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天空
我决定又要开始写字了。
我决定又要开始自己的旅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我也有自己的梦,自己要做的事,很多计划被一次又一次延期延期,直至取消,很多梦想也都被拖后拖后,最后放弃。
这次旅程我没有计划很久,有时感觉是一瞬间决定了一切,我必须要走了,我该走了。这是我不能再次放弃的机会。
有时面对镜中的微微发胖的面孔,感到很陌生,又似曾相识,那不是昨天的我,也不会是将来的我,是谁?
这是一次没有路书的旅程,我只想一个人出发,独自走过一段旅程,不知道今后还是否有这样的机会。妻不了解我的具体计划,她奇怪的看着我收拾行李,我也说不清我的计划,但是我知道我要去寻找一个答案,他就在那里等着我。
告别我的相机有一周时间了,心里感觉怪怪的,那个陪伴我两年的相机,带给我很多东西,很多精彩的瞬间,很多令人怀念的时光,一个很发烧的爱好,还有带来了很多兴趣相投的朋友。告别了它的感觉就象告别我的第一辆切时的感觉,心是兴奋的,头是昏的,一时很多事件纷纷晃在眼前,搅乱了自己的视线。下午冲到店里去买新相机,时机不爽,时逢销售旺季,目标商品尽数没货,意料中的意外。好在还有一个小傻瓜在家里闲置,有它在并不会让我太过失望。
说到切,很多话又跑到嘴边来了。
陪伴我出发的是我的第三辆切了,现在的他还并没有完全长大的样子,他甚至还没有陪伴我走过风雨,这次出发对他来说也是一次考验,停在停车场里的他,羞涩的低着头,如果他有在思考,我想也是和即将上考场的考生一样,兴奋、慌张。不过我想他是一个好伙伴,他会顺利的陪伴我走过这一次旅程。
明天早上,我就要离开这个城市了,祝愿大家好梦,我不会让我的引擎声打扰大家,祝福我吧。
阴天
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天是阴沉沉的,告别了很不情愿的妻,我和我的切冲出了阴霾的包围。有时感觉自己挺喜欢阴天的,眼睛可以充分的挣开,清楚地看到你想看到的远方,晴天的时候虽然更让人觉得有希望,但是莫名的烦躁总夹杂在其中。我并不喜欢雨天,太过阴柔,适合女孩子感伤,我情愿是一场暴雨,迅速洗净一切烦杂,让你看到风雨过后的彩虹。阴天时我很冷静,或者说平静,这时很少犯错误。
速度
我不是第一次走这段路,而且次数多得自己都记不清了,对于路两边的景色也熟悉得没有兴趣,不过这次走得感觉还是有很所不同。我走得并不快,我不想追赶什么,也没有什么在急着等待我的到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对速度的刺激渐渐变得麻木了,很多人说车越开越慢,越开胆越小,我说不准自己是否属于那种类型,但是现在我肯定是没有追求速度刺激的欲望。
车离开北京界的时候天渐渐晴朗起来,风也变大了,窗外的气温比我想象中的要冷,在进入河北界的时候,我忽然叹了一口气,声音大到让自己吓了一跳,我不知道它从何而来,但是明显感觉到有一种压抑被留在了界那边。
电台
今天计划的路程还有很长,我渐渐加快了速度,河北段的车很少,路面情况也好过北京界,驾驶感觉很舒适。收音机里的节目,杂音大了起来,不一会,Easy FM没有了,音乐调频也没有了,FM974也没有了,我彻底感觉到自己真的离开了北京。打开车台,搜索各个频率,收听各个队伍的通联,忽然发现几个老HUMMER正在山上和远方的朋友做通联,从妙峰山上发出的信号,决然在离北京将近70公里以外的地方抄收的非常清晰。
我一直对车台没有什么好印象,刚开始兴起的时候,自己也感兴趣了一段时间,但是不久发现台子里的通话内容基本都是无聊的废话的时候,就一点兴趣都没有了。后来直到大家都有了,而且已经成为车队长途出游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后,才又感觉到对这个设备的需求。现代通讯手段的发展真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变化,从呼机到手机到现在多种多样的通讯方式,好象一切变化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我还记得我的第一个呼机的号码,你还记得吗?
音乐
独自驾车,很多人会寂寞,会困,我没有,脑子里一刻都没有停的盘旋着那些纠缠不清的事务,实在撕扯不断思绪的时候,我会打开音响,给自己来一段Metallica的音乐,他的暴躁和强力,会让我激昂,很多忧郁不决的问题都很快有了结果,不管是对是错。听这种音乐已经有将近10年时间了,从惊讶,到迷恋,到效仿,到放弃,几经周折,居然现在还是能够继续,每当听到这种POWERFUL的节奏的时候,我能感受到自己还年轻,还想当年一样有力量。
生日
下午十分顺利抵达郑州,几位当地的朋友早就等候多时了,寒暄过后发现,郑州的队伍壮大了许多,不变的是一如往昔的热情。今天是切队成立三周年的纪念日,能有幸和他们在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自然是非常高兴。这三年风风雨雨,切大队成长起来了,每一个进步,每一点成果都包含了大家无私的奉献和纯洁的友谊,这段经历是值得我终生怀念的,感谢我的朋友们,感谢我的切,大家会继续风雨兼程,共同努力把我们的队伍办得更好。
告别的郑州的兄弟们,我继续我的旅程,今天计划的路程比较短,郑州到西安,不到500公里。车过洛阳以后,路边的景色开始显著的发生了变化,典型的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显现出来,高速两边也不断可以看到窑洞类的建筑。高速是平行于黄河修建的,不断的要穿过沟壑,隐约间可以看到黄河的水面,这些沟壑都是多年来水土流失形成的,黄河把泥沙从高原上带到这里,再从这里带到更下游的地方,创造了华北大地,创造了黄土地,养育了黄土地上的文明。天约来约阴,终于在通过陕西边界的地方下起雨来,雨很大,我减慢了速度。大雨让前面的路面模糊起来,不过到洗清了风档上小虫的尸体痕迹,到也不错。路面的山村也如同进入了雾中,但我无暇估计路两面的景色,切撕破雨幕直奔西安而去。
天擦黑的时候,我到达了西安城,由于下雨,天黑得格外早,一大碗羊肉泡馍驱散了一路上的疲惫,西安的兄弟们还特意冒雨来访,十分感动,最重要的是给我指明了明日入川的路线。从西安到成都只能过汉中,到勉县,奔广元入川,而到汉中的路有两个走法,一种是走108过道直接翻秦岭,走佛坪,奔汉中,是老路,山陡弯多,雨后多山洪塌方,路面不好,现在很少有人走了,但风景奇好。另一条是顺高速向西一直到宝鸡,从西面绕过去奔汉中,这条路,虽然绕些远,但是高速路多,路况好一些,速度也可以快一些,总体两条路到成都的时间还是差不多的。西安大傻推荐我走108国道,据说修整得差不多了,关键是风景绝对值得走一下。考虑了一下,决定试一下108,毕竟我和我的切都不怵山路。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句古话,显然用了夸张的手法,古人没有切,我有!
清早起来,天已经放晴了,收拾好行囊,直奔108而去。本来到周至的路可以走一段高速公路的,但是没有多远,就要下高速,我就干脆直接顺108国道向西而去了。西安到周至一共70公里左右,路面情况还不错,只是经过几个小县城里面的时候路面极差,不知道那几个县的县太爷们都是想什么的,他们每天走在那样的路上自己舒服嘛!难道他们的座驾也是切?到达周至的路一共跑了一个小时,主要耽误时间的就是几个小县城里的路,那些城镇可能是我到过的最贫穷的地方了,虽然离西安不远,但是环境差异太大了。人们的穿着,路边的建筑,最主要的是人们的神情,透显着落后、茫然。没有看过这里,就理解不了建设西部的迫切性与实施的艰难。毕竟这里还靠近路边,那些深山里的情形更加可想而知了。
车过周至就转向南准备进山了,进山之前,我做了一个很明智的决定,加满了油箱。在路上有个叫做“富饶”的加油站,服务不错,油量和油品质量都很好,可以向大家推荐,这个油站有个很夸张的大尖顶,很远就能看到上面两个大字。而且我还惊奇的发现我的这箱油跑出了我新车的一个记录,一箱油跑了将近600公里,这可以A6A啊,原来就算在高速上,到400公里也要加油的,甚是惊奇,不过这是后话。
车进山以后,果然景色好得一塌糊涂。首先进入视线的就是黑河水库,这是西安城的供水水库,环境保护得很好。水库是在两个山的山沟中建起来的,沿着山的走向绵延十几公里。108国道也就建在山腰上,水是绿的,山是绿的,一点黄土高原的影子都没有了,记忆中的陕西绝对不是这个样子的,这里象北京的怀柔,但怀柔没有这里秀美;这里也象东北牡丹江的镜泊湖,但是比镜泊湖刚烈。一般风景美的地方,人少,人少的原因是路险,108过道的确名不虚传,绝对对得起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的名字。路险主要险在多弯,而且视野不好,车速控制很重要,我更想到的是当时修路的人,他们但是有多险?
不知绕了多少个弯以后,湖面变成了河面,又变成的跳跃的小溪。我放下车窗,尽情的让清凉的山风灌进车窗。风中夹杂着绿叶的味道、青草的味道、小溪的味道,山的味道,氧气的味道,不由得让你大口的呼吸起来,久居城市的人们,可怜的人们。
这条路车不是很多,基本都是大货车,沿着山路艰难的爬行车,超车的注意要点我不重复了,只是在提醒将来要走这里的人们,一样要遵守那些要点,任何越轨行为的结果就是山下的那些汽车零件。山路一共有300公里,难走的路段也不会少于200公里,我车速不快,但是没有能超过我的车了,中午时间翻过了最高处,到达佛坪。佛坪是秦岭中最大的城镇了,但驾车穿国佛坪最多也就需要5分钟时间。这里最大的衙门是环境保护局,修建的非常漂亮,庆祝秦岭获得世界人与自然特别保护区的条幅还飘扬在大门口,希望这个荣誉不要象中国很多“荣誉”一样充满水分,更希望他们能好好保持这里的环境,人类的毁坏能力远远超过了建设能力。
我在一个小饭馆门前停车,老板的一句问候已经让我感受到离四川不远了,这里的饭菜也显露出川菜的风范。饭菜很便宜,菜量不小,相对价格来说,这里的民风淳朴就显露出来了。我没有长时间停留,饭后就匆匆上路了,车过佛坪以后依然还在山中行进,路况和前面的路基本差不太多,不同的是路边的植被开始有了变化,竹林开始出现在视野中,这里是大熊猫的家园。
秦岭很伟大,不是说他的高,是他阻断了两边太多的东西,两边的气候不一样,植被不一样,语言不一样,文化不一样,饮食不一样,连人得的长像都有比较明显的不同。有句玩笑话说:“山北边的人长的象张艺谋,山南边的人长得想刘仪伟(《天天饮食》节目的袁主持人)”。细想一下还真有那么点意思,呵呵。
穿出秦岭就快到汉中了,这里被誉为“塞外小江南”景色果然有几分江南的味道,而且这里的富庶是陕北不可比拟的。没有来过这里真的没有想到,以后对陕西的看法要一分为二了。车过汉中要注意不要去穿汉中城,路标的指示很不明确,正确的走法是进城前就向北走,108国道是沿汉中北侧滑过的,直接就可以到勉县了。从勉县开始就有可能进入高速公路了。这里的高速刚通车,还不收费,一直可以过宁强进四川都不用交费,要提醒的是由于不收费管理也乱,很多路段还有人随意穿行,而且我还遇到一辆卡车用将近80的速度,从超车道逆行而来,惊出我一身冷汗。
进入四川境内以后就全线高速公路了,没有什么太说的,就是到绵阳之前的路还算可以,最开始的几公里很差,进入双向车道路面以后会好很多了,车过绵阳以后由于高速公路年头多了,路面质量比较差。蜀道虽然难,但是基本在陕西境内,但不能改名叫陕道,只能理解为入蜀和出蜀之路。
蜀地,天府之国,
去天府之地,称之为上青天,不之为过。
胡解!
谬论!
呵呵!
回来在说一下那箱油,从周至一直坚持到四川的新安,绝对有600公里,我应该庆贺一下吗?还是找个没人地方自己偷着乐吧。呵呵!
在成都盘桓了几日,工作之余充分体验了这个城市的休闲与惬意,随着五一假期的来临,不断有车队出现在成都的街头,光我住的酒店就遇到了两个知名车队的队伍,他们都是准备去西藏的,我在考虑是否进藏,不过这次我没有为进藏做任何准备,以后再说了。
兔子来了。他比我晚从郑州出发两天,但是他是开着他的没有离合的车夜翻秦岭,一路追来的,这样的事迹除了他没有多少人能干出来。在高速口见到他时,他的笑容丝毫没有受到疲惫的影响,一如既往的活力四射,而他身后的座驾,已经满载了路上的故事,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了。顺便说,我更佩服他车上陪他同行的两个乘客,是友情,是爱情,是支持,是信任,有他们同行,我相信兔子会顺利的继续他的旅程,祝兔子和他的朋友们一路顺风。
为了避开五一长假,我提前一天离开了成都。第一站是著名的都江堰。天府之国自古以来以富庶著称,这里风调雨顺,人民得以安居乐业。风调说明了这里的地理环境优越,蜀人蜀地什么时候看到过狂风扫地黄沙漫天的场景啊,雨顺说就是都江堰,这个修建于两千年前的水利工程,默默的保证了这方土地的安康。李冰父子对这里的贡献太大了,去都江堰不是去看风景,也不是去研究古人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向古人表示一下自己的敬仰,只有这种真正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后人在会记住他,只有这种效果持久的工程才会真正被人民所爱戴。不再做推广讨论了,中国历史上太多的贪官愚吏,欠老百姓太多的血泪帐。
离开都江堰向西沿213国道继续我的旅程。这条路是繁忙的,进山只前的路已经被各种重载车辆压烂,中间穿插着一些杂牌子的小货车,卷起路上的烟尘,尤其是经过沿途的一些采石厂和水泥厂的时候,这个路都被封住了,这和都江堰附近的景象差异太大了。为了经济的驱动,人们在盲目的破坏着山和水,山被劈开,江水浑浊,路边的行人满脸尘土,不堪入目。尤其是夹杂着大量泥沙的滔滔降水,直奔都江堰而去了,让人不免为都江堰担心,这个古老的水利工程,早晚会不堪重负,毁在这些贪婪的现代人手里。
车过了一个叫做映秀的小镇,就离开了213国道,顺着一条岷江的支流边的小路继续向西前进。这里属于卧龙自己保护区,景色立即好起来了。路是沿着两山夹一沟的走向修建的,虽然曲折多弯,但是比较平整,车也少了起来,我提高了车速,放下车窗,让清新的山风吹进车箱。卧龙的名字大家都听说过了,这里最出名的就是大熊猫了,当然还有漫山的竹林。山沟里面的光线是暗的,在这种光线下,竹林的绿色明明暗暗的层叠着,夹杂着一些高耸的冷杉和野花,在你眼前够成的是一幅静谧的油画。我喜欢窗边掠过的绿色,也喜欢山中欢快喷涌的小溪,尤其间而跃过眼帘的吊桥,加上山头上缠绕的云,这样的景色,只有出现在梦中。
今天的目的地是日隆,知道日隆的人不多,但是听说过四姑娘山的人不少,日隆就是因为靠近四姑娘山而被旅游者了解、繁荣。地图上看,日隆离卧龙并不远,我不慌不忙的一路欣赏着路面的风景抵达了到日隆前的最后一个村庄邓生。这时已经是快8点钟了,肚子还不太饿,决定继续前进到日隆找的地方住下再踏踏实实的吃饭。过邓生不远,路一转,开始爬山,地图上没有标出有山要翻,我没有在意,不过不多时我感觉不对了。
山越来越陡,不停的转弯,不停的向上。天渐渐黑下来了,路边的景色也模糊了,灯光照到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个奇异的景象,水气从地面上袅袅升起,切象腾云驾雾一样穿行在童话般的雾气里。空气中的湿度非常大,风档上很快的就能积攒出一片水雾,我需要打开雨刷和空调吹风档,才能保证看清前方的路。车越爬越高,雾也越来越大,路边的景物从模糊变成和消失,就连前方的路面也越来越不清楚了。我减慢车速,打开雾灯和双蹦,一方面好看清路面,另一方面也要让对面来的车早一点发现我。就这样不断的爬山,足爬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一点要结束的意思,雾越来越大,视野中能看到的分道线越来越少,最后只能勉强发现一条分道线,车速减到5KM/H左右,大灯的灯光照到前方的浓雾上,强烈的反射回来,让我更加看不到路面,索性我干脆关掉大灯,只留雾灯,并调暗仪表台灯光,这样才能勉强看到一条分道线,让我知道我还在沿着路中间走,虽然看不到,但是我知道路边是深不可测山涧。路上车很少,有的车干脆停在路上不走了,几次当我看到前方停着的大货车的双蹦的时候,我离他也就几米远了。
车还在爬坡,我不敢停下来,我感觉到车外的温度明显下降了,反射回来的灯光虽然不清楚,朦胧的感觉路边是雪。路面上出现了融化的雪水,一会儿雪水变成了冰,车速更慢了,长时间的集中眼神盯路面的姿势,让我觉得眼睛发花,脖子也硬了,心中只是希望,赶快通过这个路段。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一个牌子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恭喜您通过巴郎山山口,海拔4880米!……”我刚明白,为什么会头晕眼花,是高原反应;为什么路边会有雪,是进入了高程雪线;为什么会一直在大舞中穿行,是山顶的云。我第一次达到这样的海拔高度,第一次进入高程雪线,也第一次在大雾中开了这么长时间车。八朗山是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第一个大雪山,这里相对后来的山来说不是难度太大,但是对红军来说是第一个巨大的自然考验,对于现代的我也是。过了山口,路就开始向下了,一样大雾,一样的慢速,一样的寒冷。又行驶了半个多小时以后,忽然间雾全都散了,视野一片清晰,我终于出了云。
剩下的路依然是山路多弯,但是一路下坡,比较轻松了,大概在12点左右我抵达日隆镇。日隆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一路上经过卧龙、邓生都比较小,人少,比较清净,但是日隆比较繁华,因为旅游季的原因,虽然已经是深夜,街上依然有很多游人在散步。我找了一家相对干净的旅店住下,一碗热腾腾的牦牛肉面,驱散了路上的疲惫,高原地区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睡着觉,大家祝福我好梦吧。
长时间的奔波是疲惫的,哪怕是在高原地区也没有耽误我的睡眠,这反而让我坚定了后面的旅程,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是可以适应这种环境。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了,昨夜过八朗山口时候的大雾还让我担心今天的天气,没想到窗外的一片艳阳天。我抓起相机冲出宾馆。
四姑娘山是羞涩的,很多摄影者在山下盘桓多日也不见她的芳容,我实在是太幸运了,一夜的雨雾洗净了天穹,四座神圣的雪峰展现在我的眼前。洁白的雪山突出了天的蓝色,深邃的蓝天映衬着雪山,让雪山越发的显得圣洁,雪线下面的是深深浅浅的绿色,大自然无比壮美的画卷就在我眼前,他令我有一种眩晕的兴奋,让我想大口的呼吸,大声的呼喊。四姑娘山不愧是东方的阿尔卑斯山,我没见过真正的阿尔卑斯,但是四姑娘山是我见过的最美丽,最圣洁的山。面对这样的大山,我不相信有人能够不心潮澎湃,不光是山,还有这样的天空,这种颜色的天空只有在高空中投过飞机的舷窗才能够看到,他不但透彻,而且深不见底,我觉得他离我很近,近得感觉我就在她坦荡的怀抱中。不一会儿,旗云出现了,她缠绕在雪山的峰顶周围,他象姑娘颈见的丝带,随着风展现开来,云的出现让大山在伟岸间更显出妩媚。四姑娘山不是亚丁神山,亚丁给你的感觉太过神秘,也太过刚强,而四姑娘山是温柔的,她俊俏,她调皮,她会和想见她的游客捉迷藏,更会让你灰心丧气的时候直接敞开胸怀,让你一次爱个够。
不一会儿,我就“谋杀”了两卷胶卷,大山也扯起云的屏障,躲起来了。回到旅店,打点行囊,准备徒步进山了。在山下拍摄四姑娘山的最佳地点叫猫鼻梁,就在昨野进入日隆镇的路上,可以向当地人打听,热情的当地人都会为你指路。四姑娘山的旅游线路分三条,分别是沿三条山沟进山,一条是双桥沟,设施最完备,乘客可以乘车、骑马进沟,收费80元/人,沟势平缓,适合体力稍弱的人前往,不过另人遗憾的是进山以后就看不到四姑娘山的芳容了。离日隆镇最近的长坪沟,沟地狭窄,开车是不可能的,游客可以选择骑马或者步行,优点是可以走到四姑娘山脚下,沟底的小溪,山间的瀑布也是主要看点,收费70元/人。另一条路线是海子沟,故名思意就是路上会遇到一些湖泊,在四川的很多地方,都把湖泊叫做海子,海子沟需要骑马前行,收费60元/人,还可以分别经过一个个雪山,考虑再三,我选择了长坪沟与四姑娘山进行亲密接触。
车过了沟口,四姑娘山就展开在你的面前,车子不断的爬高,也不断的拉进和大山的距离,大约20分钟以后,我抵达喇嘛寺,从喇嘛寺开始路就不再适合开车了,我还和停车场的人宣扬了半天我的车如何如何能够越野,但是人家还是用不屑的眼神拒绝了我,下车前行,才知道,前面的路是一条马道,和一条两人宽的木制栈道,怪不得不让车辆前进了。剩下的路可以选择起马或者步行,为了能够经常停下来拍片子,我选择了步行。栈道相对来说比较好走,如果不是在高海拔地区,根本算不了什么,不过在平均海拔4000以上的地区,只要有稍微的上坡路段,就能让不幸者气喘吁吁,平日算不得什么的摄影包,也在肩头分外沉重了。不过路边的美景是对于辛苦最大的回报,任何文字都不能在表达这样的景色,我只有举起镜头贪婪的把他们收藏。
日过中午,云开始多了起来,四姑娘山彻底掩起面纱不再露面了,抵达枯树滩的时候,高原的天气开始显示出他无常的一面,一阵儿风过后就是乌云,在你还没有感应过来的时候雨就来了,为了不耽误下面的行程,我踏上了回程。四姑娘山的经历过后,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她的风景和文化是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去漫漫体会的,如果将来大家有机会来四姑娘山,我建议最好能够准备出3-7天的时间专门来体会这里的一切,象我这样的走马观花就会留下很多遗憾。我想我会在可能情况下,再来这里,彻底的玩味这里的一切。
告别的日隆,我继续西行,下一个目标是小金,小金实际是这一带的重镇,由于当地出产金矿而闻名,不过近些年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附近又没有著名的景点发展旅游,镇上的情况看上去比日隆差很多。我的行程中小金不是重点,只是穿城而过,没留下什么太深的印象。不过过了小金镇以后,就进入丹巴藏族和羌族混住区了,著名的羌族的碉楼渐渐开始出现在视野中。
藏族和羌族在外人看上去有很多一样的特色,不容易区分开,而且他们的民居也基本差不太多,询问了当地人以后才知道,除了服饰方面的区别以外,羌族人的房子主要建在高高山顶,很多时候都纳闷看上去连路都没有的山顶上居然星罗棋布着 很不错的房子,他们是怎么上去的?那些都是羌族人的房子,他们很少聚集在一起,而藏族人的房子都比较集中。这一带的建筑都很有特色,房子都是用页岩砌成,有钱人家的房子会进行装饰成白色,门窗则是比较鲜艳的红色和土黄色,不管是什么颜色的房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在房子的顶部都是平的,而四个角都设计了高高的角,象很多藏传佛教寺庙的四角金顶。
再说说碉楼,这种建筑真的很奇特,一般建在居民相对聚集的村庄中部,或者是高耸的岩壁上。碉楼分四角碉楼、多角碉楼,我就亲眼见过5角碉楼,这些碉楼建筑的非常坚固,几乎目前看得到的这些碉楼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然没有从当地人嘴里获得碉楼的更多的信息,我感觉他的用途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以起到了望和烽火台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显示某种权利或者信仰。我总感觉他和内地的一些塔和国外的一些钟楼有些共通的地方。
本来计划晚上住在丹巴,但是当地为了迎接难得的黄金周,所有的旅店的价格都翻了几倍,看看时间还早,加上路况基本过得去,就决定赶到地图上另外一个相对大的镇去住。深夜抵达金川,发现还不如小金,不过也该休息了,找了一个当地不错的度假村住下,一晚50元/方面,是这个路上最便宜的,条件也最差,一直怀疑睡的被子是“黑心棉”
一夜无话,为了赶路,早早的就从金川出发了,金川的得名是由于镇边的河,它的名字也叫金川,迎着朝阳,水面的确金光闪闪,金川和几条其他河流一起汇入大渡河,它也保持着大渡河的一些风范,经常会看到一些跨在桥上的铁索桥,桥下波涛汹涌,河水象猛兽一样跳跃着扑向岸边,令我联想到当年红军飞夺卢定桥时的画面。河水虽然暴躁,但是清晨路边的景色却是静谧的,晨雾中的雪山,炊烟中的村庄,路边田里耕作的牦牛,一切晃若隔世。
金川的海拔就不太高了,过小金以后就基本在3000左右了。从金川向北到马尔康,就进入川藏线的北线了。本来对川藏线一直心有余悸,在很多朋友的嘴里形容的川藏线是洪水猛兽,不过马尔康附近的川藏线根本不是那回事。路况奇好,路又平,车又少,尤其是路边的景色,绝对不亚于九寨沟的风光,而且不收门票,建议大家有机会的时候可以去看看。马尔康是当地比较大的县城,建设得相当不错,城市很干净,当地人很悠闲,看来生活水平不错。碉楼不断的出现在沿途的村里,让我依次拍个够。
中午时分我从刷马寺路口转弯向北,离开了川藏线进入红原。景色顿时大变,陡峭的山崖不见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红原就是松潘草地的一部分,当年红军爬完雪山就是从这里进入松潘草地一路北上的,我就是沿这条路向北前进。草原的风光我见过,著名的坝上草原是摄影者的天堂,我去过多次,但是当我看到红原草原的时候依然被它的景色所感染。这里的植被和马尔康完全不一样,低矮的灌木代替了参天大树,平铺在你眼前,而且一直延伸到你视野所见的尽头。这个季节并不是最合适的时候,草原的绿色还没有完全透出来,不过深深浅浅的黄色和红色,更加衬托的这里的美丽。红原的路是新修的,非常平整,路笔直的插进草原深处,车也非常少,很多时候,都感觉路就是给我自己修的,可以肆意驰骋。草原的天永远是低低的压在头顶上,仿若可以伸手可及,成群的牦牛和绵羊点缀在天与草原之间,红原的牦牛是最著名的,当地的牧民依靠着大自然的恩惠生活水平比较高。景色开阔的地方,人的胸怀也自然开阔,呼吸着夹带着草香的空气,面对宽广的景色,让人不禁大声呼喊,所有的压抑都可以散去。在刷经寺,我第一次进入正式的藏传佛教的寺院,洁白的庙宇,辉煌的今顶,多次出现的梦中的景象出现在真实的眼前。
几个小时以后我到达若尔盖,从这里车就离开了公路,开始进入搓板路,今天我的目的地是朗木寺。去郎木寺的路是很差的,这里基本不能被称为路,就是草原上被车压出来的痕迹,虽然多年以来,多次进行过修整,但是这里是进入甘南的必经要道,大车早已把路压坏,留下的最多算做路基。这到了我的切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根据路面的不同情况,我选择了相对较快的车速行驶,用60-80KM/H的速度,超过一辆辆“匍匐前进”的小车。其实很多朋友不知道,在颠簸路面上,一定车速可以减少颠簸的幅度,这与路面的情况和车辆的悬挂系统密切相关,同样的路面上,两辆不同的车的最佳行驶速度完全可能不一样,达到最佳速度的时候,车辆的减震系统能够有效的吸收路面的颠簸。当然要指出,车辆在较高速度行驶在颠簸路段的时候,最忌讳猛打方向,那样非常容易失控翻车,越快越容易,因此选择速度的时候也要照顾到路况的综合情况,不能盲目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地上的草变少了,也变矮了,郁郁葱葱的景象不见了,草原化成了只有一点点绿色地皮的荒原。太阳已经西斜,车外的温度下降的比较厉害,而且挂起了一阵阵的侧风,朵朵白云化成了一大片铅灰色的云,从天上压下来,滩在远远的草原上。一路上一直在爬坡,这里的海拔也越来越高,我看了一下地图,到达郎木寺之前还要翻越一座4000多米的雪山,有了前面深夜大雾中翻雪山的经历,我并没有太在意,不过不多时我就开始有些紧张了。
风越来越大,而且很冷,路上积水已经开始结冰,离那一大片云越近,就越冷,我打开车里的暖气,估计了一下路程,已经颠了2个多小时,到郎木寺应该再有2个多小时就差不多了。车又向前开了不多远,就看到一个大车开过来了,司机看到我车,伸出手向我示意停车,我摇下车窗,问他什么事,“前面暴风雪了,很多车陷在雪里了,车过不去了”。这句话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谢过大车司机,我又继续往前走,不到500米,大风夹杂着冰粒劈头盖脸的砸了过来,顿时车窗和车身上响成一片。不断有车辆退了回来,都在和我说要退回去,明天再过了,我问他们要退到哪里去?得到的回答是若尔盖,我刚颠了2个多小时到这里,莫非要我还再颠两个小时颠回去?再说要是明天雪不停,岂不明天还过不去,那我的计划就全跑汤了,我看了一下剩下的油量,想再等等,看看情况再说。不多时一辆皮卡过来了,它和其他车辆有很大的不同,这个车就象掉到雪堆里一样,基本都快被雪封住了,我把它拦下来,问他们是从哪里过来的,开车是一个藏族汉子,他说是从朗木寺过来的,我顿时来了精神,问他我是否能过去,他说“反正我过来了!”
考虑再三,我决定还是冒险一试,反正实在走不了,就再退回来也行,皮卡能过来,我的切的越野性能一点都不输给它,加上对自己技术的信心,理论上应该是没问题了,客观上的的困难主要是路没走过,不知道前面的雪到底怎么样,还有一点我最担心的是,我带的棉衣不够,根本没有预料到五月份还会下雪,我一件棉衣服都没带。我小心翼翼的继续往前走,不多时就看到了被大雪陷住的大车,几个穿着大棉袍的藏民正在车前挖雪,让车能够脱困,那里的积雪差不多有50公分厚了。我从他们傍边下路,从草原上开了过去,下了草原我发现,由于冷,草地早就被冻得很结实,从上面走反而不太颠,不过我担心迷路还是尽快回到了路面上。雪越来越大了,大风横着从车的右侧吹过来,能见度非常差,前方的路面也就能看到不到5米,我的车速也就不到5KM/H。阵风大的时候车被吹得剧烈的摇晃,而且有几次风雪完全阻挡了我的视线,连机器盖都看不到了,我只有把车停下来,等风小一点再继续前进,我车的右侧也完全被雪封住了,只能感觉到随着大风不断有冰粒砸到车体上,发出“乓乓”的声音。由于有大风,雪并没有在路面上攒下来,没有遇到雪更厚的地方,反而冰雪添平了一些小坑,让路面平整了许多。我在风雪中走走停停,大约2个小时左右,我通过了雪原,来到了更艰难的路段,那座通往郎木寺之前的大雪山。
天渐渐黑下来了,风雪小了一点,我努力的寻找可以藏身的地方,以防真的无法通过,好找个地方忍一宿,想在车里躲暴风雪可是开玩笑,不冻死才怪,好在路上有一些修路工人住的道班房子,我是想好了,实在不行就到他们的屋子里去躲一躲,相信在这样的天气下,他们是不会拒绝我的。由于一路上一直在爬坡,那座海拔4000多米的大山的相对高度就不太高了,不过山路多弯,加上冰雪,还是非常难走的,尤其是背风坡的积雪很厚,我尽量躲开积雪走,其实路总共就那么宽,说躲也躲不到哪里去,毕竟路面就是悬崖。就在这样,晚上10点钟我终于到达了郎木寺。到旅店登记的时候,服务员听说我是从若尔盖过来的时候,眼睛瞪大了一倍,当他看到我的车的时候他相信了,他说我是下雪以后第一个过来的车。
入夜,风雪渐渐小了,我躺在旅店的被窝里,回想一天的经历,早上的从金川出发的时候是春天,中午过马尔康的时候绝对是夏天,车进红原就进入了秋天,最后在若尔盖草原上的冒险是冬天,一天四季的经历在人生中还是第一次,很精彩,很刺激。可能一些读者会对我最后的冒险决定提出质疑,我接受,那样做的确有点冒险,不过我不是盲目冒险,基本上考虑了所有的因素,有了8成以上的把握我才决定继续走的,20岁那年可能会盲目,今年我30!
一夜风雪,让我对第二天拍摄郎木寺没有报什么希望,但是鬼使神差般的,我居然醒来得很早,首先看到的是窗外清晨的阳光,我立即兴奋起来,冲出旅馆。室外很冷,虽然我已经穿上了所有的衣服,但是还是没有预料到这边会这么冷。沿着雪中的足迹我直奔山上的宏伟寺庙而去。
阳光是从云雾间透过来的,轻轻的泼洒在半山腰的寺庙头上,淡淡的晨雾和炊烟柔化了阳光最后的力量,这里的阳光是柔柔的,没有一点高原的炙烈,这反而给郎木寺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朗木寺的金顶在晨光中散发着光辉,象一名威严的君主,看护着脚下的臣民。这里的雪是洁净的,捧起一把雪,在手中融化,留下的是一汪洁净的水,冰凉的,晶莹剔透,不知道是不是味道也甘甜。这雪融化的水,会沿着山间的小溪,流淌过我来时的路,进入草原,进入黄河第一湾,进入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在我手里,它只是一片刚刚惊醒的雪花。
在我正忙着拍摄的时候,一所佛学院的学生下了课,他们簇拥着从我旁边走过,由于这里的游客相对来将不是太多,很多小喇叭对我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开始远远的看着我,见我用镜头对着他们便笑着跑开,但并不跑远,还是远远的看。我开始试图和他们说话,他们的普通话不是太好,这里的藏族人大多还是说藏语的,但是越小的孩子会说的汉字就越多。不一会他们就愿意带我去参观了,而且也乐意在我的镜头前露出笑容。
藏族同胞的卫生习惯不太好,在郎木寺的游览过程中,比较深刻的体会了一下,当街大小便一点都不奇怪,而且他们身上的味道,一直让我对他们“敬而远之”,包括那几个年纪还不大的小喇嘛。几次试图“勇敢”的冲进佛堂里面一看究竟,都让我在门前“倍受煎熬”。但是藏传佛教的精美建筑是无可挑剔的,每一种色彩在这里都被恰如其分的表现。郎木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较少的和汉族文化交流,虽然影响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却恰好保留了原汁原味藏传佛教文化。
老天爷只给了我不到一个小时的光,让我刚好转完了主要景点,杀光了随身的胶片,阴云又再次笼罩的天空,我也彻底被冻透了,一路小跑地跑回了旅馆,刚进旅馆,雪又下来了。收拾行囊继续出发,但是车被冻住了,车门打不开了,轮胎也被冻在了地上,没办法,向旅店的大姐讨了两壶开水解困。不一会儿,我的切又顶着漫天的雪花出发了。
离开郎木寺以后,又回到了那条烂路上,已经看到很多路段在整修了,估计明年再来的朋友们就可以享受新修的路面了。我的切又继续蹦跳了3个小时以后终于又行驶上了柏油路面,那一刹那,真有一种要欢呼的感觉,我的切也经受住了考验,除了外观被泥浆搞得面目全非,根本看不出什么颜色以外,其他一切正常。车过合作市的时候,我吃到了今天的第一顿饭,颠了这么长的路,早就肚里精光了,甩开腮帮子吃了一个沟满壕平,不吃不知道,真饿了!
下一个主要目的地是拉卜楞寺,说实在的,郎木寺、刷经寺一路看过来,已经对藏传佛教的寺庙没有太多新鲜感了,但是当我看到拉卜楞寺的时候还是被它的辉宏壮美所震撼。这个最大的藏传佛教佛学院占据了这个河谷平原的一半,要不是由于半个世纪的人为破坏,它的面积还会更大。多少次看到很多大师在拉卜楞拍回来的照片,都被那里的金顶佛塔所吸引,今天自己站在这里,面对层层叠叠的庙宇,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信仰!
过合作市的时候雪已经没有了,海拔也下降到3000以下,但是天一直是阴的,在拉卜楞寺盘桓的2个多小时里,太阳也一直没有露出过他的脸庞。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太阳也越来越西斜,就要落到山后面去了。就在我和很多摄影爱好者都不报什么希望的时候,突然阳光撕开了云层,照亮了所有灵魂。我不顾高原呼吸困难,一口气跑到山坡上,瞄准梦中的金顶,打完了一卷胶卷后,才顾得上大口的喘气。五分钟后,太阳落到山后面去了,所有的山坡上的长枪短炮们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拉卜楞之行,可以说圆满的完成了自己的宿愿,同时还有了一些其他的收获。可能我以后对西藏不大再会有很多兴趣。那里的雪山、湖泊的确是非常的美,因为那里人烟稀少,没有被过多的破坏,但是那里的文化,那里的人不是我愿意看到的。这一切都来自在拉卜楞看到一个画面。一个贫穷丑陋的老阿妈,一步一磕头的把自己的积蓄交给一个肥头大耳的壮年喇嘛,她一定经历了很多困难,可这是她一生的愿望,老阿妈完成了自己的愿望,她可能是幸福的,但是,那个四肢健全、肥头大耳的喇嘛连正眼都没有看那个老阿妈一眼,我没有看到他能对这个老阿妈作出什么回报,甚至是一句祝福,更不要提什么为整个社会贡献什么力量。我不想对这个社会现象提出什么评论,但我不能接受。我向往的是大自然的壮美,有人存在的地方,总酝酿着阶级的不平等,我无力去改变他们,也没有权利,我更希望去追求自己的向往。
与天斗,其乐无穷;
与地斗,其乐无穷;
与人斗,……
靠!算了吧,
该干嘛就干嘛去吧!
到这里我已经走完了大部分的路程,主要的景点也都看过了,剩下的路程看上去变得无味,我没有急于赶路,在临夏城住了一晚,不想险些被JC拿下,原因居然是车实在太脏了,更没有想到的是整个临夏城找不到洗车点,JC没有办法也只能高抬贵手放我走了。
临夏到兰州不是太远,但是光凭地图上的路线挑近路走的话,就上了大当,我就是。从临夏出发我选择了去东乡方向,那条路看上去近,还可以经过刘家峡水库,对那里的了解还是在小学时的地理课上,我打小就对地理知识比较感兴趣,可惜没有机会成为地理工作者了。车出临夏不远我句发现味道不对了,路越来越差,车也越来越少,翻过一到大土梁以后,我彻底进入了黄土高原的腹地,前沟万壑的土地上,一点植被都没有,偶尔有绿色的地方,都被人平成了梯田,面对一望无际的黄土地,我看到的只有两个字“贫穷”!
路越来越难走,路边的村庄也越来越穷,终于脚下的国道彻底变成了非铺装路面,路边的房子也彻底变成了土屋。以前在电影中好象见到过这样的场景,但是都是描写过去时光内容的电影,现在忽然展现在我面前,有种遥远的熟悉的感觉,中间还夹杂着一些突兀的意外。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这里让她变成了那么的浑浊,也是黄河又制造了这样的千沟万壑;这片土地养育了这里的人民,但是他们也因为这片土地而贫穷,这里的人民依靠着这里的土地,但是他们对这里没有太多的眷恋。路边的孩子木然的看着我的车经过他们的面前,眼睛里空空的,我停车,把一点小礼物交给他们,他们没有感谢,而是诧异。在他们身后的成年人也是木然的看着我,眼睛里面也是空空的,我忽然想到了动物园里的某种动物,再回头看看孩子,我心痛。
不知道翻过了多少个土坡,穿过了多少条沟壑,我只能感觉到海拔的变化,突然一汪绿水呈现在我眼前,刘家峡水库到了。沿国道开到水边,突然路没有了,这里是个渡口,要乘渡船才能到达对岸继续北上,第一次开车过这种渡船,也是不错的经历。很多见过的湖都是兰色的,那时湖水映衬的天的颜色,但是这里的湖水不一样。由于人为的制造的湖面,缓冲了上游夹杂着大量泥沙的河水,黄色的泥沙沉积到湖底,黄色和湖水原有的兰色混合,产生了这里独有的绿色湖水,其实后来发现很多黄河沿线的水库都有这种情况发生。
刘家峡市没有什么好说的,小城市,普通,相对整洁,这里的旅游景点名气不小,当然价钱也不少,扫了先前的兴致,就没有多作停留直接赶路去兰州了。到兰州终于到了回程中第一个大城市,进入兰州城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离开大城市已经很多时间了。JEEP236大哥早就等候在路边了,热情的寒暄,热腾腾的手抓羊肉,重归城市的感觉也不错。兰州城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比西安感觉要好,更整洁更现代,穿城而过的黄河,河滨的公园大桥都给这里带来很多可看之处。这里和那片黄土高原的深处只差100多公里,却完全是两个世界,那边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到这里来的。
和236大哥闲聊间,忽然聊到青海湖,他对我说:“马达,青海湖也就4个多小时的路,你还不转一圈?”一句话惊醒梦中人,说走就走,匆匆结束了晚餐,问清了路线,天黑前我又出发了。出兰州向西到西宁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而原来的国道早就年久失修了,路上的大坑减缓了我的速度,100多公里的国道走了两个多小时,进入青海境内以后,高速就通车了,后来发现整个青海境内的路比甘肃好得不是一点半点。夜里十一点,我抵达煌源,从这里进入环湖路,路面依然很好,本来想一口气跑到青海湖宾馆住宿,但是抵达海偃的时候疲惫战胜了意志,还是先休息了。旅馆外面一片漆黑,原处仿佛有点点星光从水面反射过来,不知道那里是不是就是湖面了,想着想着,就在湖水的荡漾中睡着了。
青海湖是藏区的三大圣湖之一,其实我了解它更多的是从中学的课本中,它是中国的第一大湖,在地理老师的形容里它就象海一样的浩淼,不知道他当时给我讲的时候是不是真的看过青海湖,这次我真的看到了。
我的计划是沿着环湖路逆时针跑一圈,因此第一次真的看到湖面出现在我的左侧远方的时候,我真的以为那里就是海,青色的海。前几天下过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在雪的映衬下,湖水越发显现的深蓝,那种很透彻的蓝,天也是蓝色的,有云的伴随,水天就有了分界线,在遥远的地方,他们就真的会合为一处。不过这里有不完全象海,这里没有海的愤怒和世俗,湖水是冷静的,那种安详是海所不具备的,我想圣湖的名字就来源于此吧。沿着湖边,不远就会出现一座马尼堆,飘扬的彩色经帆,更加增加了湖的神秘,真的希望这里的环境不要被污染,这里的氛围不要被外来的文化所侵犯,永远的浩淼,永远的神圣。
环湖路是每年一度的青海湖高山自行车赛的赛道,路面很好,上下坡也不是很大,考验选手的是抵抗高原缺氧的能力,车行驶在这条路上再舒服不过了,可能连续几十公里不用刹车,加上空气稀薄,油耗非常低,虽然动力会有一点损失,但是我的切的大马力不会让我感到任何不适。中午十分在青海湖宾馆附近品尝了著名的青海湖黄鱼,这种在冷水中生长的鱼的生长期特别的长,一条一斤多重的鱼,往往要生长三年以上,不过味道非常鲜美。据说青海湖管理处已经不再允许捕捞这种黄鱼了,但是没有一家餐馆不提供这道菜肴。
环湖路一圈320公里,很多路段是那种大直道,在没有车的时候,都可以闭着眼睛开,我打开音响,找出了许巍的那首《遥远》,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就幻想着能够在高原上驰骋的时候伴奏,这次实现了。在遥远的地方,听到纯净的歌声,脱离尘世中的一切繁杂,是很多现代人的想法,真的体会到他的时候,我能做的是深呼吸,然后长出一口气。
再次踏上归程,这次是真的归程了,还有两千公里的路要在2天内跑完,晚上我回到了兰州,第二天走宁夏进内蒙,住在额尔多思,最后一天,走山西,从大同上高速,进北京,几乎都在赶路了。在通过了最后一个收费站的时候,回想这些天的经历,想梦一样,我又回到了我的城市,面对每天要面对的人。那些经历、那些画面会永远的留在自己的回忆里。
从旅行结束到写完这些文字,又经过了2个多月的时间,感谢所有看过这些文字的朋友们,在整个行程过程中,你们就在我身边。
很多人都问我,我到底找到了什么?我是否真的解决了我想解决的问题?我想说,我做了一件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而且是用不同以往的思想去处理所有的问题,是属于三十岁的男人的思想,我不再年轻,已经没有更多的机会去允许自己失败后重来,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追赶上来,他们更有冲劲,更有活力。三十而立,三十而栗!
三十岁的天空是什么样的?我看到了,你呢?