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些自主品牌遇到了一些困难。问题在哪里? 是技术不行,是资金不够吗?这些都是,但还不是主要矛盾。问题的关键是这些企业的战略偏移了制造百姓用车的目标。
有些自主品牌有了一定知名度、有了一定市场份额,就开始从生产中低端产品向生产中高端产品发展。有些厂家开始轻视发展百姓用车而着重发展“成功人士用车”。很多企业在向高端的发展中遇到了困难,一是高端产品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产品缺乏广泛的顾客群,二是中低端产品并没有做得很扎实,在老百姓心目中质量好的形象还没有建立起来。其实,自主品牌的最根本的问题———质量问题不彻底解决,自主品牌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自主品牌的当务之急是占领最广大的老百姓的家庭汽车市场,是满足老百姓的出行需要,而不是设计制造高档汽车。自主品牌的汽车应当将“行”这个汽车的最基本功能完成得更好,应当减少车辆修理次数,而不是设计豪华外观和增加高档配置。
盲目发展高端产品和高档配置并不符合汽车工业的发展规律。二十世纪初,当汽车还只是贵族的专利品时,亨利·福特就下决心要造普通消费者都能买得起的汽车。正是亨利·福特创造的流水生产线,使汽车成本大幅度降低,使汽车成为“改变世界的机器”,使汽车成为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的人类文明。而德国大众的发展,也是源于费迪南德·波尔舍制造“大众汽车”的愿望。德国政府对“大众汽车”共有五项要求:100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百公里油耗7升和维修零部件价格便宜;足以容纳4~5人的空间;风冷式发动机;低于1000马克的售价。当符合要求的“甲壳虫”面世后,立即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众汽车”,成为有史以来生产量最大的汽车。而日本汽车在二战后不久,在国际汽车市场上,曾是质次价高的代名词,如果不是日本推行“国民车计划”,如果不是丰田励精图治,努力改进质量、降低成本,将汽车价格降到老百姓都能接受,使汽车快速进入日本家庭,汽车质量就不会有大的飞跃,日本汽车工业也不可能有如此快的发展。韩国车也同样经历了汽车先进入家庭而后汽车进入世界的过程,韩国车进入欧美市场凭的是高质量、低价格,而不是车型的设计和先进的功能。
现在,中国自主品牌的开发能力固然是一个重要问题,但目前阶段实在没有开发能力还可以买技术。资金也不是最大问题,只要企业发展好,不愁引不来资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企业的战略,是企业的产品发展方向问题。有些企业将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到开发新车型、投到新配置的设计,但是连最基本的质量问题都没有解决。自主品牌现在的优势是价格低,但由于管理的问题,汽车价格下降的空间也很有限。如果连百姓用车都不能占领市场,单凭不断推出的新车型吸引公众眼球,是难以长久的。
自主品牌必须要以比合资车更好的质量和更低的价格才能占领最广泛的汽车市场,才能获得更持久的发展。如果自主品牌能够将心思和资金花到提高现有车型的质量,降低现有车型价格,自主品牌是能够走得更好更远的。
可以说,百姓用车是自主品牌的“立牌之本”,“强牌之路”,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离开了百姓用车的基础,自主品牌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百姓用车是民族品牌基础,这个基础不牢,自主品牌的大厦就有可能倒塌。高档车是在中低档车做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中低档车都不能获得市场认可,怎么可能希望高档车获得市场成功呢?(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