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北京现代终于以“现代速度”跨入了30万辆的行列,这是一个重要标志。
达到30万辆的量产,是国内每一个大车商的目标,它首先意味着一件大事,就是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更加科学地控制成本。如果成本控制实现了,降车价、提高保有量、控制产品质量等,则是一连串的良性反应。
我记得当初东风雪铁龙赛纳好车卖不动的时候,其销售老总刘齐心就十分期待着实现30万辆的那一天,他说那将是件大好事。事实上,丰田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车商中控制成本的高手,就与其一年600万辆的产量不无关系。不过,30万辆在控制成本方面是个最佳数字,再多,也不好控制,这似乎有点符合经济学边际效应的递减规律。只是目前在国内,能够达到30万辆这个标准的,也还不多。
其实,30万辆,并非是每一个品牌都急于追求的。华普的董事长徐刚就不贪大,他今年给华普汽车定下的销售目标仅仅2万多辆,但是我们看到,华普的日子过得也不错,产品仍能够以低价取胜,上周上市的仅售7万多元的华普海域303H,就给中级车一个性价比的震撼。徐刚挂帅华普后,创造了一个新名词,瞄准“细碎市场”,言外之意,是寻求大品牌不稀罕的小空间。用不上30万辆,徐刚把它做得有声有色。
当然,并非是产量达到数据标准就都能够呼风唤雨,眼前国内遇到问题的主机厂,并不在少数。也是上周,辽宁的一个主管工业的副省长来到北京,他此行的目的,居然是和北京的华晨经销商们来座谈市场问题的。沈阳华晨金杯,一直以来都是轻客市场的佼佼者,也是辽宁最重视的主机厂。显然,主管省长亲自调查,说明其状况不容乐观。事实上,这和控制成本这件事也不是无关。
现代的速度够快,相信它下一步在市场上更加游刃有余。而就华普的徐刚而言,他的脚踏实地,让人相信他有一天也能够实现那梦。雷雅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