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族品牌的另一条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 08:49  解放日报

  我们不知道汽车界关于民族品牌的争论起于何时,又将止于谁口,而每个人心中其实对于民族汽车品牌都有着一份憧憬……

  最近,有这样两件事情:一件是,中国汽车民族品牌的两面旗帜———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和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各出资500万元成立了一家名为上海科威的零部件采购公司。消息一经披露便如一石击浪,一时间引得议论纷纷,猜测四起。有的揣度此举乃奇瑞面临股改,为使股比更为合理走出的第一步棋子,也有预测面对国际品牌全面进军中国市场的新局势,两家企业作为中国民族品牌的尖兵还将有下一步的并肩作战。

  另一件是上汽集团作为上海汽车工业的骄傲,也是全国汽车工业的骄傲,终于在两年的拼争和渴盼之后,迎来了全球500强企业的荣耀。然而,在荣誉的光环背后却隐藏着不可回避的忧虑。上汽的软肋是没有自己的自主产权品牌和核心技术,主动权都握在外方手里,这样的500强就难免不产生根底不牢之虞。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稍加联想却不难发现它们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在新时期处在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近些年来,来自全世界著名汽车企业的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冲击着中国这块全球汽车市场最后的高地。我们的本土企业为了迅速壮大实力,在风口浪尖能够安生立命,犹如一只只孔雀,拼命地展开最绚烂的羽毛去吸引外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孔雀式的外交姿态是成功的。放眼四海,全球汽车大腕无一例外地来到了中国,在华夏大地中外汽车合资公司遍地开花。然而,这种合作多数只停留在表层之上。用工程院士郭孔辉的话来说,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正掉入一个“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古语有云,居安思危。在汽车这块战场,在不同利益的纠缠、角逐、较量中,一旦一方手中无牌,游戏的终局就毫无悬念。我们如果不能清醒认识局势,时刻提醒自己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中国就只能成为一个汽车制造大国,而永远成不了一个举世公认的汽车强国。绝非骇人听闻,如上汽这样的尴尬必将一再上演。

  然而,在现实中,也并非没有人走打造自主品牌的路。像奇瑞、华晨这样的一小部分本土企业,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主开发

  但是基础薄弱的民族企业在跨国军团的合围下,却举步维艰,面临四面楚歌的苍凉。由于开发能力相对薄弱,并不完善的产品一经推出不仅遭遇来自国外竞争对手的不屑一顾,就连国人也没有给予多少喝彩。只是这些民族企业用寻找光明的眼睛在黑暗的形势下顽强地生存着,并走出了隐约可见的小路。

  奇瑞推出新车的速度让那些国外同行咋舌,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完成了丰富的产品链。甚至在北京车展像吉利这样的民族企业也拿出了自己的方程式赛车,与那些汽车外鳄同台争艳。虽然在实力强大的对手前未免显得有些幼稚,但这些企业却始终没有放慢过前进的步伐。

  由于全球汽车市场普遍产能过剩,在中国这最后的高地上,纷争终于演变成了战争。世界上所有数得上名字的汽车公司都杀到了中国。在贴身的肉搏战中,我们这些稚嫩的民族企业,毫无优势可言,形势也越发严峻。

  在这样的形势下,本土企业与其单打独斗,还不如联手形成强势和合力。目前尚不知奇瑞、华晨是否如一部分媒体所报道的,将进行进一步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如果还未有此意,笔者倒建议他们不妨一试。这样的联合,不失为一次有益的探索。很简单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在人类的进化发展史上,弱小和弱小的联合从来都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虽然漫漫长路今初始,然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理由憧憬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让全世界啧啧称赞,憧憬我们的民族品牌当之无愧地矗立世界汽车之林的那一天。奇瑞和华晨今天这样的一小步,却有可能走出中国汽车的另一条康庄大路…… (劲草)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