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是车市的短命宠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 10:06  央视国际

  今天我们来关注国内的汽车市场。说起这个话题,记得在去年曾经听到有人这样评价国内的车市:只要是四个轮子,拿到中国就不愁卖不出去。说这番话的时候,这人还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上海桑塔纳,这款70年代设计的德国车,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居然在中国畅销了十几年。但是,月有阴晴圆缺,车市也有风云不定的时候。时间仅仅过去一年,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半小时》的记者张凯华,孙岭和孙菁对此进行了报道。

   

  2002——2004中国车市逃兵一览

  雪佛兰开拓者是沈阳金杯汽车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资生产的,据称这是国产的第一款运动型多功能车,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SUV,它的生产厂家给它取名为开拓者,是希望它能在中国的SUV市场上开拓出一条金光大道,但仅仅过了三年,这款车却陷入了停产的窘境,开拓者最终成为了殉道者。

  雪佛兰开拓者是在2000年年底下线的,从当时金杯通用公司的雪佛兰生产线可以看出,无论是设计还是生产,这款汽车都凝聚了中美双方技术人员的心血。很显然,金杯公司和通用公司对这款精心打造的汽车充满了信心,两家公司共投资2亿3千万美元,希望能够在当时铁板一块的中国轿车市场上创造出新的消费热点。但令人失望的是,开拓者在上市之后的三年间,一直没有得到市场的欢迎。金杯通用公司曾经设想要把雪佛兰所代表的“持久、耐用和可靠性”带给中国消费者,但事实上,中国消费者对雪佛兰开拓者的最大感受是这是一个降价的急先锋。2003年年底,雪佛兰开拓者一次性降价6万元,创下了国产汽车单次降价的最高记录。仅仅三个月之后,开拓者的价格又下调3万元,但这样大刀阔斧的降价,还是没能赢得市场的青睐,2004年,雪佛兰开拓者最终走向了退市停产。

  与雪佛兰有同样命运的还有夏利2000。2000年年底,夏利2000在天津下线的时候,曾经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当时这款车号称是最适合中国家庭的经济型轿车,它和同等价位的赛欧被誉为是2000年最受消费者期待的车型。事实上,生产厂家的期待比消费者只多不少,此前,夏利公司凭着一款老夏利,在中国汽车市场畅销了十几年,如今夏利2000横空出世,它又将迎来一个什么样的黄金岁月呢?

  原天津夏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杰告诉记者,作为天汽集团十几年就是这一个老的夏利,大家也期盼着有一个新的产品能推出来。

  但期待终究只是期待,车市的变化既超出了消费者的想像,也让生产厂家大跌眼镜。从2001年至今,夏利2000销售平平,价格从最初的十三万降到了现在的八万,降价幅度高达40%,但即便如此,夏利2000在艰难维持了三年之后还是逃不过停产的命运。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时夏利2000和赛欧都是在年初作宣传,年底才亮相,消费者的胃口被吊了长达一年之久。当时,赛欧的生产厂家认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营销手法。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陈虹表示,任何一个新产品的上市,宣布都是提前一年左右时间,所以他们这个时间来宣布应该说时机比较合适,离正式上市也并不相距很远。

  如果是现在,有谁要花一年的时间来宣传一种车型,这种做法显然太过乐观。因为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市场给一款新车的机会,可能只有一年。

  在现场,记者看到了一款威风凛凛的运动型家庭轿车,是天津一汽的产品,2002年11月下线,2004年停产,市场寿命是1年半。

  北京现代生产的索纳塔轿车,尽管它在波涛风浪中穿行自如,但是市场的风浪似乎比大海的风浪更加险恶。它在2002年12月下线,2004年3月索纳塔2.0自动档退市停产。市场寿命是一年零三个月。

  可能确实会有一些人迷上福特嘉年华,但是他们却不得不向它1.3升的车型告别。2003年1月第一辆嘉年华下线,2004年2月,嘉年华1.3升排量的轿车宣布停产,它的市场寿命仅仅只有一年。

  让我们来看看2004年汽车停产退市名单:

  金杯通用雪佛兰开拓者

  天津一汽雅酷

  天津一汽夏利2000

  北京现代索纳塔2.0自动挡标准型

  长安福特嘉年华1.3升

  上海大众帕萨特1.8升GLI和GSI两款

  从桑塔纳到嘉年华,一种车型的市场寿命从十几年到现在的几年甚至只有一年,专家告诉我们,这是件好事,像捷达、富康、桑塔纳老三样长期三分天下的市场,再也不会在中国重演了。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车型多的挑花了眼,同时也意味着新的麻烦。虽说,一辆车正常可以开上十年。可一旦停产,今后修车的配件就没了着落。买车的时候,他们除了关心车况,还要担心车型的寿命。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刚买的车就停产退市,在日后担负高额的维修养护费用。那么,这种担心给消费者心理上又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车市消费之难

  多款汽车连连退市,让人想起了十几年前的家电市场,那个时候,很多名头响当当的彩电、冰箱,如今已经是明日黄花,早就销声匿迹了。这一幕会不会在车市上再度上演呢?这是很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现在一年几乎都有50多种新车型上市,低、中、高档、豪华版、运动款、家用车、商务车、越野车赶着集似的下线、上市,看着都让人眼花缭乱。可是生产商毕竟只是剃头挑子的一头,这边热乎了,另一端消费者那头热情是不是跟着也一浪高过一浪呢?

  三十出头的小杨是一家外资企业的员工,这两年,身边的同事、朋友纷纷加入了有车一族,小杨也在今年年初认认真真作了买车的打算。

  小杨目标价位的经济型轿车可以说是目前车市上供应最多的,按说有这么多的参考车型,挑到一款称心如意的并不难,但是在车市里折腾了几个月,小杨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太难了,一个是品牌众多,你挑的时候有时候真的是挑花眼了,另外一个,现在一个品牌又分出好多个型号,可能差几千块钱,就一个新的型号,也左挑右挑。”

  品牌多、车型多,选择难,刚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孔先生对这一点似乎感触更深:“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哗一下冒好多出来,我都不知道哪个跟哪个合资的,哪个地方生产的也不知道,它是哪年出来的品牌,价位多少也不清楚。而它有的就是广告出来了,但是你真的要买车的时候,它车并没有出来,或者它报的价和你实际咨询的价又不一样,相差很大的。就觉得很迷茫,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

  消费者的这种迷茫来得毫不夸张,根据粗略的统计,包括进口车在内,目前在国内销售的轿车大约有150多个品牌,每个品牌下面又分支为多个系列和型号,而汽车车型总数究竟有多少,对这一点,甚至许多专业研究机构都拿不出一个明确的数据,不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国内现有汽车整车制造企业120多家,有27个省(市)生产汽车、17个省(市)生产轿车。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的品牌、车型都是在最近两年的时间里才出现的。新车上市频率之快甚至曾经在2002年创下了四天之内出三台新车的景观。

  面对车市的这种变化速度,刚刚走出老三样时代的消费者无法克服眩晕的感觉,就像一个长期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突然进了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超级大市场,要说惊喜,这其中惊的成分要更多一些,这主要就是担心消费权益受损害。

  经历了2002、2003连续两年的“井喷”行情之后,中国汽车业的厂家和经销商们一直试图将神话延续下去,但是一轮轮新品战、价格战过后,消费者的心理正在不可逆转地回复冷静和理性。

  记者随机访问了20位消费者,绝大多数都把品牌放在了重要位置。而根据一家专业咨询机构对662位购买了紧凑型轿车的消费者的调查,考虑品牌和价格因素的几乎一样多,都占到了29%左右,此外外形设计、发动机排量和油耗也分别占据了前五位。

  那么,今年以来车市上一波接一波的降价潮有没有打动消费者,带动新一轮的购车热呢?在刚刚结束的一项针对持币待购现象的电话访问调查显示, 37.7%的被访者表示: “各厂家频繁大幅度降价,担心刚买完又降价”,没完没了的降价潮反倒成了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最主要原因;29.6%的被访者认为“降价幅度小,我所计划购买的车还没有降到我希望的价格”,希望价格战再升升级;还有22.1%的被访者表示“各种新车型层出不穷,还想再等等”,新车型推出速度的加快,反而让部分准购车族产生了等待观望的心理。此外,进口汽车关税降低、购买后油耗、维修等售后服务费用增长、银行收缩购车贷款以及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是让消费者搁置购车计划的原因。

  汽车热,到底热到了什么程度?曾经有媒体总结了这样一个说法:如果你干不了别的就去造汽车,如果你卖不了别的就去卖汽车。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267.1万辆,销量255.36万辆,分别增长27.1%和24.15%。产销依然两旺,但高速增长势头之中,行业内的竞争却变得更为激烈。

  2002——2004中国车市车型变化一览

  北京汽车流通协会近几年一直在跟踪北京汽车市场上各个品牌的市场份额变化,从2001年到现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几个品牌虽然一直占据着前十名的宝座,但是份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上海大众生产的桑塔纳已经从2001年的17.38%的市场份额一路下滑到了今年上半年的5.18%;一汽大众生产的捷达从2001年的22.35%也逐步回缩到了上半年的11.33%;天津夏利在2001年一步窜到13.18%的份额后,也稳在了8%左右;而神龙富康已经从最初的12.21%走到了今天的4.72%。

  虽是百花齐放,但市场依然买老品牌的账。今年1-4月份的销售数据表明,“老三样”仍然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神龙汽车这三大厂家的当家花旦,销量不仅在三大厂家各车型中位居第一,而且其他厂家也暂时还没有哪款车型能够取代他们的地位。不过老三样已经不是当初的老三样,车型、工艺也在悄悄地变。当年一辆捷达A2,问世13年,不改初衷,一汽大众光靠这一个车型就卖出了72万辆。时至今日,谁也不敢再逞一招鲜、吃遍天的能耐,今年3月25日,一汽大众发布了新款捷达,这款新车型的研制号称用了两年时间3亿元资金,共有21处改进。而同样,桑塔纳、夏利、富康等老牌劲旅也纷纷推出了改进或升级车型。

  车多了、车型增加了,市场的天平就开始悄悄地向消费者倾斜。虽说有句老话,买的不如卖的精,但从市场传来的信号确切地表明,现在汽车的买方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在车价、车型、配置以及售后服务上,消费者有了更多的发言权,一汽、二汽、上汽座分市场的局面也随之瓦解。那么,未来汽车市场的风向标到底会指向何方?

  车市的风往哪儿刮?

  北京买车的消费者大都逛过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这里的场地虽然说不上大,但算得上是北京资格最老、影响力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有人说,这里就是北京车市的晴雨表。车市好不好,只要看看亚运村就知道了。记者孙菁今天就到亚运村车市进行了调查。

  关于2004年的轿车的销售状况北京市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销售人员给记者打了这样一个比方,他们这样形容过去的几个月:黑色的五月、六月飞雪,七月份的销售情况也不理想。现在已经是八月份了,我们来到这里,发现来买车的人非常少,一些销售人员显得有些无所事事。

  眼前的交易市场停满了汽车,但是却冷冷清清,从四月份开始,来这里买车的人少了,看车的人也不多见,汽车销售人员三五成堆,聊天、下棋、甚至打盹。市场内到处都是降价、优惠的条幅,有的甚至喊出了一步降到位的口号,但这并没有挽救低迷的车市。

  北京市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去年这个时候8月份人特别多,人来人往的,现在根本都没有人。

  豪华装修的专卖店也同样冷清,为数不多的消费者走走看看,没有人询问也没有人推销。一些销售人员干脆就在店门口休息起来。

  上海大众汽车特许销售店销售顾问王铮表示,跟他们往年比,五月、六月还是差了一点。去年每个月基本上能销售在150台左右,今年五月六月基本上也就在个七八十台。

  和以往不同,最新的一轮降价不再是小品牌唱主角,大公司这成了急先锋。大众公司第一次大张旗鼓地率领南北公司全面降价,其中一汽大众14款车型全线降价1万多元,但这样的让利没有赢来更多的消费者。

  一汽大众汽车特许销售店销售主管刘志家告诉记者,降价以后,比往常看的人多,买的人相对来说没有提高太多。

  三月份在北京市场上,新车的销售量为31449辆,到六月份就直线下降到23586辆。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4年5月份,全国汽车的产销量比四月份下降20%多,创出1999年以来的降幅新低。到6月份依然没有走出下降的阴影。整个上半年轿车的库存量在12万辆以上,加上经销商手中大约同样多的库存,这个数字接近30万辆,这相当于两个月的产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尽管产销量依然增长了20%多,但是这个速度大大低于2003年80%的增速。增速放缓让很多人不安,一直在关注汽车销售市场的苏辉认为现在的市场是供大于求了。

  从事汽车销售的苏辉对下半年的市场不抱乐观态度。但是生产了50多年汽车,被称作是中国汽车业奠基人之一的陈祖涛教授却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陈祖涛曾经是一汽的建设者和二汽的创始人之一。他表示,这个产量短期内可能有点多余,长期来看不会多余。我认为这是正常现象,西方那种汽车工业的做法、规律,我们中国逃脱不了,这是世界规律。

  陈教授举例说,上个世纪初美国开始发展汽车业的时候,曾经有上百家轿车生产企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整合,逐渐形成了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日本从60年代发展轿车到现在,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只剩下10几家。对于中国轿车厂家来说,竞争才刚刚开始。他认为国内的轿车价格和国外比太高,降价空间很大。

  价格不断地下降意味着进入门槛的提高,不但是门票贵了,闯关游戏也会越来越残酷,但是陈教授认为,高达百分之十几的利润依然会吸引着更多的勇敢者。陈教授表示并不反对他们进来,他有胆量就进来,竞争得过就生存,竞争不过就淘汰。

  未来中国汽车业究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陈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判断,“还得有些破产,有的生存下来。我估计到最后可能用它个20年,或者多一点,中国我估计最少也生存下来大概有,也是跟日本差不多,7、8家。”

  部分国产车降价表:

  赛欧SL:

  2002年10月 9.28 万

  2003年4月 8.9万

  2004年1月 7.88万

  2004年7月 6.16万

  POLO 1.4

  2003年1月 12.55万

  2003年5月 11.9万

  2004年7月 10.7万

  宝来1.8T自动档 :

  2002年1月 23.94万

  2003年5月 22.3万

  2003年6月 21.89万

  2004年4月 20.85万

  2004年7月 19.85万

  爱丽舍 16V:

  2002年9月 15.38万

  2003年5月 14.51万

  2003年7月 13.99万

  2004年1月 12.58万

  2004年7月 11.1万

  桑塔纳普通型:

  2002年1月 11.25万

  2002年2月 10.9万

  2003年11月 9.84万

  2004年7月 8.41万

  捷达前卫GIX:

  2002年1月 13.44万

  2003年6月 12.81万

  2004年7月 11.5万

  看来,车市要经过一次大浪淘沙在所难免,专家的分析给我们也是个提醒,买车的时候更要慎之又慎,多加选择。十几年前买彩电冰箱,最多也就掏个几千,现在买车一下就要花十几万、几十万,万一买到的是被淘汰的车型,损失也不是个小数目。不过,从买不起车,到买不到车,再到精挑细选地买车,对我们来说这终归还是进步了。虽然现在消费者要多费点心,但相信大家还是乐意。

  记者:张凯华 孙岭 孙菁 沈炎 董伟涛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文化博览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