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价格就像海绵中的水 只要挤总会是有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 11:05  新浪汽车

  汽车价格就像海绵中的水,只要挤总会是有的。水被挤出的多少,一是看海绵中水的含量,二是看外部的压力。

  汽车生产企业没有能力把水挤干净,因为他们想在且战且退的价格战中尽量保持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如果排除价值因素谈价格,汽车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的,只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海绵中的水不仅不会被挤掉,而且还会出现水份增加的形势,这就是所谓的加价。不过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加价车已成另类。

  挤水的实施方是消费者,实现者是生产企业、销售商和服务商。因此汽车价格战的主动权在消费者手里,而绝非控制在生产企业,所以说汽车生产企业高估了自己在价格战中的能力。

  起初海绵中存有大量水份,只要轻易施压,就会有大量水份被挤出,所以才有去年汽车价格大幅下降的现象。在这场无休无止的挤水“游戏”中,消费者似乎越来糊涂,只要挤水的力气大些,挤出的水份丝毫没有见少,似乎每次挤水的结束都是下次挤水的开始,因此今年仍然可以看到几万元的汽车价格缩水。

  在这场没有结果的挤水“游戏”中,部分媒体和业内人士劝消费者已经是最佳时机了,海绵中“部分”位置的水份已经被挤净了。可是海绵中水份一在反弹,让消费者产生了信任危机,此时消费者只能明明白白的选择持币待购来影响供求关系,而绝非企业所预期的“糊涂消费”。

  海绵中的水份组成既有生产企业,还有销售渠道和服务渠道,至于消费者挤掉了哪个环节的水份,挤掉了多少,只有生产企业和销售服务渠道自己知道,圈外人士只是一种揣摸和分析而已。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汽车市场的降价现象,既有生产企业主导,也有销售商自己降价促销,而且已经涉及到了汽车后市场,关于配件和服务的价格调整问题等。

  如果非要给挤水游戏一个时间限制,那是无穷无尽,因为这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如果非要预测海绵中水份的多少,只有挤后才知。首先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在供、产、销各个环节中均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成本偏高,降价是行业经营与管理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其次是更多国际汽车巨头倾力加盟中国车市,竞争环境更加残酷,新的合资品牌和民族品牌的迅速崛起,新旧势力的较量和整合远未开始……

  汽车价格战,好戏还在后面!

  (作者:新浪青年汽车论坛评论员 莫言清风)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24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