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中国车市的热点在广州,而主角就是广汽集团。6月21日,广汽集团和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签订协议,计划投资12.4亿美元成立商用车合资公司,预计在2010年实现20万辆各类商用车的生产能力。6月24日,由广汽集团、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三方合资的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开始向欧洲出口Jazz轿车,这也是中国首个汽车出口基地实现批量出口。在该出口项目中,广汽集团虽然只占25%的股份,但由于零部件体系和广州本田共享,广汽集团仍然成为最大的赢家。6月28日,广州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广汽集团在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广汽集团连出三招,意义非凡:联手现代,实现了轿车和商用车两条腿走路;轿车出口欧洲,搭建了一条广汽集团通往国际市场的桥梁;集团股份制改造,董事会引入民营企业和外省企业,预示着广汽集团的发展规划不再拘限在广东。可以说,广汽集团的“连环三招”,初步勾勒出了一个国际化汽车集团的棱廓。放眼国内,能同时拥有四个外资合作伙伴(本田、丰田、现代、五十铃)、一个汽车出口基地、轿车和商用车并举的汽车集团屈指可数。从某种程度上说,广汽集团已具备了向由一汽、上汽和东风三大集团把持的中国汽车工业第一阵营发起冲击的实力。而放在七八年前,有谁会把广汽集团放在眼里呢?1997年,广州标致破产时,外界普遍认为,广州不适合发展汽车工业;1998年,在重组广州标致的基础上,广州本田轿车项目成立,外界普遍怀疑它能否走出广州标致的阴影;1999年,广州本田生产的第一辆雅阁轿车下线,在随后长达四五年的时间里,雅阁一直供不应求,市场加价现象十分普遍。然而,外界评论说,这是广州本田故意用“饥饿疗法”,并不可怕。我平日采访其他汽车集团的老总,提起广汽时,他们也露出不屑神情,认为广州本田只不过是赶上了好时候,发展前景并不看好。从2004年开始,广汽集团终于发力:广州本田年产能达到24万辆,增城第二工厂12万辆产能也在加紧建设;广州丰田整车和发动机项目奠基;广州现代商用车项目落户花都······2004年,广汽集团的乘用车销量已居行业第五位,产值则居第四位。设想一下,当广州丰田、广州现代相继投产之后,广汽的位次又该是多少?这已不是广汽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是广汽的对手需要考虑的问题。文/佐卿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