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年风雨--回顾中国轿车发展及与世界并轨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 08:19  深圳特区报

  今天,每个到海外的国人,站在任何国家的大街上面对熙来攘往的滚滚车流,都有理由保持足够的镇定。因为如此情景在国内绝大多数城市都已司空见惯,不像一二十年前,只有那些有幸到国外“开眼界”的极少数人,才有缘目睹“车轮上的城市”。

  当我们充满忧患意识地谈论今天的中国汽车产业与国外的差距时,其实也应当回首一下身后所走过的路。仅仅二十年前,我们的父辈还完全难以想像开着属于自己的私车上下班,郊游远行,甚至去超市购物的情景,正如我们无法理解那种拖着黑烟、装着风扇、噪音巨大、连玻璃也不能升降的“老上海”居然也曾被称为主流轿车一样。

  今天的我们,已经能够通过罗列自己的购车计划,从容地在众多车型中选择自己的最爱。也能够心态淡定地将“中国的轿车是否与潮流同步,价格是否合理公道”作为日常闲聊的话题。同样的路,有的国家走了一百年,有的国家走了大半个世纪,而我们只花了二十年。

  “石器时代”轿车,遥远而高高在上的影子

  时间:1984年之前

  关键词:重卡轻轿、政府用车、红旗牌、北京牌、上海牌

  中国的轿车制造历史客观来说并不算短,从1958年第一台国产轿车诞生算起差点就是半个世纪,但在随后的数十年间,轿车工业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在1980年代之前,国家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政策一直“重卡轻轿”,因为当时的观念认为,轿车不过是一种“奢侈品”,货车才是能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在政策影响下,数十年的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成了“中国卡车工业”,轿车方面只有红旗、北京、上海等寥寥数种自行研发的国产车型独撑门面,款式老旧,产量也低得惊人。

  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是,那时轿车的用途完全是政府或外事用车,且只限于级别较高的官员,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有机会坐一次轿车都是件能激动上好几天的事。至于开车,那更是专业得如同开飞机,仅限于一个特定的职业:司机。

  “青铜时代”

  轿车,走出角落的闪亮新主角

  时间:1984-1994年

  关键词:发展轿车、合资、桑塔纳、第一届北京国际车展

  1984年,对于中国汽车而言是绝对该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政府决定发展轿车,并在当年正式开始审批项目。轿车行业由此走出布满灰尘的角落,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真正的主角。

  之后的第二件大事是德国大众与中国合作成立上海大众,第一款合资引进生产的国产轿车———桑塔纳出现在中国街头。桑塔纳其实是款在海外停产多年的车型,但在当时的中国它仍然引起了强烈的震撼,看多了“老上海”、“老红旗”和“老东风”的国人第一次发现,原来真正的轿车是这么先进是这么完善的。

  巨大的产业震动成为中国轿车工业的催化剂。1986年前的数十年里中国轿车年产量一直徘徊在五千辆左右,而在1986年,这个数字翻了一番,第一次突破了一万辆。紧随上汽集团之后,一汽集团与东风集团也分别与海外车商进行了合资,一汽、上海与东风成为国家规划的三大轿车生产集团,其引进的三款车型成为之后近十年里国产轿车绝对主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第一届北京国际车展举办。今天看来,它事实上是中国汽车工业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标志,中国人从此开始放眼展望缤纷的海外汽车天地,海外车商也终于注意到中国这块全新的汽车市场。大致也从这一年起,进口汽车开始大批进入中国,在大街小巷常见起来。

  “白银时代”

  拥有私车,做一个大胆的梦

  时间:1994年-2000年关键词:私人购车、经济型轿车、竞争、降价

  很长一段时间里,驾车出游、街头飙车等对国人而言只是国外电视剧里的镜头,轿车在中国基本是政府和大小集体企业的“公家财产”。而“私人购车”的真正兴起,是在1994年,中国政府制定《汽车产业政策》,首次明确提出个人购买汽车的概念,并持鼓励态度。2000年10月11日闭幕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更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这是国家第一次将有关汽车消费、轿车进入家庭的话题列入国家发展规划。

  私人购车的出现使得轿车产业的发展出现质的飞跃,一些全新的国内厂家纷纷加入轿车制造行业,市场竞争渐渐激烈。由于私人购车者对实用性、个性化以及经济性的更高要求,车型品牌迅速丰富,经济型小车渐成购车的主流。短短时间里,赛欧、夏利2000、羚羊、世纪星、中华、北斗星等大批适合家庭消费的轿车投放市场。

  对消费者的争夺使得车市从卖方市场开始向买方市场转变,过去从不愁产量销路的汽车厂商们尝到了竞争的痛苦,降价、升级、改款渐成为车市持续的焦点。

  2000年中国汽车年产量突破200万台。在这一年里,很多中国家庭还没有购车的能力,但已经有了一个买车的梦。

  “黄金时代”

  追赶世界的脚步

  时间:2001年-现在-未来关键词:入世、全球同步、价格并轨

  2000年加入WTO于中国而言是举国欢庆的一大盛事,其对于汽车行业的影响尤其重要而深远,在相关的入世协议中,明确规定了进口关税将逐渐降低直到与海外一致的逐年计划,阻碍国际车商们进入中国的最后顾虑和阻碍得以消除。随后的几年,几乎所有海外知名厂商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工厂,大举入市,其结果一是国产车型品牌空前丰富,最频繁时出现一周上市三、四款新车的情景。二则是随着关税下降,进口车大幅降价,国产车价格也不得不随之下调。

  私人购车的真正高峰其实是从去年开始,在这一年里,人们习惯了用“井喷”来描述蓬勃发展的汽车市场,成几何级数增长的私人消费者成为市场的绝对主力。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汽车巨头”们发现,中国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再只要求一台好用够用的车,还要求车型与海外一样先进,价格与海外一样便宜。

  2002年,美国著名波士顿咨询公司负责人访华时断言中国车价四年内将与世界并轨,两年后,这个预言已渐渐变成现实。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某国内汽车厂总裁预测以后中国车价将低于海外平均水平,车型品种则将与海外一样丰富精彩,现在看来,这也许并不是天方夜谭。

  作者:本报记者马萌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