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卖店期待一站式购车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 15:18  北京现代商报

  本报曾经报道过的《专卖店低调尝试一站式购车服务——众义达集团率先在北京实现一站式购车服务》一文后,在京城购车人和专卖店当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在经过三个月的实践后,记者再次走进了众义达一站式服务中心……

  “经过三个月的运行,我们感觉良好,汽车销售稳中有升,顾客回头率越来越高。通过不断的调整,消费者购车已经从刚开始的近四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两个小时左右。”众义达集团总裁助理薛女士快人快语。

  记:一站式购车试行三个月销售情况如何呢?

  薛:从开始到现在我们共办理了450余辆汽车牌照,其中郊区牌照不到50块,城区牌照400多块。这只是销售的一部分,整体销售情况和我们预想的基本差不多。

  记:车管所为何会选择众义达作为北京的第一家试点专卖店?

  薛:我想这和众义达集团在社会上的信誉、实力和服务密不可分。据我了解,当初车管所曾经对众义达和其他专卖店进行过多次的考察,最终选择了众义达。

  记:消费者对一站式服务的反映如何?

  薛: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购车人是慕名而来。从购车时间上来说,节省了一大半的时间,他们的反映很好。最近我们与工商局机动车分局进行了协商,将工商验证工作分解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在售前就做好了,仅此一项消费者又可以节省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此项工作的开展也正是工商局机动车分局准备推出的一项便民措施。另外,我们还准备和车辆购置费征收部门请示和沟通,为方便办理购置费找到一种快捷方法,如果协商成功,又会给消费者节省大量的时间。到那时,在众义达购车,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所有手续。

  记:为了完善一站式购车服务,在设备投入上是多少?

  薛:我们在设备上就投入了30余万元,另外,单独开辟了一站式办公区,增加宽敞舒适的客户服务区。在这里选车、购车、上牌照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服务。

  记:设备投入了那么多,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回呢?另外,在这里买车办照的人会不会增加费用呢?

  薛:不会。和在车管所办理手续时缴纳的费用一样,完全是公开的。如果说有所不同的话,车管所办理手续的人比较多,我们这里的环境更好一些,还能给购车人节省时间。设备投入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消费者,另外我们也愿意做好这个尝试工作,给车管所和其他专卖店积累一些经验。

  记:专卖店一站式购车与亚运村一站式有何不同?

  薛:据我了解,亚运村一站式购车服务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派出人员驻场办公,也就是说办理验车、登记、上牌的工作人员全部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员。而我们专卖店为客户提供的一站式购车服务的工作人员来自企业内部,我们的员工经过严格的培训后上岗,他既代表政府机构的严肃性,又对企业负责,因此他们的服务更有亲和力,同时还节省了政府机关的人力成本。

  记:听说下半年还会有一些专卖店被授权进行一站式购车服务,您怎么看?

  薛:当然是好事,不论是对消费者还是专卖店。不过目前只有我们一家。并且一站式服务中心也只办理我们集团代理销售的几个品牌(仅限于上汽大众、东风悦达起亚、北汽等几家品牌),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并不大,我们也希望多有几家专卖店(众多品牌)能够实现一站式购车服务,那样不单服务了消费者,还给专卖店搭建了良好的竞争平台。

  记者观察:进入5月,北京汽车市场销售速度明显降低,尽管各大厂商纷纷降价,但市场反应极为冷淡。在众义达汽车专卖店,记者也感到了一丝凉意,但不明显。从其三个月的销售数量就能证明这点。“这既得益于我们率先实行一站式服务,良好的品牌优势和服务优势也是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记者想起了采访中薛女士说的一句话。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专卖店早一天实现完全的一站式购车服务。既方便购车人,又能使渐渐寒冷的车市变暖起来……商报记者 马元月 J015

  商报链接

  一站式购车服务“就像去超市购物一样方便,一手交钱,一手提货”。一位刚刚在这里买完新车正准备上牌照的朱姓购车人告诉记者。过去需要购车人跑的车管所、工商局、环保局等部门,将权力下放给专卖店,专卖店办公区通过电脑联网把几乎所有的手续(现在只差车辆购置费这一项)严格、正规地办妥。而消费者只需看好车、选好号后就能开着有牌照的车子回家了。一站式购车的实施大大方便了消费者,同时也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由过去的一两天减至两三个小时。

  就专卖店一站式购车服务,记者咨询了汽车专业人士贾新光先生。贾先生说:过去的新车购置办牌程序周期长、手续烦琐,是很多购买新车的车主,特别是私家车的车主颇为头疼的事。品牌专卖店推出新车一站式服务,是北京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服务市场经济、改善经济建设环境,支持企业发展的一大举措。如果步子更快一些,涉及的品牌更多一些就更好了。

  随着中国轿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企业间的竞争也从单纯的产品层面的竞争发展到品牌、服务的竞争,而在这些多种形式的竞争下,真正受益的将是消费者。(商报记者 马元月)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友新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