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收购谅解备忘录已签 上汽预计9月正式收购双龙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 08:02  国际金融报

  收购完成后,上汽集团计划保留双龙汽车现有的管理层和员工。双龙汽车的生产设施将继续留置在韩国,而不会迁至中国,为改进生产设施,公司未来还将进行必要的投资

  继提前三年完成战略目标———首次跻身世界500强之后,上汽集团在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一案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7月27日,上汽集团与韩国双龙债权团在汉城签订收购双龙汽车的谅解备忘录。这意味着上汽集团已成为收购双龙汽车的优先谈判对象。一旦收购成功,上汽集团将控股这家韩国第四大汽车制造企业。

  自去年上汽集团参股韩国通用大宇10%的股份之后,上汽集团将此次收购作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的主要步骤。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指出:“这是上汽集团开展国际业务的重要战略举措。我们对于与双龙共同合作的前景感到非常乐观,并且相信这种新的伙伴关系不仅将给双方的员工和股东带来益处,也将极大地推动中韩两国的经贸合作。”

  根据谅解备忘录,上汽集团将成为双龙48.9%股权惟一的优先收购者。收购还需要经过确认性的尽职调查、与以韩国朝兴银行(CHB)为首的债权团进行最终交易合同的谈判。该交易合同还将分别得到中国中央政府和韩国债权委员会的批准。预计最终协议将在2004年9月份签署。

  据了解,朝兴银行于7月25日曾表示,已将收购双龙汽车48.9%股份的优先竞标者名单缩减至上汽集团和一家美国投资基金,但该行的一位管理人士曾暗示,债权人倾向于上汽集团。该行是在审查了上汽集团的报价,收购条件及将来的业务发展计划之后,最终将上汽集团选定为优先买家的。

  朝兴银行此前表示,一旦选定,优先竞标方必须支付一笔不可退回的保证金,金额相当于其出价的5%。

  据韩国的《朝鲜日报》报道,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汽车的出价最高可达5亿美元。据朝兴银行一名管理人士透露,上汽集团计划在谅解备忘录签订后开展一项为期3周的全面尽职调查,在尽职调查完成后,双方将就最终条款进行进一步谈判。

  然而,该名管理人士拒绝透露上汽集团将何时开始尽职调查,归因于收购交易有可能遭到双龙汽车工会的反对。

  上汽集团副总裁蒋志伟在签字仪式上称,公司知道双龙汽车工会正在与管理层就加薪和改善工作条件举行谈判,也知道工会要求参与管理决策的问题,公司预计双龙汽车劳资双方将就上述问题成功达成协议。

  在收购完成后,上汽集团计划保留双龙汽车现有的管理层和员工。上汽集团认为,保留现有员工是确保双龙汽车未来持久成功营运的关键所在。上汽集团还称,双龙汽车的生产设施将继续留置在韩国,而不会迁至中国,为改进生产设施,公司未来还将进行必要的投资。

  上汽集团发表声明称,上汽集团将与双龙共同探索将双龙的业务向国际市场拓展的方式,包括中国市场。上汽集团相信,现有的管理队伍和员工对保持双龙未来运行持续成功非常重要,因此将在公司收购后保留现有的管理层和员工队伍。

  上汽集团是中国市场上乘用车和零部件制造销售的领先者,双龙是韩国SUV细分市场的领先者。上汽集团和双龙的业务和产品是高度互补的,上汽集团相信有很多机会来联合发展在中国和韩国的业务。通过这样的伙伴关系,上汽集团将充分利用上汽集团在中国的市场领导地位,将产品推广到中国,同时,上汽集团也能够在国际汽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汽车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早在2003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发文同意上汽集团在韩国参加竞标收购双龙汽车部分股权。而作为此前的优先谈判对象,中国蓝星集团与双龙汽车由于双方在价格方面存在分歧,以及对蓝星集团的投资计划是否获得中国政府的必要审批产生质疑,蓝星集团收购双龙汽车的交易在3月份破裂。

  另据外电报道,上汽集团正考虑通过香港上市募集资金约10亿美元。目前已聘德意志银行、美林证券和摩根士丹利作为承销价值高达2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的承销牵头行。据知情人士称,这三家投行于上周末已在北京向上汽作了最后情况介绍。根据在香港承销中国企业股票的标准收费费率3.5%计算,这三家投行可能从中获得高达7000万美元收入。

  上汽集团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拥有60000员工,资产规模1000亿元,其乘用车产销量在中国市场连续保持第一。2003年销售整车78.2万辆,其中主导产品轿车59.7万辆,合并销售收入972.9亿元,折合117.2亿美元,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

  韩国双龙汽车公司是韩国第四大汽车制造企业,以生产销售越野车与高档房车为主,主要产品包括Rexton、Rodius和Chairman。该公司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于2000年进入破产程序,后经过债转股与业务重整,目前正走出破产程序阶段。(宫广军)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