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众副总裁魏智博掌管着全球54个工厂,几乎每天都在空中飞来飞去。但相形之下,踏上飞往中国的专机总能令他心情愉快。虽然在内心深处,他也在为中国持续了20年的“老大”地位受到威胁而担心,但谁又能否认大众就不能“应时而变”呢?谁又敢说变化以后的大众就保不住“老大”的地位呢?
所以,在7月14日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的奠基仪式上,人们看到的魏智博还是颇为乐观,他目光炯炯地进行演讲,“感谢以竺延风为首的一汽领导集体、感谢吉林省的领导”等排比句和演讲结束时的一句“希望工厂开工建设顺利、事事平安、一切如愿”让人觉得他还是深谙中国文化的。
一直以来都有人说,大众旗下产品价格偏高。也有人说,大众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能力不够,比如,零部件的认证总是拿到德国进行,大众来中国20年了,怎么始终也未建立起自己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对于这样的质疑,大众均未做正面的回答。说什么呢?其实问题的实质就是两个字“利润”。谁会在正风光的时候,主动出让利润,说“把我钱包里的钱分给你一半”?不想这样做,了解德国文化和德国人性格的人都会知道,他们也不会说一些客套话,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德国人直来直去,赚钱赚得明里来明里去,某些做法让人有些不太好接受。
但现在情况显然不同了,德国大众在中国遇到了强大的竞争对手,通用、福特等跨国公司来者不善。如果再固守原来的原则,那大众可能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就不再是50%降到40%,再降到32%那么简单了。
主动变化也好,被逼无奈也好,可以肯定的是必须要有变化,而且力度要足够大。降低生产成本是最大的突破口,而把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开发、认证职能从德国转移到中国是必经之路。与一汽在长春共同投资兴建零部件项目,是大众迈出的关键一步。虽然此前大众与上汽、一汽在上海已经有变速器合作项目,但那毕竟只是单一的零部件。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工厂将生产车身的所有关键零部件,包括轿车用前桥及副车架总成、后桥总成、包括汽车的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
据魏智博讲,该零部件厂将是全世界仅有的几个采用全球最先进生产技术的零部件厂之一。2005年建成后预计将达到40万套的配套能力,目前计划主要给开迪、新宝来和另一款新车型配套。项目总投资额14.2亿元人民币,大众与一汽分别持股60%和40%。
同时,大众还宣布,将与一汽在大连投资兴建新的发动机厂。
种种迹象表明,一向只在中国做整车的大众终于想明白了,不把零部件拿到中国的路已经走不通。应该说,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举动。但也有人担心,市场是不是留给大众足够的时间了?
在奠基现场,望着噼啪炸响的鞭炮,魏智博和竺延风的眼里都充满了希冀…… (贺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