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2.3升标准型售价25.98万元,现在没有车,需预订。”“可以优惠吗?”“您过来谈吧,可以给您一些优惠……”
近日,记者致电东风日产首汽专营店,令人惊讶的是,与不久前还要加价2万~2.5万元的情况截然相反,近期最为热销、占总销量70%左右的2.3升车型虽然还需预订,但竟然也有商量余地。
此外,和天籁情况相类似的还有:热销中的标致3072.0升优惠1.2万元;05款千里马1.3手动挡优惠2000元,据起亚北京4S店的销售人员介绍,“过几天可能会有更多的优惠”;而嘉年华和蒙迪欧也有不同程度的优惠,北京亚之杰专卖店给的答复是:“优惠方面,你必须到店里面谈。”据悉,嘉年华的优惠大概在2000元左右,而蒙迪欧的最高优惠达2.7万元;另外,飞度最高优惠8000元,雅阁优惠3000元……
一边是缺货,一边却在甩卖,这样的车市,着实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北京亚市总经理苏晖认为,这样的局面颇具讽刺意义,从5月份的热销、加价到6月份的骤然下滑,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车市再次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厂家没有诚信,市场价格信息失真,导致消费者再次出现持币待购的现象,从而使得交易量大幅度下滑”。
苏晖说,下半年这样的局面还将持续,市场不会平稳。在产销任务压力的逼迫下,厂家的产量将大幅增加,供大于求的现象也不可避免,再加上石油价格的上涨和欧Ⅲ排放的限制,价格战有愈演愈烈的可能。
供不应求的猫儿腻
“帕萨特,没货;雅阁,没货。”仅仅在一个月前,一位河北来的张先生跑了好几家4S店,却都被告知没货,需要预订。无奈之下,他拨通了本报编辑部的电话:“我本来还想直接把车开回去呢,这车市怎么这么火呢?”
这车市怎么这么火呢?在北京某报社工作的王立鹏有同样的疑问。由于妻子怀孕,他从今年3月份开始,就把买车提上议事日程。经过一番了解咨询,他决定买一辆1.6升或1.8升的手动挡高尔夫。车倒是选好了,但什么时候买最合适,却让他左右为难。“有朋友建议我,等等再买;也有人说,价格已经降得差不多了,可以出手”。
几经犹豫,7月3日,他再次来到北京亚之杰4S店。“我都看了这么多次了,能不能再优惠些?”“现在03款都已经卖完了,05款1.6手动舒适型13.7万元,不能再优惠了。”“前天不是说还有03款的吗,才11万多元。”“是的,但现在已经卖完了。”“那05款的有现车吗?”“也要等一个星期左右。”
对于“供不应求”,苏晖称,这是厂家的“饥饿疗法”在作怪。“为什么那么多车型都缺货?供应量紧,当然就需要预订了。这是厂家的销售策略,消费者不都‘买涨不买跌’嘛,那就涨吧,所以才会有加价的情况出现。”统计显示,今年1~5月,全国汽车产量为231.45万辆,销量为227.4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2.38%和4.57%。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63%,产量下降0.31%;具体到轿车,销大于产的趋势更为明显。1~5月轿车累计产99.1万辆,同比下降2.73%;销96.93万辆,同比增长1.07%。
从去年开始,各大汽车厂家都在扩大产能,但产能扩大,产量却下降了,这种“产能放空”的怪现象,恐怕算得上是我们的“专利”。北京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卢锦华认为,上半年产量下降,和很多厂家实行“订单式生产”有直接关系。由于去年车市低迷,很多厂家在年初做计划时,也相对保守。随着上半年车市的好转,厂家有可能在下半年增加产量,加强营销力度,到时,“供不应求”的局面就会被打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50万辆库存哪儿去了?
“50万辆库存去哪了?去年年底,包括发改委和坊间都风传,2004年国内汽车库存高达50万辆,但到了今年,数额如此巨大的库存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厂家在说谎,要么媒体在说谎。”苏晖认为,产销数字背后大有文章。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乘用车市场,今年1月份产销25.77万辆和24.31万辆;2月份产销21.55万辆和21.35万辆;3月份产销35.29万辆和35.58万辆;4月份产销35.40万辆和33.70万辆;5月份产销30.45万辆和31.74万辆,基本上每个月都实现“产销平衡”,所谓的“50万辆库存”难道蒸发了?
苏晖称,这是个谜,只有“当事人”才可能知道答案。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则表示,50万辆库存的问题太敏感,不好回答。他认为,50万辆库存大部分在经销商的手里,有可能已经被消化掉了。卢锦华会长同样对此持谨慎态度,他认为,库存量多少本来就是说不清楚的,不应该枉加猜测和评论。
然而,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年初之所以能“开门红”,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经销商压库太多,急于甩卖,很多车都暗降不少,消费者持币待购的现象得到一定的扭转。另一方面,由于上半年很多经销商主要是在消化库存,因此,终端销量实际上大于厂家的发货量,因此,很多“聪明”的厂家公布的都是终端销量。
尽管这样的说法无法得到证实,但是很多业内人士均表示,上半年,很多厂家主要在消化库存这种说法是成立的,所以才会出现大面积“饥饿疗法”,来达到控制产量之目的。
“饥饿疗法”饿了谁?
“6月份整个车市的交易量大约下滑20%~30%左右”,苏晖称,5月份还热火朝天的车市,到6月份上旬,就开始出现下滑趋势。“现在,广本雅阁2.0升还要加价,2.4升已经不用了,这可以看作是车市逆转的一个标志”。
苏晖称,随着汽车行业竞争愈演愈烈,汽车市场一些缺失诚信的现象令人担忧。他认为,现在消费者已经比较成熟,对于车市会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因此,厂家如果一味的控制产量,甚至冒险加价,就有可能从消费者的备选车型中被打“×”,从而影响到自己的销量。另一方面,虽然上半年厂家在策略上“高度统一”,但下半年,随着如何完成今年产销任务压力的逐渐加大,厂家之间的“统一步伐”将被打乱,经过调整后的产量,也有可能再次得到释放,竞争必然更加残酷。
对于价格问题,苏晖也认为,今年上半年舆论一直认为汽车价格比较稳定,但这种稳定不是市场经济决定的,也不是市场竞争造成的,而是厂家“利益一致”形成的,不会持续太久。近期多种车型的竞相降价,可以看作是一种征兆。“过于混乱的价格市场,让消费者失去了判断能力,这就是持币待购的原因所在”。
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很多厂家对下半年的车市持谨慎乐观态度,在产销计划上也不会有太大调整。然而,年初被认为“过于保守”的15%~20%左右的增幅,在今年前5个月,却以同比增长2.38%和4.57%收场。下半年,这样的局面能有所改变吗?苏晖称:“很难。”他赞成中汽协信息部主任朱一平的预测,今年销量能保持5%的增幅就已经相当不错了。“‘饥饿疗法’往往饿了的是厂家自己,这实在是不能不引起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报记者 黄少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