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险不能以涨价来解决问题 把好理赔关至关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5日 09:07  新华网

  车险:不应只盯着涨价

  进入7月,车险又开始了新一轮涨价,这是一年多来车险的第4次涨价,涨价如此频繁,让车险消费者们很不适应,保险公司和有关部门称车险涨价是市场的要求,并且还有上涨空间。不可否认,车险涨价是市场调整的结果,也是保险公司防范自身风险的需求,可是赔付费用的增加,不能全由车险消费者承担,保险公司更应当做好内部风险控制工作,降低赔付率。

  不能以一味涨价来解决问题

  车险的市场导向性越来越强,经过混乱的市场竞争后,保险公司普遍面临亏损,这让保险公司变得理性——自己尚且不保险,又怎能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所以,保险公司不能任由车险亏损下去,有的保险公司曾经一度拒保出险率高的营运车辆。可保险毕竟起着社会管理功能,不可能将车险一停了之,况且,丢掉车险等于失去了财产险的半壁江山。2003年新修订的《保险法》允许保险公司自主制定车险条款,开启了车险调价之门。保险公司自主制定车险费率,开始了涨价的尝试,但第一轮提价并未能挽住车险亏损的颓势。保险公司在价格战中承保的一批高风险车辆,使亏损保持了惯性,出险率居高不下,特别是营运车和新手驾驶的私家车出险率甚高,这引发了去年底的一次提价。

  而今年的这一次涨价源于汽车价格下降,但汽车配件的价格并没有下降,致使赔付增加,保险公司只有再次以涨价来解决“瓶颈”。

  车险涨价确实因为赔付过高引起,可我们发现,保险公司似乎把亏损的原因都归于市场,认定是外因导致了车险亏损,因而应由外部承担增长的费用,涨价自然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保险公司有一个绕不开的事实:现有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车险市场是导致车险亏损的内因。从承保来看,近两年,车险市场迅速扩张,保险公司的“进口关”出现了缺口,有时因为核保人员专业知识有限,无法预测到潜在的风险,或者出于完成年度保费任务的考虑,放松了对风险控制的要求,结果承保进来的车辆鱼龙混杂,出险率提高就不是怪事了。

  把好理赔关至关重要

  而理赔这个“出口关”并没有被把好,直接导致了赔付费用增加。在快速增长的车险市场面前,保险公司的理赔力量显得很薄弱,突出表现在人力不足、素质良莠不齐上。2002年以前一个理赔员一天只查勘4、5个赔案,到2002年以后就要查勘10几个赔案,高峰时段则要查勘20个赔案,理赔员往往疲于应付,无奈之下只能采纳修车厂的定价。修车厂一直把购有保险的事故车视为一块“肥肉”,定价自然高。另外,有的理赔员滥用职权,定价不规范,这也导致了赔付费用大幅增加。这使得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增加,也为客户所诟病。

  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在把好承保关、减少赔付支出方面,有很多可以施展拳脚的地方——增加承保、理赔人员,提高专业技能;实行抽查、客户回访等有效监督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定期更换查勘区域,防止理赔员滥用职权,给保险公司造成损失;建立报价中心,为理赔人员提供价格参考和约束机制。从长远发展考虑,则需要进行核保核赔集中管理,把承保理赔的审核权力上收,避免因内控不严造成的费用损失。

  涨价是把“双刃剑”,保险公司应该慎用。车险费率调整要以科学为依据,但频繁的涨价让人有朝令夕改的感觉,这让公众如何相信保险公司?保险产品本来就是信心产品,失掉了公众信心,又如何得到市场?何况,由于价格的发展根基不牢,如果有一天,某家保险公司内控做好了,首先降价,那么车险的高价体系又如何维持下去?那时保险公司的处境恐怕不是一个尴尬所能形容的。只有价格浮动和加强内控并举,才能促进车险良性发展,获得人心。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