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晋身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对油价影响甚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 09:18  中国青年报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国家发改委25日发布的信息分析说,近期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涨,8月份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更是屡创新高,19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达到创纪录的每桶48.7美元。因此,国家发改委决定,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和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40元和220元,零售中准价格按出厂价调整幅度等额提高。

  目前,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以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格加权平均为重要依据,并权衡市场情况具体制定国内成品油批发价(即炼油厂出厂价)和零售价。中石化、中石油两大石油集团可在国家中准价的8%浮动区间内确定零售价。

  油价上涨影响GDP增幅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他们对我国1993年至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就会使我国的GDP增幅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其中,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影响我国GDP增幅约为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影响我国GDP增幅0.7个百分点,相当于损失了600亿元左右。

  我国应采取措施应对高油价

  不少专家提出,我国应当采取多种中长期措施应对高油价,比如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石油期货虽然投机性较强,但其对平抑石油价格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今年曾在多个场合呼吁,我国应尽快开设石油期货市场,以规避国际石油价格风险。

  据统计,去年中国的石油消耗量达2.5亿吨,其中进口石油9112万吨,消费量和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达35%。多年来,由于中国对外采购管理体制的缺陷和期货市场不健全,形成了国家采购、内部竞争、互相抬价的局面,中国只能成为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陷入高买低卖的不利局面,给国家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郑新立说,尽管中国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但中国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不到0.1%。这说明中国还没有学会如何在国际贸易中化解市场风险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友新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