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将根据企业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而重新洗牌,从现在的一二十家,洗成少数几家。在国内重卡企业整合的同时,国外跨国公司也将会参与其中一同洗牌。”
沃尔沃亚洲区副总裁吴瑜章日前对记者说,沃尔沃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物流市场近来的变化。因为诸如治理超载以及国外物流跨国集团进入等新的市场环境,有可能给中外重卡企业带来新的变数。
吴瑜章说,“中国是全球最后一个新兴的大市场,跨国重卡制造商在中国参与洗牌,必将涉及日后谁是全球老大、谁是老二的排位,从而产生新的全球老大。而且其他位序的排列,也将重新改写。”
洗牌将从物流整合开始
何出此言?吴瑜章说,“当前中国正在大范围治理超载,这将会使很多人明白:一辆车卖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运输效率如何。”
“不超载的高档重卡,一个月照样能跑150万吨.公里。而运输效率不高的重卡,一个月只能跑二三十万吨.公里。治理超载,必将促进企业及产品进行整合。”他说,“高能耗、高排放的卡车,将逐步退出市场。而高速高效、低能耗低排放的产品,将越来越有市场,而这类产品正是国外跨国公司的强项。”
吴瑜章认为,现在国内很多人一提物流,就想到这不过是个仓储运输的概念,或者把原来的运输公司改改名称,就叫物流了。实际上,对物流的认识,绝不应仅停留在仓储运输的水平。大物流的概念,特别是公路运输车辆在大物流中发挥的作用,应当给予特别的关注。
国际跨国公司的整合,为什么不在欧洲、北美或其他地区市场,而偏偏在中国?吴瑜章说,其他地区市场的整合已经完毕,成熟的市场已没有太大的空间。“哪怕增加一个点的市场份额,几乎都是不可能的。如果非要改变现状,采取打价格战等手段,就要付出很大代价,损失很大。在成熟饱和的市场展开激战,是得不偿失的。”他说,中国是新兴市场,而且发展得迅猛,如果搞得好,将有很大的潜力和机会。
大相径庭的中国市场观
对中国市场的认识,很多跨国公司看法大不相同,而且差距甚大。
有些公司认为,中国只是潜在的、慢慢成长中的市场,而不是现实的市场。吴瑜章则认为,中国的市场就在眼前。
认识不同,采取的措施就不同,认为中国仍是潜在市场,现在就会等待,就会认为没必要大规模投入。“有人说,中国市场这不行那不行,所以不肯投入。我认为,这都是在找借口,关键看你是否真的想在中国开拓市场,看你是否把中国市场看做是重中之重,并以此为目标来设计所有的前进方向和战略。” 吴瑜章说。
现在有的跨国公司认为,整车进口比在当地设厂省事得多,而且赚钱也快,所以没必要有太多的投入。只要多卖车,实现大批量进口,就能当中国市场的老大。吴瑜章对此分析说,问题的关键是,这种方式能不能持久?中国卡车的性能与质量在日益提高,总有接近进口车水平的时候,而且价格肯定比进口车低得多。到那时,坚持只进口整车的制造商,将会丢掉大片的市场。
吴瑜章强调,谁真心实意地投入资金和技术培育中国市场,谁才能真正抓住中国市场。如果只是在嘴头上说得很多,行动却没有跟上的话,中国市场的机遇不会光顾这些制造商。
决胜中国市场的路径
整合将会有哪几种方式?是随着进口关税逐步降低而直接大量整车进口,还是在本地设厂打持久战?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吴瑜章说,现在中国对重型卡车进口的关税本身就很低,跨国公司之间的整合,绝不仅仅是靠将整车卖到中国的量来决胜负。他说,最终的结果要看谁在本地市场投入了实实在在的内容,如资金、产品、技术,甚至设立研发机构等等。
“要在中国取得成功,必须做到:一、全球采购必须把重点放在中国;二、要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三、跨国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要有对中国市场长远的计划和安排。没有这三点,而只是采取一些战术和执行层面的措施,都将是昙花一现,只能是暂时的。在某些时段,进口整车看起来挺有成效,但要持续向前走,就会感到很难前行。”这大概是吴瑜章为沃尔沃卡车在中国近10年经营点出的精要所在。
全球新老大将在欧系车商中产生
跨国公司当前在中国的整合,现在是否能看出一点苗头和端倪?吴瑜章说,现在就断言谁会脱颖而出,还为时尚早。
有一种观点认为,欧系车好是好,但价格太高,而日系车价格则相对较低,因而销量较大,这是否会对今后的市场格局埋下伏笔?吴瑜章说,日系车在世界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不如欧系车高,在中国的表现难以突破全球范围的大格局。
据吴瑜章分析,国外大物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将是重卡行业整合进程的催化剂。他说,国外物流公司一旦进入,势必将先进的物流方式带进中国,他们决不会允许物流过程中无效、无序的浪费现象存在。这会对中国物流业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中外商用车公司都面临着新机会。
对于整合的结果,吴瑜章预言:跨国公司中谁早一步知晓中国市场这个概念,谁就会早一步抢到先机。
他强调,沃尔沃的地区总部设在中国,产品的生产在中国,全球采购以及研发机构都在中国,已成为一家中国的公司。尽管其中一些重要战略步骤遭到某些外国公司在欧洲媒体上的公开批评,但丝毫不能改变沃尔沃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决心。至于整合之后沃尔沃的全球地位,吴瑜章说,他充满信心。(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