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双龙收购战揭盅 揭密上汽收购双龙背后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 10:58  北京晨报

  双龙是韩国第四大车商 中国企业成为最佳人选

  7月23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韩国朝兴银行联合宣布,它们已就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汽车控制权的有约束力谅解备忘录的条款达成一致,并将于明天在汉城正式签订。

  作为新进入《财富》全球500强排名的中国惟一一家汽车企业,上汽集团将此次收购作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的主要步骤,也是实现其跨国化梦想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上汽集团也将因此成为中国汽车业成功收购海外汽车集团的“第一人”。

  就在这桩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韩国双龙收购案”尘埃落定之际,此前曾“横刀夺爱”的另一家大型国有公司——蓝星再度成为人们的话题。三家之间的恩恩怨怨,令这场跨国收购充满了悬念和转机。

  双龙汽车始创于1954年,是韩国第四大汽车企业,主要生产越野车和高级轿车,年生产能力为18万辆,在韩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为11%。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债权银行团控制了该公司。直到去年,双龙债权银行团决定将其手中55.4%的股权出让,此消息吸引了包括雷诺通用、上汽集团等众多国际买家。

  双龙汽车希望通过同外国商业伙伴建立战略同盟关系来进入国外市场,并借此获得一笔资本投资来达到升级现有产品、开发新品的目的。考虑到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结构同韩国差别较小,且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潜力极大,双龙便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国的企业。

  去年10月16日,双龙汽车及其债权银行团称将把55.4%的股权出售给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海汇众公司,当时的出售价格为3000亿至5000亿韩元。随后,双方便计划在年内签订谅解备忘录,双龙开始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国汽车业连在了一起。

  外行蓝星集团半路杀出 一度高价挤走上汽集团

  去年11月初,就在上汽集团紧锣密鼓地准备与双龙汽车“牵手”之际,半路杀出的新买家——蓝星集团却给了上汽“当头一棒”,传闻中的6500亿韩元比任何买家的价格都高了不少。

  此外,蓝星还承诺,在2010年前投入7亿美元完善双龙的生产设备以及研发领域,再投资3亿美元在中国建立销售网络。

  一个半月后,蓝星便取代了上汽集团成为最受双龙债权银行团欢迎的“新女婿”。12月16日,双龙主要的债权银行称,蓝星已成为“优先协商对象”。

  以外行的身份击退众多汽车行业的买家,获得债权银行团青睐的蓝星自有其过人之处。

  蓝星发家于兰州,随后进京。1984年,公司创始人任建新注册了一个清洗工业设备的公司。目前,蓝星属于国资委管理下的大型企业集团,手握3家上市公司,资产200亿元。

  据称,任建新对于做大企业规模的欲望甚至超过利润。在此思路主导之下,收购双龙汽车显然顺理成章,既是一桩国际购并大案,又能进入正值火热异常的汽车领域。

  因此,蓝星对双龙颇有些“志在必得”,开出的条件自然也要比其他竞争者优厚得多。

  蓝星出局并不偶然 政府背后支持上汽

  就在媒体纷纷猜测蓝星与双龙之间的收购何时能够拍板的时候,3月25日,蓝星集团突然宣布放弃收购。

  蓝星的新闻发言人解释说,是由于和双龙的债权人在收购价格等方面存在太多分歧,导致谈判陷入僵局。双龙的债权人随即表示剥夺此前赋予蓝星的优先购买权,但称仍将继续出售双龙的工作。

  事实上,蓝星出局的根本原因在于:蓝星最终没有获得来自中国有关部门的支持。双龙债权银行团要求蓝星出具中国有关部门同意收购的函件,但它始终没有拿出来。同时,有关部门没有批准蓝星使用大量外汇来收购双龙的要求,态度上更是明确表示支持上汽集团。

  双龙拥有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旗下的车型也受到市场的欢迎,这对于上汽强化未来的自主研发能力绝对大有裨益。此外,双龙的加盟还能完善其产品系列——毕竟,双龙越野车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上汽的进步就是国内汽车产业的进步,这是有关部门最希望看到的。上汽也一直强调,它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惟一一家获准收购双龙汽车的企业。显然,有关部门非常愿意促成这桩美满的“婚姻”,所以蓝星的出局早在其“搅局”之时便已是“命中注定”了的。

  最终协议9月份签订 上汽掌握双龙“命脉”

  根据收购备忘录,上汽集团将成为双龙48.9%股权的惟一优先收购者,预计最终协议将在今年9月份签署。如收购成功,上汽集团将成为双龙汽车的第一大股东。

  上汽是中国市场上乘用车和零部件制造销售的领先者,而双龙则是韩国细分市场的排头兵。两家集团的业务可以高度互补,将来会有很多机会来联合发展中韩两国的业务。

  通过伙伴关系,上汽还将把双龙产品推广到中国,同时也能够在国际汽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让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汽车列强之间的距离更近。 

  晨报记者 沈欣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