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半年吉利产销两旺 逆市而动实现库存负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 08:45  中国经营报

  作者:梁美娜

  1~6月份,豪情的产量为29236辆,销量31928辆;吉利的产量为17458辆,销量18662辆,这是日前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在中高端品牌为沉重的库存包袱所累之时,吉利汽车却以3896辆的负库存逆市而动,如何解读吉利库存的“怪现象”。

  《中国经营报》: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看,在整个车市一派低迷的背景下,吉利却出现当月库存量负增长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这样的局面?

  徐刚:就像目前的车市一样,是诸多因素导致了今天的冷清和萧条,吉利目前的发展态势也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我认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企业,合理的价格定位和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以及快速及时的市场反应力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中国经营报》:有人说眼下银根收缩和宏观调控就像是一场疾风骤雨的革命,由此所引发的“车市动荡”是前所未有的,“动荡”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思考,在现实面前,吉利汽车在整体规划和经营理念上有无调整?

  徐刚:首先,在我看来,目前车市出现暂时的低迷是正常的,也是预期中的。中国汽车市场在经过两年的连续高速增长后,需要有一个缓冲期,或者说已进入一个高位平台整理的阶段。国家的宏观调控反映到车市中,从表面上看,也许就是一些中高档汽车的降价,以及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回落等。但同时我们应该更理性地看到,消费市场阶段性的回归是一个自然的现象,我们可以借机充分进行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如对营销体系、采购体系、服务体系、产品结构等进行再调整。同时,残酷的现实也提醒我们,新产品的研发、市场的调研力度也要不断地加强,以确保企业的市场定位更准确。

  《中国经营报》:从当前汽车市场的状况分析,对汽车企业而言至少有两点是不可为的:一是宏观政策的限制,让汽车业身陷被动;二是消费市场转暖,汽车企业可遇不可求。已有专家断言当前市场大环境不妙,汽车企业惟一的生存法则就是熬,直到市场回暖。对吉利而言,该如何“熬”过这个漫长的“严冬”?

  徐刚:我认为,一味的不为和机械的苦熬都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要学会及时的调整和适时的出击。这一次吉利要以不变应万变:一是吉利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的理念不变;二是高性价比的承诺也不会改变。同时,我们还需要“迈出去”,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发展汽车出口作为国内市场的延长和补充,另一方面也着力研究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中国经营报》:有业内人士认为,汽车市场井喷时大家日子都好过,大河涨水小河满,民企和国企相安无事一起赚钱,但车市进入调整期就必须有所取舍,民营企业很可能成为本轮宏观调控的“牺牲品”,这一点从银行的区别限贷中可以看出些许端倪,吉利对此是否感同身受?

  徐刚:宏观调控是国家从长远角度考虑,对某些经济过热的行业进行必要的干预,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民营企业或多或少的受到些影响,也是难免的。从实际情况看,我觉得民营企业应该更理性地对待自己的投资行为,眼前的调整,对某些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不能笼统地说,宏观调控民营企业就不行了,关键是要在汽车高速增长的缓冲期练好自己的内功。事实上,从5月份开始,吉利就在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源整合。

  《中国经营报》: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对今年的汽车市场表现出悲观情绪,更有一部分人在研究哪家企业可能成为第一批出局者,你如何看待目前的市场走势?

  徐刚:目前的走势只是宏观调控的一个连锁反应,而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现在,老百姓内在购车的愿望或者说购车的需求没有改变;国家支持经济发展、改变老百姓生活的愿望也没有改变,而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汽车又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龙头,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都没改变的情况下,汽车市场必然会重新活跃起来。六七八三个月本身就是汽车销售淡季,走势好转也许最快在国庆节前后,随着持币待购心理的减弱,中期的估计到年底也该恢复了,最悲观的估计是要到明年上半年。至于中国的哪些企业会受影响,关键看你怎么去应对,如果不好好的反思自己的弱点在哪里,而只是一味的做一些自伤性的行为,就可能首先出局。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