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国双龙收购案剖析:蓝星出局 谋者上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 09:42  中国产经新闻报

  蓝星集团的高层们这9个多月下来实在忙得够呛,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韩国双龙汽车的股权出售时间表奔跑,但现在,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由于上汽的虎口夺食,蓝星成了这场跨国收购案中最大的输家,蓝星现在能做的,也只有暗自神伤了。

  尘埃落定

  7月27日,上汽集团与朝兴银行(CHB)就收购韩国双龙汽车(SYMC)一事达成了共识,在随后的谅解备忘录(MOU)签署仪式上,作为主债权银行的朝兴银行行长崔东洙和上汽总裁胡茂元分别在MOU上签字。根据备忘录条款,上汽集团将成为双龙48.92%股权的独家优先收购者。

  自此,耗时9个月之久的蓝星、上汽对韩国双龙股权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

  在签署仪式上,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指出:“这是上汽集团开展国际业务的重要战略举措。我们对于与双龙共同合作的前景感到非常乐观,并且相信这种新的伙伴关系不仅将给双方的员工和股东带来益处,也将极大地推动中韩两国的经贸合作。”

  上汽集团副总裁蒋志伟也在签字仪式上称,公司知道双龙汽车工会正在与管理层就加薪和改善工作条件举行谈判,也知道工会要求参与管理决策的问题,公司预计双龙汽车劳资双方将就上述问题成功达成协议。

  另外,在收购完成后,上汽集团计划保留双龙汽车现有的管理层和员工。上汽集团认为,保留现有员工是确保双龙汽车未来持久成功营运的关键所在。上汽集团还称,双龙汽车的生产设施将继续留在韩国,而不会迁至中国,为改进生产设施,公司未来还将进行必要的投资。

  虽然双方拒绝透露上汽的出价,但据韩国媒体报道,上汽同意以每股1万韩元的价格购买双龙汽车51%的股份,高于蓝星集团提出的每股8000韩元到1万韩元的价格,也高于目前双龙汽车的股价(7300韩元),其总值则超过5亿美元。

  同时,上汽集团计划在谅解备忘录签订后开展一项为期3周的全面尽职调查,在尽职调查完成后,双方将就最终条款进行进一步谈判。

  输家

  作为拥有总资产200多亿元,年销售额100多亿元,下属10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控股“蓝星清洗”、“星新材料”、“蓝星石化”3家上市公司的中央直属大型企业集团,蓝星此前一直以化工为主业。旗下惟一和汽车能贴上边的只有一家汽车服务企业——中车汽修集团公司。

  三年前,根据中央要求,蓝星集团整体接收了近40家军队保障性企业。这些企业中有5家国家定点汽车制造和改装厂,拥有100多个汽车目录,生产和改装各种载重车、大轿车、越野车和雷达车等军队专用汽车,其他30多家企业也都从事汽车维修、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务。

  随后,蓝星集团整合这些资源组建了中车汽修集团公司,利用蓝星十几年来开展“蓝星清洗”、“马兰拉面”连锁经营的丰富经验和运作方式,启动“万家汽修连锁工程”,形成“汽车销售、快修、养护、远程诊断、统一配送、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化汽车售后服务连锁企业。

  2002年,中车汽修集团的工业总产值和经营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56.9%和53.4%。

  上游的零部件配套、下游的维修服务都已成熟,现在最缺的,就是一家有实力的整车生产企业,而此时的韩国双龙汽车正好待价而沽。

  2003年11月15日,蓝星化工集团总裁任建新委派副总裁赴韩国,向双龙汽车提出收购意向书。

  12月13日,蓝星集团主管及顾问组成的4人考察小组抵达汉城,将初步的提议与出价与韩国方面沟通。

  12月16日下午3时,韩国双龙汽车债权团在韩宣布,在韩国双龙汽车股权出售招标中,中国蓝星集团战胜其他竞争对手,成为双龙汽车股权出售的优先协商对象。

  双龙的债权人长虹银行(ChohungBank)表示:“在收购价格、保障就业和收购后的增效作用等方面,蓝星集团的整体得分最高。”

  双龙汽车股权出售代理公司PWC更是倾向于选择中国蓝星集团作为收购韩国双龙汽车股权的中标企业。

  PWC称,选择蓝星集团的原因是该集团同意保留目前双龙汽车的管理层,还同意与工会进行整体薪金水平的谈判。蓝星集团并不打算对双龙在韩国的生产经营进行大规模调整,从而保持了双龙经营管理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蓝星集团提出在2010年之前在韩国投资7亿美元,以改善双龙汽车的生产设备,并加强研发力量。另外,蓝星集团还将在中国另外投资3亿美元,以发展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网络。

  这次招标的主体公司,蓝星集团旗下中车汽车(集团)总公司企划处处长张重新当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蓝星一直在广泛寻求与世界知名企业合资合作,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建立合资企业。”但随后的事情,却一步步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2004年3月,蓝星集团新闻发言人宣布因价格问题与双龙汽车的谈判陷入僵局,放弃此次收购。

  此后,蓝星又推翻了这种说法,但没指出具体理由。

  7月27日,在这场耗时9个月之久的双龙股权收购战中,蓝星终于败给了上汽,成了最终的输家。

  赢家

  其实,在这场收购案中,上汽原本就是最后的赢家,只是没想到半路会杀出个程咬金。

  因为,上汽集团与韩国双龙的关系早就由来已久。

  两年前,双龙汽车进行企业调整,着力发展乘用车,欲出让其重卡生产线,经过多方力量谋求,最终上汽集团子公司上海汇众出资320万美元将其买下,生产SHAC-汇众100系列重型车,补足了上汽集团在商用车上的弱势。

  去年年初,双龙将轻型客车伊斯塔娜(MB100)的生产线再次转让于上海汇众。

  此前,双龙汽车专务董事崔亨基也曾说,“将在上海生产奔驰2.3排量的MB100,并且,双龙正在和中国的知名汽车制造商接触,希望把包括SUV在内的所有生产线迁到中国。”

  “知名汽车制造商”?这显然不会是蓝星。

  按常理分析,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海汇众。

  上海汇众作为国内最早生产重卡的企业之一,1958年就生产出了交通牌4吨卡车,按照上汽集团的原计划,欲引进通用汽车控股的五十铃汽车与上海汇众建立合资公司,但事情至今没有结果。在引进韩国双龙的生产线后,上海汇众与韩国双龙寻求发展的说法便开始在业界流传。并且双龙也一直希望能在中国生产整车。

  双龙出口部部长元焘载也曾称:“由于MB100挂奔驰商标,按照协议不能计入双龙的进口车数量,而双龙生产的其他品牌的车子去年只卖了1000辆。”(上世纪90年代,奔驰把在巴西的MB100挪到韩国双龙生产,合作生产后,产品外销使用奔驰商标,叫MB100,韩国国内叫伊斯塔娜ISTANA)商1000辆,对作为韩国第4大汽车生产商,拥有四轮驱动车10万辆、轿车5万辆、重型商用车1万辆、轻型客车5万辆,各种车型生产总量达到21万辆的双龙人来说,简直就是个讽刺。

  并且,双龙还有另一个更雄心勃勃的目标,要成为21世纪富有竞争力的全球汽车厂商,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中国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就必不可少。

  虽然与上海汇众的技术合作并不能达到双龙的预期目的,联手上汽,应该是双龙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2003年10月16日,双龙汽车及其债权银团称,将把双龙汽车的股权出售给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海汇众公司。

  但2003年11月初,中国蓝星集团横刀夺爱,宣布参与收购双龙。

  12月19日,上汽集团对外宣布,其已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成为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独家中国收购方。按照中国的投资政策,任何一家国内企业参与跨国收购都要得到中国政府的批准。

  这一消息对蓝星集团来说,无疑犹如晴天霹雳,即使蓝星已成为双龙汽车股权出售的优先协商对象,也不能参与竞标。

  2004年7月23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宣布:上汽已正式获得对韩国双龙股份的收购权。

  27日,就发生了文始的那一幕。

  谋者上汽?

  在蓝星忙于与双龙接洽时,上汽集团却在国内扫除了政策障碍。

  可以说,上汽的赢,是赢在国家的政策上。

  按照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国内企业要进行跨国收购时,需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上汽一直强调,上汽集团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惟一一家获准收购韩国双龙汽车的企业。显然,发改委对上汽此次收购持许可和鼓励的态度。

  在这一点上,蓝星算是失策了!

  因为在去年底,在上汽集团对外宣布它是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独家中国收购方时,蓝星的意见是:按照国际惯例,要想获得政府的批准,必须被确定为优先竞购者,而蓝星正是优先竞购者。

  虽然当时没有获得政府的批准,但蓝星一直确信,等中国政府有关人员1月份到访韩国参加尽职调查工作之后,再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作出正式批准。

  但蓝星却忘了,在中国目前这样的大背景下,它所面对的第一关,并不是双龙,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而此时上汽所做的,正是“四两拔千斤”。

  虽然双龙最终情归上汽,但上汽对此也付出了比当初大得多的代价, 早在去年上汽和双龙的第一轮接触中,双龙汽车及其债权团称,将把48.92%的股权出售给上汽集团旗下上海汇众公司。当时双方协商的出售价格为3000亿~5000亿韩元(约4.2亿~5亿美元)。由于蓝星直接拿出了6500亿韩元约5.4亿美元来进行收购,蓝星参与的结果是,大大拉高了双龙债权银行的胃口。

  这一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而且,即使收购成功了,也不能代表今后就一定能成功,难度在后面,收购对此而言也只是开始,因为,整合和消化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这主要体现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三大方面。首先,在资金方面,由于企业一般是采取杠杆收购的方式,即借用银行的资金收购,自身要承受还债压力。

  其次,在技术上,由于韩国双龙的技术水平高于上汽自身,收购后要消化这些技术,自身需要有相当高的技术基础,而且,仅仅消化这些现成的技术还不够,要想在相应产业领域保持国际竞争力,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开发,以进行技术创新。这方面难度最大。

  再次,在管理上,由于中国企业不了解韩国企业的破产程序,法律上就存在风险,再加上企业自身的管理就存在缺陷,更缺乏跨国经营经验,所以,收购后的整合与经营前景如何,就不言而喻了。

  曾有业内资深人士举例,由于韩国企业一般是不太透明的,潜在债务很多,所以对韩国企业的收购案中,90%都不是股份收购,而是设一个新公司,被收购企业的人员和资产转移到新公司里,这样一来,老公司就算被清掉了,而这,其实达不到真正的收购目的。

  一切都不存在定数。

  蓝星虽输了,但却只输了时间与车马费。

  上汽虽赢,但那也只是暂时,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还任重道远。

  但愿这是美好姻缘。

  链接:

  双龙汽车是韩国第四大汽车企业,也是韩国生产越野车的鼻祖,在全球轻型、重型商务用车、四轮驱动运动型多用途车和高端豪华型轿车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公司创建于1954年,在1983年成功收购了韩国Dong-A汽车公司之后,于1986年10月并入双龙集团,后又被韩国大宇所合并,成为该公司旗下的一个品牌。

  1991年,双龙汽车与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合资,随后推出了其生产的第一批发动机,1997年又推出双龙主席(Chairmen)。也就在这一年,韩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经济危机,经济泡沫破灭,庞大的大宇帝国岌岌可危,在经过双龙全体任职人员长达两年的艰苦努力下,摆脱大宇成功独立。

  据最新统计,双龙汽车目前负债额已超过11亿美元,在朝兴银行等债权团的要求下,双龙决定出售自身股权。(中国产经新闻报记者李汉桥 北京报道)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