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德尔福中国加速跑--访德尔福集团董事长巴滕伯格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 18:13  东方早报

  对于中国汽车市场逐渐产生怀疑的人们开始不免觉得有点惭愧。全球汽车业界的风云人物、鹤发童颜的“汽车零部件大亨”巴滕伯格先生上周来沪出席一个小型记者会时,对记者明确地表示中国将继续吸引包括德尔福在内的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关注,而新一轮的重点将包括工程技术方面以及资金投入方面。

  “我们预计,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在今后的3到5年仍将持续,而在未来的7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都将保持每年10%到15%的增长势头,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的期望增长率。”面对连续数月低迷的车市,作为中国汽车市场最早的拓荒者,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巴滕伯格先生在上海发出了坚定的声音。

  我们会继续在中国投资

  东方早报:未来几年,德尔福在中国的发展计划是什么?

  巴滕伯格:我们在中国首先不是在跟谁比赛。目前我们的竞争对手纷纷进入中国,这是一个好现象,对于德尔福来说,我们在中国有11年的历史,我们继续会在中国投资。

  最明显的证明就是本月奠基的德尔福科技研发中心。从去年12月到现在,我们已经有100名工程技术人员在那里工作了,到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将有500名,到2009年我们全面竣工后,将有1500名工程、科学技术人员。德尔福将继续加强在中国的投资,包括在工程技术方面以及资金投入方面。

  东方早报:德尔福在出口方面有什么打算?

  巴滕伯格:去年,我们在中国的合并报表收入达到6.5亿美元,加上非合并报表收入是8.5亿美元。其中有20%左右是出口。同时我们在中国采购了两亿美元零部件。我们计划到2007年在中国采购10亿美元。我们觉得今后几年中国的汽车市场仍将保持15%到20%的速度增长。

  东方早报:中国供应商的质量是否能达到你们的采购标准?

  巴滕伯格:只有当供应商的质量达到国际水准时,我们才会从他那里购买。从德尔福在中国11年的经验来讲,我们非常幸运。我们的供应商的质量基本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德尔福还把自己的“精益生产”体系带到我们的供应商那里。我们在中国已经有100家供应商,供应商的质量水平相当不错,包括我们德尔福在中国的企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小于十个PPM这样的水准(PPM就是每一百万件产品里的次品率)。

  降价压力不是中国特有现象

  东方早报:最近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都宣布降价10%,这两个都是德尔福的主要的客户,德尔福是否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巴滕伯格:首先降价压力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全球性的汽车市场上,客户也一直在要求你的产品降价。同时目前全球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使得降价压力变得越来越强。这种现象在美国、欧洲、俄罗斯和印度等地都能看到。如果说一个零部件供应商不能够应对这样的降价压力,就不可能成功。

  东方早报:要降低成本,重新设计是否意味着需要增加新的成本?

  巴滕伯格:对我们和客户来说有很多的方法,比如不同的车型我们是否可以用同样一种空调系统,同样一种气囊等。通过这样整合和合作,就能够把价格降下来。不论整车厂还是零部件厂商,大家都认可一个事实,就是消费者需要看到非常经济和有很好功能的产品,希望看到价格下降的趋势,这是双方都达成的一个共识。

  “偏向保守”地看待中国市场

  东方早报:今年五六月份整个中国汽车市场销售下降比较快,我知道有些零部件厂商也出现了库存,因为整车厂库存加大,也加大了零配件厂商的库存,德尔福是否也存在产能过大的问题?

  巴滕伯格:从德尔福来讲我们是非常看重实效的,相对不是很激进而是偏向保守地看待中国市场。我们是渐进式的投资,不断有投资进入中国。我们对生产量的控制,也不是一下增长很大的产能,这个产能是随着市场渐进式的增长,这是德尔福过去一直采取的策略。所以说,关于你提到的库存的问题,德尔福现在的状况非常好,因为我们对这个市场的理解应该说是非常透彻的。

  东方早报:那您认为德尔福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厂商想要成为和德尔福一样的企业,您的建议是什么?

  巴滕伯格:德尔福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科技。德尔福是以科技为先导的企业,我们的公司有1.7万千名技术工程人员,每年研发费用是20亿美元。

  谈到对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建议,其实这不单单是对中国零件供应商,可以说对全球其他的零件供应商都是适合的建议。在整个汽车行业的整合过程当中,整车商在整合,零部件公司也在整合。因为要在这个行业取得成功,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研发方面,你需要有上万,甚至于几万名研发人员。对零部件供应商来说就有几个选择:我有能力投这么多钱到研发上面去吗?我有几万名的技术人员吗?我有能力开发这么多模具和新的工艺吗?所以,有很多路可以走,关键是要想好选择哪一条道路对自己最适合。

  本土化制造德尔福在中国的新机会?

  东方早报:中国新颁布的汽车产业政策不鼓励进口CKD、SKD组装,这对德尔福来说是不是增长的机会?

  巴滕伯格:我们在中国的运营时间很长,设有大量的工厂。我们目标也很明确,希望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到2007年采购十亿美元。这些对我们来讲都是非常好的机会,跟汽车产业政策是很切合的。

  东方早报:我注意到最近德尔福的高层频频访问亚洲和中国。这么高密度是不是暗示德尔福将在中国有重大的战略动作?

  巴滕伯格: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因为亚太越来越成为德尔福未来重要的发展区域。2003年德尔福在亚洲销售收入是27亿美元。这个市场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而且成长相当快。

  作为一家美国公司,更多总部高层到亚太区访问,其实对这个企业在这个区域的发展有很多帮助,因为眼见为实。他们访问过程中如果正好是周末,我们还会在他们的行程中加上有关历史文化方面的节目,让他们感受亚太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样对亚太地区的发展有更大的好处。

  东方早报:你们对整车厂的供应原则里有没有界定,比如有假冒、侵犯知识产权嫌疑的整车厂,你们会不会拒绝给他们供货?

  巴滕伯格:从德尔福来说,是客户选择德尔福,而不是德尔福选择客户。我们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客户选择我们,第二是我们绝不做任何违反知识产权的事情,第三是我们要求我们的供应商也必须遵守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客户之间的争端,从德尔福的角度来说,我们不是法官,不会去评判、干预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始终是遵循上面说的三大原则。(早报记者王亮)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