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汽 下一个“现代”?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 14:12  中国经营报

  上海汽车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排名榜,固然值得欣慰,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是德国大众、美国通用依托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需求把上汽送进了500强阵营。

  与中国汽车工业同样的起步条件,同样是走技术引进的道路,韩国现代汽车为什么用了30年时间成为世界汽车列强俱乐部成员?上汽的20年合资,做学生的时间是否太久?上汽20年合资带来的收益和积累的经验,是上汽这个500强新贵最宝贵的资源,应该马上被用来做三件事——培育自有品牌,发展独立技术,开辟海外市场!

  某种意义上说,上汽要进入世界级汽车制造商的阵营,韩国现代模式很值得参考借鉴。

  但是,上汽真正能够成为下一个现代吗?

  品牌——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韩国的现代汽车走的同样是“技术引进”的道路,与上汽不同的是,现代在与外国汽车公司合作的10年之内就推出了自主品牌车型。1967年12月成立的现代汽车公司,最早与福特的英国分公司合作,引进其制造轿车和轻型卡车的技术,使韩国与英国的汽车工业保持了长久而密切的合作关系。但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早期,现代的管理层便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不再仅仅依赖外国汽车公司的技术,坚决同步开发拥有绝对自主权的轿车车型。1976年,现代汽车成立9年后,现代汽车的第一个自主车型PONY宣告问世。仅仅用了9年时间,现代便拥有了完全自主的汽车品牌。

  9年的拜师学艺,促使现代汽车孕育出了的第一个属于自己的汽车品牌PONY。之后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几乎平均每年推出一个新车型。20年拼搏,现代汽车在轿车、轻/重型卡车、跑车、豪华轿车、新能源汽车等众多领域建立了庞大的品牌阵营,完全具备了与世界汽车巨头一搏的实力。

  1983年,上汽引进德国大众汽车技术,与大众汽车在上海组装了第一台SANTANA(桑塔纳)轿车。1991年,当合作进入第8个年头,上汽为了全力发展桑塔纳,结束了“上海牌”轿车的品牌生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上汽与美国通用合作,引进“别克”品牌。20年间,上汽与德国大众合作推出的:桑塔纳、帕萨特、Gol、POLO,与美国通用合作推出的:别克君威赛欧凯越等品牌,是帮助上汽实现500强梦想的主力品牌,但却统统是外国汽车公司的品牌。也就是说,上汽实际上扮演了帮助海外汽车巨头实现中国本土制造的角色,是德国大众、美国通用依托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需求把上汽送进了500强阵营。而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汽至今还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汽车品牌。

  而全球所有的汽车巨头都拥有自己的一个或若干品牌,并在全球拥有各自的品牌忠诚者。上汽作为公司品牌,似乎充当不了汽车品牌。品牌的瓶颈一天不克服,上汽在全球汽车市场就永远不会具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仍然主要扮演其他汽车公司OEM制造商的角色。

  技术——获得独立的根本力量

  从汽车诞生的一个多世纪里,汽车业已经发展成为高技术、高精密行业,安静而有力的马达、舒适而安全的车身,低耗而环保的发动机……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通过消费者的直观感受判断出来。

  视技术为争取独立和实现强大的最根本性力量,现代只用了30年时间就成长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汽车巨头。从成立至今的4个阶段中,现代自始至终极为重视自有技术的研发。依靠对自有技术的不懈追求,现代不但可以设计自有车型,更拥有了设计发动机和未来汽车的独立技术,使得现代具备了独立的技术竞争能力,跻身全球级汽车制造商之列。20世纪90年代,是现代汽车彻底成为技术强者的10年。

  而上汽自与德国大众合作,走引进技术道路至今也已经超过20个年头。从1983年与德国大众汽车合作至今的20多年里,上汽走的是引进开发和联合开发的研发道路。上汽与通用汽车合资成立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PATAC),更多的是为通用以及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汽车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汽车工程服务,包括设计、开发、测试和零部件与整车认证,而并非上汽自有的研发、设计机构。

  直到2002年8月,上汽才宣告成立上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开始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的技术研究。而当上汽刚刚踏上自主研发征途的时候,众多世界汽车巨头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和未来汽车的研发道路上走了几十年。

  国际化经营——跨国汽车巨头的必由之路

  汽车业是当今国际化经营程度最高的行业,所有的汽车巨头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众多制造基地,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销售。日本丰田汽车是连年来一直位居全球500强前10名的汽车公司。2002财年,日本本田汽车海外业务占全球业务的比率高达74.6%。

  早在诞生现代的第一个自主品牌的1976年,现代的自有品牌PONY就出口到厄瓜多尔,迈出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1982年,现代在加拿大成立了公司法人,开始构筑进军美国市场的桥头堡。4年之后的1986年,现代的两款车型开始出口到美国市场;1989年,韩国现代在美国成立了本土的金融服务公司;1990年,现代汽车在美国就实现了100万辆的销售量;1999年,在美国累计销售突破200万辆。1988年,韩国现代汽车出口汽车总量突破100万辆,1991年突破200万辆,1994年,海外销售突破300万辆。到了2001年,韩国现代在海外销售累计超过了780万辆汽车,现代汽车的身影出现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现代汽车在加拿大、印度、印尼、土耳其、埃及、中国等世界各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制造的国际化为现代的跨国经营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

  1999~2003财年,现代汽车的海外市场比率都超过了国内市场,2003年更是超过60%,当然其中也有2003年韩国国内汽车市场萎缩的原因。

  而按照上汽2003年财务年报,上汽2003全年总营业收入为972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的国际收入为3491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8.6亿元,仅仅占总营业收入的2.9%。2001年和2002年,这一比例分别为2.5%和2.9%,2年间,上汽的国际业务没有实现较高增长。构成上汽海外出口最大比例的仍然是汽车零部件,即使合资生产的整车出口也只占很小的比例。

  不但表现在海外业务的低比率,就连实现国际业务的经营方式,也大大落后于现代等优秀的跨国汽车公司。上汽所取得的国际收入仅仅是通过传统的出口贸易实现的,上汽目前只在北美、欧洲、日本和香港成立了4家海外分公司,上汽至今在海外没有一个制造基地,至尽没有独立的汽车金融公司。

  正如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的看法,上汽进入500强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持住这一地位。中国井喷的汽车市场能够让上汽崛起,但未必能够成为上汽变强的保障。作为全球化经营程度最高的汽车行业,2.9%的海外经营比率很难使上汽真正成为世界500强俱乐部的长期会员、永久会员。上汽必须把实施跨国经营、开拓海外市场作为今后10~15年战略发展的重点。

  合资——是上汽的竞争力吗?

  技术换市场是必由之路,合作是推动上汽今天成为中国企业巨婴的主要模式。如今,上汽集团成立的63家合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占上汽集团经济总量的95%。也就是说,现在的上汽集团活生生就是一个由众多与世界各地汽车公司合作成立的合资公司组成的大杂货铺,上汽俨然是一家为众多汽车公司打工的OEM供应商。

  然而合资(中外合作)能成为一家汽车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吗?

  按照现代汽车引进技术-独立研发-技术独立的成长模式,无论是从技术与经验的引进,还是自有品牌的塑造,无论是自有技术的研发,还是海外市场的开拓,上汽的合资(中外合作)模式似乎都已经超过了某种限度——学生做得太久,20年的合资引进技术的历程为时不短了!

  20年合资所带来的收益和积累的经验,是上汽这个500强新贵的最为宝贵的资源,应该马上被用来做三件事——培育自有品牌,发展独立技术,开辟海外市场。

  只有这样,上汽也许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下一个现代! (作者:宫惠民)

  附:现代汽车发展的4个主要阶段:

  1967年~1975年,成立并引进技术的阶段;

  1976年~1984年,固定车型开发阶段;

  1985年~1990年,技术独立基地的构筑阶段;

  1991年至今,参与全球汽车业技术竞争阶段。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