7月23日零时起,国内油价开始了今年以来的第四次上调。
虽然各SUV厂家都认为自己产品的油耗并不比同等价位的轿车多多少,但是,由于体积大、质量重、风阻高,SUV的油耗自然也要比同排量轿车高却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自主品牌的国产低端SUV,多数是在皮卡的基础上改造而来,其油耗水平很难令人信服。因此,在全球油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一些对油费比较在意的中低档SUV的潜在购买者,肯定会对所购车辆的油耗有所顾虑。特别是关于燃油税实施的信息今年不断见诸报端,这些都会使有着“油老虎”之称的SUV市场受到严重打压。
据调查,有79%的人认为SUV最大的问题就是油耗问题。
新标准实施:SUV雪上加霜
今年7月1日起,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正式实施,这对不少SUV厂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适用于以点燃式发动机或压燃式发动机为动力,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50km/h、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类车辆。
参与标准制定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金约夫指出,标准的出台目前主要是为新车型上市加了道槛,如果厂家生产的新车型油耗超标,将得不到上市的“门票”。
轻客兄弟 “冷漠”挤兑
完全把“油价上涨”和“实施新燃油限值”当成SUV市场下滑的原因未必完全解释得通,目前,一些时尚青年购买城市SUV的倾向还在增长。SUV市场下滑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中西部地区以乘坐SUV为时髦的观念变化太快。另外,中国最便宜的轻型客车的价格已经降到了5.5万元,抢走了一批低档SUV的市场。
由于SUV正迅速地从机关、企事业单位购买转为个人购买,低档SUV的运货功能逐渐被放弃,使SUV市场处于急剧下滑状态。但与此同时,装备齐全、质量可靠、价格略高的“都市型SUV”市场却出现了生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SUV快速下滑的局面,不过所起的作用只是缓解下滑速度。本版文字记者 杨斌采写整理
链接一:SUV变迁
从以JEEP为代表,侧重实用功能的官车、专业用车;到对颠覆传统的高端SUV或者讲究实用的经济型SUV;再到以北京现代途胜为代表的事业生活完美结合、公路和越野兼顾的新一代中高级SUV。
链接二:SUV现状
真正形成一定规模的不到10家。长城、长丰、北京吉普、中兴等规模较大,但除了长城的产能今年将达到20万辆外,其他企业都不到10万辆。大多数SUV企业规模更小,甚至有年产几千辆的超小型企业。
链接三:SUV业绩
上半年,长城SUV以12500多辆的销量居榜首,占整个SUV市场份额的14.1%。第二名被东风本田CRV夺得,占市场份额的13%,排在第三至五位的分别是长丰猎豹12.3%、北京吉普9.6%、江铃陆风7.5%。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