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红岩牵手依维柯 目前双方还不愿公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 10:50  中国汽车报

  7月中旬,在一张全国发行的经营类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6月中旬,重庆市有关方面表示,要在今年积极促成重庆红岩与意大利依维柯的合资,……业内人士乐观地认为红岩与依维柯项目有了重启可能。”

  这篇事实与语气多少有点晦涩的报道,引起了记者的兴趣,难道这个沉寂多时的项目真要浮出水面了吗?在商务部的网站上,记者看到了有关依维柯与红岩合作的消息,其中提到:“意大利依维柯菲亚特公司与重庆红岩汽车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按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生产高中档重型汽车,目标是到2008年年产销重型汽车4万台。”

  记者觉得,按照这个说法计算,去年红岩的总产量在1.6万台左右,要想实现2008年产销4万台,并非易事。从这个时间表来看,现在这两家积极促成合资的事宜倒是合情合理。况且目前的形势也已经非常紧迫了,当初的重汽斯太尔三兄弟中,济南重汽与沃尔沃的合资已经开花结果,陕汽与曼的技术引进也搞得大张旗鼓,而东风和一汽这两位老大哥中,东风成功与日产联姻,一汽也一直积极与外方接触,就连行业中的后起之秀———北汽福田与奔驰的合作项目也已经有了些眉目。在当前中国重卡行业排在前6家企业中,只有红岩在对外合资合作的路上走得稍显缓慢,而这次的消息仿佛让我们看到,二者正式的合作已经不远了。

  但当记者向当事双方求证此事时,却意外地得到了与上述消息相反的回答。

  重庆红岩一位知情人士这样回答记者:“这个问题很敏感,我们有纪律,一律不准对外透露,只有总经理办公室可以对外披露消息。”记者接着向总经理办公室征求答案,得到的回复是:“所有领导都出差了,这件事情我们不知道、不清楚,无法回答,也不知道领导什么时候有时间。”回答得滴水不漏。

  在今年3月,湘火炬董事长聂新勇来到重庆红岩时称,要积极推进与意大利依维柯公司的谈判。红岩人为何对此事态度如此谨小慎微?这不能不让人想到近几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的德隆陷入危机一事。占红岩51%股份的大股东湘火炬,作为德隆旗下的一部分,自然是这次危机中的重要角色。而湘火炬旗下的红岩,一举一动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个关头,记者探听此事,红岩人自然会用“敏感”二字形容。

  红岩人噤若寒蝉,依维柯方面有什么说法吗?记者向意大利菲亚特依维柯公司中国办事处询问双方合资合作的进展,以及将如何面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关于一家外方企业只能建立两家合资企业的限制等问题。经过几番询问,最终得到的回答简单而明了:“关于这个问题,现在还没什么好说的。”

  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依维柯不可能不动心。现在中国汽车行业的格局就是最好的证明,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美国的、欧洲的、日本的、韩国的,只要是具有一定实力的汽车厂商都纷纷到中国来淘金。这次北京国际车展,依维柯的重卡首次在中国亮相,不能说没有标志意义。然而,依维柯要想与红岩合资,就不得不面对产业政策的红灯限制。

  1996年,南京依维柯正式成立;2000年,常州依维柯诞生。这两家合资企业已经用掉了依维柯进入中国的两张入场券,想要再与重庆红岩合资,对依维柯来说已经不是简单的拿来资金和技术就可以水到渠成的了。

  从当事双方的答复来看,似乎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篇文章中“乐观地认为”有些过于乐观了。种种迹象都让人感到,在红岩和依维柯的谈判过程中,还有许多难以回避的困难。2008年年产4万台,任重而道远。作为红岩这样的老牌重卡企业,现在正是最需要新一代重卡产品替代斯太尔系列,来摆脱产品同质化、价格竞争日趋激烈的怪圈。同是站在重卡第一梯队的其他企业已经基本上找到了各自的“外援”,很难说红岩没有压力,当然希望促成和依维柯的合资。而依维柯虽然看到巨大的市场,却又要考虑到不违背产业政策。

  手心手背都是肉,依维柯会为了还没诞生的重卡项目放弃现有的一家合资公司吗?难!也许利用产业政策中:“关于外方与中方合作伙伴联合兼并国内其他汽车企业可不受两家的限制。”这个条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也意味着依维柯将面临如何对现有两家合资企业进行重组。不过,想要解决重组的问题可能并不比与红岩达成合资容易。(刘晶菁)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