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汽车销量创历史新高 下半年一定会打价格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09:14  新京报

  背景 全国车市四快四慢

  “国产车增长快,进口车负增长;乘用车增长快,商用车增长慢;轿车增长快,SUV负增长;经济型轿车增长快,其他轿车增长慢。”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对今年上半年我国车市做出如上“四快四慢”的总结。

  徐长明分析全国进口车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国产车替代作用增强。国外畅销车型不断国产化,国产车型对进口车替代作用越来越强。而且上半年国产高端车型经历了一次大范围、大幅度的价格调整,这使得国产车价格与同级别进口轿车的价格差进一步拉大,国产车型对进口车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此外,有关品牌专卖及采用自动进口许可证等相关国家政策对进口车市影响也不小。

  去年车市低迷后,今年轿车市场又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徐长明认为,从大环境讲,我国GDP仍保持了9.4%的快速增长。

  从小环境讲,等待人群购买力释放也促进了消费。消费者不是没有购买能力而是由于车市不稳而形成了观望的心理。车市一旦相对平稳下来,这部分人群就开始消费。

  针对SUV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徐长明认为这主要还是油价等使用成本上升造成的,SUV车型油耗一般都偏高。他认为在2002年到2003年,SUV车型需求增长快主要是经济型SUV车型的拉动。而经济型SUV用户以城市小私营业主及年轻的城市玩车一族居多,这两类人的共同点就是看中车辆的经济型。目前随着油价的不断飙升,售价相对便宜的经济型SUV在使用环节的不经济性显得突出,影响了它的市场需求。

  2005年上半年,以夏利奥拓为代表的微型车市场增长最为迅猛,远超出中、高级车市场的增长率。徐长明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这种现象。他认为今年上半年微型车市场在并没有推出新品种的情况下,仍然突飞猛进地增长,这属于需求推动型增长。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提高,汽车消费已经由金字塔尖的人群消费转而向金字塔中低端方向发展,这部分人群消费汽车更注重车辆的经济实用性,而非品牌带来的象征意义。从外部环境看,国家不断倡导使用小排量、节能型汽车,而且油价等其他的使用成本也在提高,这些客观上都为微型车、经济型车市场发展提供了温床。

上半年北京汽车销售数据

  北京车市销量稳中有升

  “从2005年上半年来看,汽车销售的趋势是比较好的,总体上是属于上升的。”北京市汽车流通协会的会长卢锦华表示,上半年除了2月份销量同比有所下滑外,其余各月同比一直都保持上升势头。

  北京汽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

  “如果说2004年的车市是阴霾密布的话,2005年上半年的车市算得上是霁色初开了。”北方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郝殿英表示,车市在年初就开门见喜,迅速火爆,到五六月份销售趋于平稳,“可以说北京的汽车市场上半年呈现了稳中有升的明显特征。”她告诉记者北方市场销量最高的是3月份,单月销售近4000辆,而销量最低的是2月份,为3054辆。3月份销量放量增长主要是因为政府部门放开了对外地人购车的限制,允许外地人员凭暂住证就可以购车上北京牌照。

  来自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汽车市场销售达到27.57万辆,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轿车成交13.8万辆,相当于平均每月销售轿车2.29万辆。而在去年同期,整个京城轿车销量仅为11.4万辆。卢锦华认为,无论是从月均销量来看,还是从整体销售走势看,今年比去年都有明显好转。“2005年的销售趋势变化已经恢复到同历年大体一致的情况。”上半年北京市轿车消费中低价位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空间,其中价格在20万元以下的汽车占销售总量的85%;而价格在20万元以上的轿车,仅占销售总量的15%.来自北方市场的统计也显示,该市场上半年90%以上成交车型都是10万元以下车型。另外与全国SUV下滑保持一致,上半年北京市小轿车消费呈迅速上升势头,增长超过20%,而越野车、旅行车同比均呈负增长态势,销量同比不增反降。

  二手车与进口车销售全国领先

  上半年北京二手轿车成交量以两倍于新车增长率的速度在发展。北京市汽车流通协会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二手轿车成交4.34万辆,同比增长达到42%.卢锦华告诉记者,与新车市场成交情况类似,二手车市场除了2月销量同比有所下滑外,其余各月销量都大大高于去年同期。整体上二手车成交量比去年同期多了2万辆,成交金额为32.65亿元。

  中联汽车交易市场网络信息部工作人员陈欣告诉记者,得益于3月份北京市放宽外地在京人员购买汽车的政策,外地用户的潜在购买力得到极大释放,中联旧车市场上半年成交量同比也有明显增长,其中外地人购车比例更是由最初的2%、3%上升到15%.与活跃的二手车市场类似的是,北京进口车市销量同比增长了59%,销量达到6361辆,其中进口轿车占了绝大部分份额,达4583辆。

  北京进口车市再次呈现出与全国进口车市整体下滑相反的发展势头。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北京车市与全国其他地方车市不太一样,北京的发展步伐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今年北京出台的有关地方政策也拉动了消费,让北京市场呈现出与全国各地截然不同的状况。

  汽车销量增多销售额却减少

  统计显示,虽然新车销量同比增长了10%,但整体销售金额却减少了6.5亿元。卢锦华表示,如果将销售金额折合成汽车单价,可以很明显地看到2005年汽车平均售价为12.93万元,而2004年同期汽车平均售价还有14.63万元。“平均单价下降了1.7万元。经营者的压力不小。”统计显示,在销售汽车的1096家企业里,上半年销售500辆以上的仅为112家,有三分之二的企业半年销量不足100辆。如此平摊下来,每天卖不了一辆车,每日开店的成本都难以为继,这对于投资规模动辙上千万元的4S店来说尤其困难。

  身为流通协会的负责人,卢锦华对经销商有着更多的关注。他认为,厂家利润下滑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实商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果厂家还可以将压力转移到零部件、经销商等产业链上的相关联企业,那么商家直接面对市场,面对消费者,除了关门外无路走。卢锦华认为,汽车商家在汽车生产厂商务政策与业绩考核的缝隙中生存,面临着同品牌经销商增多带来的销售压力及同档次不同品牌车型增多的经营压力,大多数商家日子仍不好过。

  外地人员来京购车有潜力可挖

  在销售总量数据增长的同时,有一个数据却维持不变,这就是外省市单位及个人在京购车比例。统计显示,上半年,外省市购车总量为6968辆,依然维持在去年占销售总量4%的比例。

  郝殿英表示,外地在京人员凭暂住证购车比例上升,而外地来京购车者比例在北方市场里却明显降低。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则直言不讳地指出,上汽、北汽、广本不允许商家将汽车卖给外地用户的政策是合理不合法的。一旦厂家商务政策放开,品种丰富、价格竞争充分的京城汽车市场将仍有巨大潜力可挖。

  另外跟去年同期相比,京城个人购车比例有所下滑。2004年个人购车占汽车消费的76.66%,现在仅占到70%.相反单位购车比重大幅上升。卢锦华认为这与京城出租车更新换代有关。

  下半年北京车市走向预测

  预测一:一定会打价格战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表示,7月份开始汽车销售有所下滑,下半年一定会打价格战。他认为2005年整车市场、零部件市场、二手车市场都会形成更大的竞争。

  在经销商与厂家的关系上,苏晖认为汽车厂家空前强大,厂家给销售商的限制越来越多,不利于经销商的发展。随着销售数量飞快地发展,苏晖认为有形市场一定会洗牌,汽车销售商也一定会洗牌。

  预测二:销售情况保持稳定

  北方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郝殿英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上半年汽车价格相对稳定,下半年预计在价格方面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动荡,但不排除有小的波澜,根据以往销售情况来看7月、8月的销售依然会相对平稳,9月、10月有可能形成今年下半年的一个销售高峰,从全年销售情况来看,如果不出现其他意外因素的干扰,今年下半年的销售情况应该和上半年不相上下。

  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郝殿英认为汽车消费的透明度有所提高,汽车销售环节的利润率继续呈走低的态势,各品牌代理商和同一品牌代理商之间服务和营销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预测三:产量提升价格下降

  网上车市总监华雪认为,经过几大主流厂商的产能扩张,目前的汽车产能明显大于产销量。经过上半年的缓冲,各种配套产品、设施供应得到充分保证,下半年产量会有一定提升。而到年底的产销量竞争一般导致价格竞争。根据以往历史数据,华雪认为下半年的汽车价格降幅会明显大于上半年。

  “2005年下半年将是一个供给相对过剩、竞争压力相应增大、市场更加活跃的状态。”华雪表示,这与上半年汽车价格保持相对平稳不一样。华雪认为2005年上半年由于厂商控制产量,供给相对不足,加上厂家务实的销售政策,市场需求保持旺盛,供需平衡带来了市场相对稳定。

  预测四:二手车全国一盘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生产资料市场专业委员会处长王若兰认为,新的二手车政策打破了原先单一的二手车市场场内交易的模式,允许二手车经营公司的存在,允许以拍卖方式来处理二手车,这将极大地方便消费者。

  其次新办法将打破只允许国内企业经营二手车的限制,允许国外资金投入,二手车市场将会出现自然人、经纪公司、经营公司等不同的经营主体。关于新政策带来的更为明显的变化是,全国将打破各自为政、互不流通的区域限制,采用全国统一的二手车发票,二手车登记、转移将有望实现全国一盘棋。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涂梅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