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制造商有机会打败所有对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 09:27  中国汽车报

  编者按:8月4日,《环球时报》刊载了采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福格尔教授的文章《中国将重塑全球经济》。在文中的最后一部分,这位前美国经济协会会长对中国的汽车工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的“中国不应当抑制汽车消费”、“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有机会打败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和美国等汽车制造商”等观点,在国内汽车业界引起反响。本报特此编辑整理,以飨读者。

  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运作方式引起了争论,对于中国企业“希望以技术换市场”的良好愿望将破灭的论断,福格尔的看法是,美国和欧洲的企业都意识到了中国给他们所带来的巨大机遇,所以他们对中国做出了重大的技术转让,这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为什么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中国知道如何利用已经存在的技术,而不是重新发明一遍。

  他认为,中国不仅要利用现有技术,还需要走到世界科技前沿,去创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韩国在芯片技术方面,日本在汽车、化工、钢铁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中国已经成为了钢铁制造大国,在制造业中也大量地采用了机器人技术。我想中国会成为越来越多地最新技术的发源国。

  福格尔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始终非常关注。他曾预言到2015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但现在看来这个预测可能过低了。”福格尔说。他开始重新预测,从2002年到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年增长率达到了35%,按如此水平发展,到2030年,中国汽车的年产量将超过现在全世界的年产量。

  对于汽车给城市交通带来压力的现状,福格尔认为,无论在哪个国家,汽车都是人们最需要的商品之一。虽然美国的公交系统很发达,但是美国的穷人愿意放弃其他方面的享受来买一辆车。这是因为私车给人们更大的自由,使人们感觉自己更有力量。“纽约的交通堵塞比北京还要厉害,从曼哈顿的第34街开到第32街就要花45分钟,步行的时间比开车的时间要短,但我仍然要开车。”福格尔说。

  “我认为任何一个政府都无法抑制汽车产业发展或者是禁止对汽车的需求。当然你可以控制增长的速度,比如说新加坡就控制发放汽车牌照。但我想中国和美国相同,都是地域广阔的国家,有一辆车的话,你可以开车去探望你住在邻近城市的祖母。6个人同乘一辆私车,比让6个人同乘一架飞机要便宜得多,所以有时候私车比公交系统更合算。”

  福格尔指出,每一次的技术变革都有消极的一面,比如说汽车使马车消失,也使邮车的工作岗位消失了。但是当时的环境保护主义者是欢迎汽车的,因为过去在纽约,人们在空气当中总能闻到马粪的味道,还不如去闻汽车的废气,所以人们更希望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情况又发生了变化,现在令我们焦虑的是如何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我想环境问题应通过技术进步来解决,比如推广混合燃料汽车,而不是限制私车消费。我认为中国和新加坡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在中国不应当抑制汽车消费。

  对于中国政府控制汽车产业发展,福格尔的建议是,汽车工业是最大的全球化的工业,中国的汽车厂商不希望错过利用外资的黄金机遇,中国的汽车工业是一个重要的贸易工具。中国的汽车质量非常好,劳动力成本也非常低,所以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有机会打败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和美国的高劳动力成本的汽车制造商。

  [人物简介]

  罗伯特·福格尔教授,1926年出生在美国纽约,曾担任过美国经济协会会长等职务。1981年起至今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任人口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福格尔通过对美国经济增长进行长期观察,运用经济学理论及数量的方法来解释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从而刷新了经济史的研究,因此获得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