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从来都是个问题。而唯一不同的是,在今天,任谁都不能再对它视而不见。
最近牵动人心的,恐怕除了奥运,毫无疑问,便是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
8月24日,国务院举办第四次学习讲座,听取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的报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强调节约合理使用油气资源;8月25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挂牌上市,首日交易7个合约;同一天,在国际原油持续走高形势下一直纹丝不动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价终告松动,所有5种型号汽柴油全线叫涨,涨幅达6.6%至8%。
能源———从来都是个问题。而唯一不同的是,在今天,任谁都不能再对它视而不见。
据说,在油价全面上涨的当天,有记者走访上海油市发现,消费者对涨价反应平静。也曾听身边一位有车同事谈及油价上涨,认为每月几十元的额外油费支出还是在所能承受范围之内。确实,与国际原油价格涨幅近100%相比,国内成品油不到25%的价格上调算不得什么。然而又有谁深究过,这两个涨幅数字起落之间的真正成因呢?
一方面,在国际石油市场,油价从3月5日每桶37.26美元涨到6月1日的每桶42.33美元,8月20日每桶油价更飙升到49.40美元,国际原油价格纪录不断被刷新,世界原油价格一年多里涨了近100%!油价完全放开的欧美市场,铝业等高能耗企业倒闭,数以千计的工人失去工作;汽油价格带动的物价全线上涨,消费者为此全年将多支出数百亿欧元。
一方面,中国国家发改委努力运用宏观调控杠杆,将国际油价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石化企业承担大部分原油涨价的压力,以一桶42美元购进原油,却以一桶32美元出厂成品油,用“倒挂”的价格体系来竭力抵御油品涨价对国民经济带来的冲击。
维持这种“倒挂式”的价格体系的前提是国内炼油企业的损失,甚至是国家的损失。如果这个“挂钩”一旦断裂,我们的油品市场将毫无疑问与欧美一样出现轩然大波,而我们的有车一族大概也很难再像今天这样高枕无忧了。
然而,尴尬的是,油价的飙升已经是今年以来的第5次了,每一次的压力又大于前一次。这个由国家一肩担的价格体系到底能维持多久,我们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我们开着快车驶向经济大国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业已跻身这个世界上对石油需求量最大国家的行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消费量急剧增加。1990至2002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1103万吨,而同期原油产量年均增长仅242万吨。这个缺口随着汽车工业在中国的异军突起更难填埋。任谁都知道,汽车多了石油需求就上涨。更糟的是,我国汽车石油消费已经占到整个石油消费的三分之一强,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不容置疑地被翻上一番。上月26日,新华社每日电讯就刊登了这样的一组数据———汽车每年约消耗我国汽油总产量的85%,柴油总产量的20%。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也就是说到那时汽车将要“吃”掉一半左右的自产、进口石油。
当然,我们不可能因此就停止或者放弃蒸蒸日上的汽车工业。即使目前我们汽车汽车燃油效率普遍偏低,人们的节能意识普遍薄弱,即使人们渐渐对低耗油车情有独钟,对驾车过程中的节油技能仍知之甚少。
然而有一点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能源,之于我们已经不仅仅是个问题,更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解决汽车工业飞速发展与能源紧缺向不可遏制的方向恶化之间的矛盾,听之任之,若干年后,虽心有不甘,我们也只能走一条某些人所痛声疾呼的的倒退之路———停止发展汽车,扔掉汽车,真的靠双脚去走路。
幸运的是,时代是不可能倒退的,路总是向前走的,即使障碍重重。燃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一种解决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稳定油价,起到分担政府压力的作用。然而,如果仅仅依靠政府和油价期货来承担能源短缺的沉甸甸的担子,还是远远不够的。
不论是本土企业、合资公司,我们的汽车企业首先应该承担起责任,是在经济利益与环保之间作出道义上的取舍的时候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国民,虽然个体的力量微薄,然而每个人坚持不懈的节能行为却可以起到左右大局的作用。
似乎又回到了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在今天原油正以每桶49.9美元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出售,并以无法预知的势头挑战人类未来发展的时候,谈论这一问题就有着别一种的意义。
黄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