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大的合资企业东风(有限)汽车之父,苗圩是东风(有限)汽车之母,那么,他是一个严父,也是一个教父:今天,戈恩在拯救日产中屡建奇功的“跨职能团队”正在东风汽车方兴未艾。会有一天,中方的股东会掂量出东风(有限)合资的可贵收获不仅是资金和后继车型,而且是这位拯救日产、焕发新生传奇的合作伙伴的企业奇谋和管理方略。当记者从北京采访戈恩回深后把照片带给汽车部同事看的时候,小关和陈雅都不约而同地惊叹:哗,他长得简直就是“憨豆”耶!我说:但这位“憨豆先生”是企业狂徒、管理艺术家和征服者。他身上有一种令人来劲的热量,使人愿意抛下一切,随之出征。
凝视戈恩:钻石的硬度、激光的强度都来自于构成物质的单纯和纯粹,戈恩亦然
7月21日,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戈恩接受记者专访的地点设在北京一间东风日产专营店的小会议室,除了戈恩和日产高层人员,只够坐下预约的数位记者。但访前一个小时,就有不少记者闻讯赶来,渴望加入——毕竟,在全球汽车界和全球企业界(当然包括汽车界)可以与老杰克.韦尔奇比肩而立,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奇迹和市场传奇的,非年轻的戈恩莫属。一位北京的记者带了戈恩的《拯救NISSAN》,希望得到他的签名。他问:你会提怎样的问题?我说:我提交的采访提纲有挺郑重其事的问题ABC,但开始我准备用随便、活跃气氛但有后招的问题导入:比如我想询问戈恩此行中国要见哪些方面的人、办哪几件事、结果怎样呀?如果他有回避,就再深入追问。
结果大出所料。与戈恩的对话完全不需要设计、不需要迂回、不需要打腹稿:人家没时间,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他在另一件房开完东风内部员工和经销商的座谈会后,在日产中国高管的簇拥下大步走进中国记者的房间,脱去外套,劈头就告白:“在大家提问之前,我想给大家先说明这次来的日程和目的。实际上,我常来中国,因为我们的利益在这里。这次我第一天上午去花都,了解乘用车公司的状况;同一天下午飞到襄樊去看一看生产准备情况,因为我们的新车‘天籁’将在襄樊制造;当夜我们从襄樊乘车到十堰,参加商用车卡车的汇报和座谈。第二天从十堰到襄樊,中途交通堵塞耽搁6小时,然后到北京和苗圩谈投资问题;看看经销店和市场,等会参加‘天籁之夜’的揭幕。因为时间很紧,采访时请大家抓紧时间。”如许的直白、痛快和到位,使戈恩在第一时间赢得了中国记者的好感。这也是我遍访中外车界高层所罕见。
从近距离看,戈恩身材不高,但目光锐利,回答敏捷,手势干脆——这是一个无须顾忌、无须躲闪、可以负起全部责任的人的手势。在新车展示时,在大段致辞后翻译把这段话翻成中文的时间里,台上的戈恩不会立一边,而是会踱到新车边仔细端详一会,甚至敲敲钢板,再回来继续发言。当座谈中,戈恩对记者提出的问题会伸出一个指头问:“东风?东风的下一步融资?你问得是这个意思吗?”然后他的手指在空中有力地画了个弧线,指向日产负责中国事务的副总裁志贺:“志贺君,你!”志贺谈完后,戈恩会干脆地补一句:“对,就是这样,这也是我的想法!”
戈恩绝不妥协,绝不含混其辞的性格在“中国汽车合作伙伴贡献度”的追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中国记者询问他是否对此有所抱怨时,戈恩回答:“当国外记者问我和中国的合资情况时我说过:与东风50:50的合资比例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此前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但是,这是中国的政策和法规。我们尊重中国的法规。”中国记者再问:“那么,到底你有没有说过中方的贡献度为零?”戈恩迅速转过身体,直视记者:“你为什么一再追问这一句话?”中国记者同样不依不挠:“因为这句话引起了中国汽车界的轩然大波和各大报章的广泛报道,也涉及到中国汽车人的自尊和情感。”戈恩反问:“那么,你觉得在中国报刊做了这样大量的报道之后我再对你说‘我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这影响就全部收回了?别人就相信了?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虽然有各式各样的想法,但我们选择了东风,而且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我们合作得很好。”
之后,戈恩缓和而机智地补充:“关于各个合作伙伴的贡献和比较,建议你去问东风,他们有雪铁龙、有标致、有本田……他们会有清晰的比较。而东风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因为除了未来也将逐渐融入东风的郑州日产,我们在中国没有别的合作伙伴,我们没有别的比较。我们尊重法律——我们和东风汽车合资成立了中国最大的汽车合资公司,这个法律的事实比一切言辞说明了我们的行动和决心。”
这样,在一场火花四溅的问答之后,在东方民族早就会息事宁人地说:“啊,这可能是误传,别多心”的场合,戈恩阐明了对东风的合作和认可,但执拗地拒绝收回已经传出的话或者含混其辞。嗣后,一位同车日产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今后合作的发展使戈恩的看法有了新的变化,他可能大步走过来握住中国人的手主动对新闻界宣布:“我以前说错了”!但是,他不会这样推脱:“我以前没说过。”戈恩不是这样的性格。
突然,一种直觉电光般闪过记者全身:戈恩为何如此成功、强悍、有力,孤身来到日产而令全日本、全公司折服?外界有无数的分析和评论。但是笔者自己最深的感受和见解是:钻石的硬度、激光的强度都来自于构成物质的单纯和纯粹,戈恩亦然。他业界经验的丰富、个人风格的透明和管理理念的明快无限宝贵,令人信赖。
但是,记者注意到,戈恩果断而不专横,他严厉但公正、客观。这不是一个拿着指标和任务一味“催租逼命”的领导。当他抵达中国之时,正是东风日产轿车市场份额严重下滑,东风人心头压力沉重的时刻。但面对记者“如何评价东风日产成立一年的进展”时,戈恩的回答宽厚坦然:“这是里程碑的一年,这一年是令人满意的,尽管不能说是完美的。这一年我们做了大量基础的工作,如果以一年的时间在评价一个公司、一个品牌的竞争力是不完备的。只有当日产天籁、风度等更多车型进入、并从一个更长的时段来观察才是合理的。我们会在两年后产品线全部铺开的时候来看这个公司的表现。此次使我振奋的是东风公司各事业部、各地员工的士气都很高昂,这说明两个合作伙伴间的远景、策略、目标正在融合,这非常重要。”
戈恩说:“上任日产总裁后,我找过几千人谈话,包括日产的海外分部、国内各分部、生产车间、职工食堂、代销商,我希望听取每一位职员对日产复兴的建议。我在实行计划中,不时会遇到一些摩擦,遇到一些争论。但这些摩擦和争论都是很正常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争论是健康和良好的。其实我还是经常地鼓励我的下属们进行争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看事物的不同角度。最好的方案往往是从争论中得出来的。最关键、最基本的一条方针是不偏离方向,方向是不容争议的。”而此前东风公司总裁中村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戈恩不是企业独裁者和暴君,他很严厉,但很公正、清晰、通情达理,与他一起工作,很疲倦,但很痛快。近身观之,信然。
聆听戈恩:中国今年轿车市场增长是21%,仍是世界汽车市场的奇迹!
言归正传,下面,是戈恩此行的采访笔记。让我们来聆听戈恩对中国的看法——
记者:日产不久前公布了在中国2的3次方规模宏大的增产投资计划,但目前中国乘用车汽车市场销量下挫,厂商库存积压严重,日产会不会调整投资计划?
戈恩:今年前6个月,美国汽车市场增长了1%多,欧洲市场增长是零,日本市场是负增长,中国市场增长是21%!仍是世界汽车市场的奇迹。对中国人来说,可能觉得2003年增长了70%,现在21%是低了。可是我觉得挺好,即使再降到10%也不会有问题——毕竟,50、60%的增长率是不能长期持续下去的。
我们现在所宣布的中国投资方面决策,是本着一种比较保守的态度做出来的。中期三年里投资的战略不会有改变。并不是说我们不想改变投资策略,而是现在的市场情况完全是在我们在做投资决策时预期的范围之内。当时我们预期在2007年市场销量300万辆,实际上明年就可以达到300万辆了。所以中期事业计划中2007年以前所有的目标,都不会改变。如果市场的增长率比我们预期要低,它对我们投资回报的影响应该是在2007年以后才能够体现出来。
记者:当前东风轿车市场份额严重下滑,为什么今年东风有限的市场表现逊于丰田、本田等日本合资公司?
戈恩:目前中国市表现最好的细分市场是入门级轿车,而日产目前恰好还没有进入这个市场,日产现在推出天籁,明年还要推出入门级的车,以后可能还有越野车的推出。看一个公司不能只看开头几个月的表现,应该在几年以后,待产品系列扩充完成,才能正确的评判是好是不好。
记者:一年前,日产进驻东风,合资公司成立,您如何评介东风日产一年的进展?
戈恩:这一年是令人满意的,尽管不能说是完美的。我们做了大量基础的工作,东风和日产的合资独特之处在于,一个是合资公司里有两个品牌,一个是本土的东风品牌,另一个是国际化的NISSAN品牌,第二个特点,合资公司的投资,是在现有工厂基础上改扩建、发展起来的。我们合作的目的是要把日产的DNA与中国本地公司的DNA结合起来,组建成一个强大的公司,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这个过程正在进行之中。通过在中国这一圈考察,看到合资公司的职工,精神饱满,工作积极,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远景,共同的策略,合作精神非常好,这是未来事业成功的良好基础。”在未来,我们要对轻型车、商用车制定更明确的方针,积极提高国产化比例,减少产品在海外采购的部件,增强竞争力。
记者:不久您将出任雷诺和日产两大公司的总裁,正在筹备的东风雷诺和东风日产将来会不会有业务上的整合?
戈恩:中国雷诺的项目与日产的关系两者会像雷诺和日产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行一样,有协同效应,有共有资源,有共同的采购体系,有相互支持的体系,但是在各个地区的经销商是不同的,品牌是不同的,市场战略是不同的,作为实体还是分开操作的。东风日产有中村为首的团队专门做东风日产的工作,雷诺亦会有专门成立的部门来负责这个项目。
记者:东风正在进行包括海外上市等新一轮融资的筹备工作,作为最大的合作伙伴,日产如何看待?
戈恩:东风?东风的下一步融资?你问得是这个意思吗?志贺君,你来回答。
志贺俊之(负责中国事务的日产汽车公司常务副总裁):东风已经知会我们他们海外上市等新一轮融资的计划和情况,东风告诉我们这个计划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基本上我们对此持支持态度。对涉及到一些与日产有关的细节目前我们正在进行评估,并将和东风进行协商和安排。
记者:日产会否促进在中国的另一个合资公司郑州日产和东风有限的合并?
志贺俊之:郑州日产是一个很好的公司,质量、管理和利润率方面表现都很好,目前生产能力是6万辆,年产大概3万辆。但是中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还有价格战的问题,这样规模比较小的公司我们对它的未来比较担心。即使没有新的产业政策,我们也在准备着手把郑州日产纳入东风有限之内。对这个项目我们正在进行讨论,还没有任何结果。希望把郑州日产划到东风有限之下,主要目的是考虑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提高它的生存率。”
戈恩:对,这也是我的想法。
记者:东风有限研发基地已落地花都,那日产会不会在中国迅速投入原创车型研发?
戈恩:日产在中国做研发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人选进行研发,我们关心的是将来的人力资源问题。另外,这取决于在中国能不能有很好的技术发展方案,能不能有很好的技术设施,这都是将来要解决的问题,效率是不是高,还要从日产全球业务考虑在中国搞开发效率是不是高。现在谈这个问题为时太早,这要一步一步走着看,看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程度。
作者:本报记者李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